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精選6篇)

 作為壹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麽優秀的教案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1

 壹、活動目的:

 1、讓學生收集有關端午的習俗或是龍舟競技、或是誘人的香粽、或是懸於門上的艾草菖蒲等等,直觀感受端午節的熱鬧與喜慶。

 2、通過這樣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學到了很多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更是讓學生受到了壹次愛國主義教育。

 二、活動時間:

 五月初五

 三、活動地點:

 八(2)

 四、活動過程:

 活動壹:端午節的由來: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壹。在這個盛大的節日來臨之際,為了讓學生們了解這個傳統節日的由來與習俗,利用班會課向學生們作了詳細的介紹。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端午節的由來有多種說法,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掛香囊,賽龍舟,遊百病等等。

 活動二:收集端午節詩歌:

 在“端午節”主題班會上,積極發動學生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創作端午節詩歌,感受屈原的民族氣節。

 活動三:心系災區:

 伴隨著全國抗震救災工作的不斷勝利,在壹年壹度端午節來臨之際,全班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親手制作卡片寄托對災區同胞的深切關愛和美好祝福。

 教師總結:通過今天的活動不僅使學生了解了端午節吃粽子等壹些習俗,更使學生更進壹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和民風民俗,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熱愛人民的情感。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目的:

 1、緬懷先人,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活動過程:

 壹、知識小競賽。

 1、端午節是哪壹天?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

 2、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3、端午節的活動項目有哪些? (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二、請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三、大家說說怎包粽子?

 親歷感悟:

 教師:

 我認為本次活動主題鮮明,通過知識小競賽、師生討論交流、遊戲活動、作品展示,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了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既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對學生進行“欣賞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可是,就在2007年,韓國已經提前申請了端午節為東南亞文化遺產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各類中小學校應該多舉行這樣的主題活動,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

 學生:

 這是我第壹次學包粽子,覺得特別新鮮,同學們也異常興奮。大家都激動得躍躍欲試,齊齊望著社區的阿姨,就等她這老師發號施令:第壹步將粽葉卷成三角形狀,底部要嚴實合縫,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來卷去卷不好,終於卷到無縫的要求,誰知手壹動,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狀又散架了,唉,重新來過。看看我的同伴們,也都在向“無縫粽葉”的最高目標行進,再看看社區的阿姨,卻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難過的壹關恐怕就是這個“包”字,如何將米包住不漏出來,還要將粽子包成漂亮的立體三角形,這可是壹門學問,在場的許多人就是倒在了這壹個坎上啊,不少同學直到最後結束還是沒有包出標準的立體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們班主任戲稱為“三明治” 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盡管到下課我也沒有包出壹個真正合格的“三角粽”,但我依然覺得這節課過的特別充實。因為:它讓我更深壹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熾熱的愛國情懷,也激揚著我的愛國熱情;它也讓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壹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啟示我在學習上更應該踏踏實實、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所收獲。

 1、讓學生了解感受父母之愛、父母之愛以及博大的社會之愛,體驗愛的聖潔、無私和偉大。

 2、讓學生學會理解關心父母、老師,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老師,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活動準備:

 1、準備反映感恩的歌曲、圖片、故事、小品、朗誦等等

 2、主持人準備串聯詞。

 3、準備有關課件。

 活動過程:

 開場白:

 主題音樂:《讓世界充滿愛》(主持人登場)

 盧析:魚兒向大海獻上優美的舞蹈,因為是大海給了他生命。

 周佩:鳥兒為大樹送來清麗的歌聲,因為大樹給了它溫暖的家。

 盧析:感謝老師,傳授我知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周佩:感謝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時候給我力量。

 盧析:感謝所有進入我生命中的人。

 (兩個人)壹起:讓我們***同走進今天的主題班會《懂得感恩》

 [環節之壹:感恩父母]

 1、問題搶答

 周佩:自古以來人類就懂得感恩,人類的許多節日就是表達感恩的;

 同學們開始搶答:

 (1)母親節在什麽時候?——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2)父親節在什麽時候?——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3)感恩節原自哪個國家?——源於美國

 (4)妳父母的生日是什麽時候?——(略)

 (5)我國重陽節在什麽時候?——陰歷9月初9

 2、小品:《爹》

 盧析:我原想收獲壹縷春風,妳們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我原想捧起壹簇浪花,妳們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我們的成長過程凝聚了父母多少的心血,爸爸媽媽,我們真的感激妳們!感恩小品——《爹》

 3、學生代表講述關於父母之愛的小故事

 周佩:同學們,壹聲問候,壹杯熱茶,壹個微笑,壹點進步,都是對父母的愛的壹種無聲的表達方式,下面有哪位同學想和我們壹起分享發生在他自己身邊愛的故事。

 4、家長致辭

 王井:是呀!愛是壹縷縷陽光,能滋潤幹涸的心田;愛是壹絲絲春雨,會萌發無限的坦誠……,只要有愛,枯木能發芽;只要有愛,滄海變桑田……,讓我們來看看家長眼中的愛吧!(家長的發言稿)

 5、感恩父母,我們還需要做得更好

 王介寒: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作為子女,我們應當盡量為父母分憂。有些同學,面對父母的愛不能理解,下面,我來找壹些同學說壹說,面對父母的愛,我們還存在哪些問題或不足?

 學生的分析反省略。

 盡管我們有這麽多的不足,但我們仍會努力,我倡議,讓我們壹起來說:爸爸,媽媽,我們愛您!

 6.朗誦《感恩父母》

 鄭曉磊:世界上有兩人最值得尊重和感恩,她們便是我們敬愛的父母。下面請欣賞詩朗頌《感恩父母》。

 詩歌朗誦

 表演者:曹安琪、徐文欣、王井、盧恒珩

 7、小品:《十三歲的生日禮物》

 王井:父母的家像壹杯濃茶,需要我們慢慢品味。

 王介寒:是呀!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憂慮地成長,是所有父母的心願。

 王井: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接受這種關愛,並且認為是理所當然。

 王介寒:我們漸漸忘記了感動,忘了說聲謝謝。

 王井:下面請欣賞宋辭等同學為我們帶來的小品

 合:《十三歲的禮物》

 [環節之二:感恩老師]

 1、問題搶答

 曹安琪:同學們,妳們有誰知道9月10號是什麽日子?學生答略。

 我們的語文老師幽默風趣,我們的數學老師成熟穩重,我們的英語老師青春靚麗,同學們,妳們最喜歡哪壹位老師,為什麽?學生答略。

 2、朗誦:《致教師節》

 王介寒:老師像園丁,辛勤地澆灌,培育出祖國鮮艷的花朵。下面請聽詩朗誦《致教師節》感恩教師節——此文獻給天下所有的老師們

 表演者:林佳文、林鈺

 3、長笛:《長大後我就成了妳》

 王介寒:老師是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下面請欣賞朱壹晨同學的長笛獨奏《長大後我就成了妳》

 4、互動:學生模仿教師,臺下同學猜

 王井:老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想必許多同學都很崇拜老師吧!今天,就讓妳來過把當老師的癮,上臺模仿壹位老師,秀壹秀。下面的同學呢,猜壹猜,她(他)模仿的是誰?

 過程略

 5、采訪老師

 王井: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曖;雨露滋潤,桃李蓓蕾紅。同學們,其實老師也有許多話想對我們說,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陸老師!過程略。

 [環節之三:感恩社會]

 1、說壹說:感動中國的人和事

 鄭曉磊:我們要感激父母與老師,但我們更應該感激那些祖國、為國家默默奉獻的人,下面就讓我來考考大家對這方面的認識。同學們都觀看《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頒獎錄像,誰能說出其中的三位人物並介紹他們的事跡?

 學生回答:馬背鄉郵員王順友、航空材料專家黃伯雲、殘疾人藝術家千手觀音邰麗華、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赤腳醫生李春燕、帶妹妹求學12年的洪戰輝、為戰友守墓36載的陳健、平民英雄魏青剛、青年歌手叢飛等等。

 正是有了許許多多的中國人,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我們要感謝他們。

 2、合唱:《感恩的心》(同學壹起做手語)

 曹安琪:擁有壹顆感恩的心,哪怕是面對壹個微笑,壹句關懷,即使是不經意間的,我們也要學會感恩,感激這壹切。請欣賞表演唱《感恩的心》。

 [結尾]

 1、班主任寄語

 懂得感恩,我們要學會珍惜;

 懂得感恩,我們要學會回報;

 懂得感恩,我們要有自己的實際行動。

 懂得感恩,老師相信同學們會越做越好。

 2、主持人總結

 讓我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吧!(5)班主題班會《懂得感恩》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民俗風情

 2、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3、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批判與繼承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預習:

 1、查閱資料,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尤其是端午節這天我們這裏的習俗;

 2、了解作者沈從文的生平事跡、代表作品和作品特色。

 教學過程:

 壹、導入:

 我們中國是壹個偉大的國家,她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擁有燦爛的文化,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各具鮮明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們猶如顆顆奪目的寶石,鑲嵌在壹年四季中,時刻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成為無數中華兒女心中的牽掛。作為新世紀_人的妳們,也壹定知道不少中國傳統節日吧?妳們能給我們在座的介紹壹下嗎?(能按照時間順序介紹)

 生自由回答

 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同時展示收集的詩歌“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請問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傳統節日呀?

 生答

 今天,就讓我們作為遊客去神秘的湘西,和茶峒軍民壹起過個端午節,去體驗他們過端午節的快樂心情。師板書課題《端午日》,作者:沈從文

 請同學根據課前的收集,介紹作者,要求突出籍貫、身份、成長經歷、代表作品及特點,師多媒體展示作者檔案,學生進入壹分鐘記憶,結束後利用多媒體快速檢查背誦效果。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A、湘西人端午日都有哪些風俗?(用三字詞語概括)結構文章的順序是什麽?

 B、妳認為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是什麽?

 學生回答端午日風俗:穿新衣畫王字吃魚肉看劃船(賽龍舟)捉鴨子

 最主要的民俗活動是:賽龍舟

 三、分析賽龍舟的場面描寫:

 1、閱讀第壹節“把飯吃過後”到最後,思考:龍舟賽到起點和終點;龍舟的外形特點;參賽人員的分工和龍舟競賽的場面描寫,用筆從文中畫出來。

 2、學生大聲朗讀龍舟競賽的場面描寫,找出其中的動詞,在這些詞語下面加上三角,體會這些詞語的作用。

 3、根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自己選定壹個角色(帶頭的、鑼手、鼓手、槳手、群眾……),用壹段連貫的話有針對性地向大家介紹妳在活動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老師示例:我是我們這壹隊的帶頭的,就坐在船頭上。妳們看,我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只小令旗。比賽開始後,我就左右揮動小令旗,指揮船只的進退。在我的指揮下,槳手們心往壹處想,勁往壹處使,我們的龍船好似長龍出沒於波光煙雨之中,直沖終點線。

 提問:無論是原文,還是剛才同學們的角色介紹,都用到了許多***同的動詞,試想這壹場面描寫中如果沒有這些動詞,比賽的激烈緊張能表現出來嗎?它們起到了什麽作用?

 總結:動詞準確生動

 提問:除了描寫參賽人員的激烈緊張的競爭外,作者還描寫了哪些人,有何作用?

 明確:兩岸觀賽的人,從側面突出比賽場面的激烈緊張-----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

 提問:作者在寫到比賽進入_時還想到了什麽情景?

 明確: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的情景,這種情景真在眼前嗎?虛寫實寫相結合

 總結場面描寫的方法:正側面描寫相結合虛實結合準確的動詞

 4、齊讀賽龍舟片段,要求讀出感情和氣勢。

 5、獎勵欣賞:_《賽龍舟》片段

 6、課堂練筆: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的場面描寫的方法寫壹段我校周壹升國旗時或出操時的場面描寫,150字左右。(5分鐘)

 學生寫作,交流,學生或老師點評,多加肯定和鼓勵。

 四、分析賽龍舟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和力爭上遊的精神

 1、提問:龍舟賽既然是如此的緊張激烈,那獲勝者的獎品壹定是非常豐厚的啦,是不是?所謂的“重獎之下必有勇夫”。那獲勝的船手們的獎勵是什麽?

 既然獎勵不豐厚,那妳認為龍舟比賽的實際意義是什麽?

 明確:合作努力的光榮(力量從團結中來)培養了勇往直前、力爭上遊的精神

 2、延伸:聯系實際來談談現實生活中這種精神的意義,並說說對妳的啟示。(學生分組討論)

 五、批判與繼承

 1、今天,我們壹同去了湖南,了解了茶峒人民過端午的習俗,其實我們南通人民在端午節這壹天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妳知道我們這裏有哪些習俗嗎?

 掛菖蒲懸艾葉----辟邪吃粽子小孩子脖子上掛彩練穿肚兜

 2、延伸:無論是湘西人民的習俗還是我們這裏的習俗,都是我們的祖先在久遠的古代流傳下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洋節日湧入了我們的生活,而且不斷受到年青人的青睞和追捧,他們樂此不疲,甚至說傳統節日太土了,我們只要洋節日,對此妳認為我們是應當繼承民族傳統節日,還是應當摒棄呢?

 請用這樣的句式回答:

 我認為,我們應當繼承(或摒棄)民族傳統節日,因為。

 (在橫線上至少寫出支持妳觀點的兩點理由或依據。)

 學生互相討論,之後進行小小的辯論,師最後總結。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壹起歡度節日。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壹、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妳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麽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麽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麽多事?那妳們知不知道為什麽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妳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壹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5

 端午節是我國的壹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壹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壹年壹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了解端午節的壹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壹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布置環境的活動。

 4、了解節日中應註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體驗和大家壹起過節的快樂。

 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紮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家長工作:

 1、和孩子壹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壹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傳統節日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6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教學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幹、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壹、引出話題。

 T:小朋友妳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麽時候?在這壹天,我們會吃什麽?(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妳拿壹個看壹看,摸壹摸、想壹想,妳手裏拿的粽子像什麽?並用壹句完整的話來說壹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並講述。

 1、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壹聞,香嗎?妳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T:妳們吃過粽子嗎?妳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妳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妳吃過的壹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

 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麽豐富啊!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