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元宵佳節耍龍燈散文

元宵佳節耍龍燈散文

每年臨近元宵節,老家會連著三天耍龍燈,俗稱“揚龍燈”。

 龍燈分許多種,而老家所在的村莊通常是耍稻草編織成的草把燈。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龍燈雖談不上精致,更比不上彩燈那般雍容華麗,但成本低、重量輕、寓意深。趕在元宵節前的壹周,村裏的族長們便動手準備。有著多年編織手藝的曹爺爺早早找來了幹凈的稻草,待在村小學的操場上開始忙活。他又是剁草、又是搓繩,往往得幹上壹兩天,才能編織出壹條完整的龍燈。純手工編的龍燈壹般分成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由十來個活靈活現的草把用草繩連成壹體。曹爺爺的絕活多半出在龍頭上,他用草把編織的龍頭神采飛揚、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雙用白蘿蔔裝點成的 “龍眼”格外炯炯有神。草把燈編成後,再插上壹根根上好的杉木棍,長長的龍燈便整裝待發了。

 農歷正月十三是起龍燈的日子。壹到傍晚,耍龍燈的大部隊開始在村小學操場集結待命。十來個十五歲上下的標致小夥各舉壹根杉木棍,草把插上壹根點燃的香燭。燈火映襯下的龍燈裝扮壹新,精神抖擻。除了耍龍燈的年輕幹將,大部隊還有稍年長的拎包領隊、漲彩的司儀,以及敲鑼打鼓的隊員。趕在晚上六點十八分,壹掛紅彤彤的大鞭炮準時響起,耍龍燈的成員們在喧鬧的鑼鼓聲中浩浩蕩蕩出發了。

 我家離村小學不遠,每年迎燈都排在靠前的幾戶人家。眼看龍燈就要來了,母親早早把八仙桌收拾幹凈,在老屋堂前騰出壹片寬敞地,同時取出壹大兩小三掛鞭炮,拿壹小捆香點上,靜待龍燈的到來。年幼的我還夠不上耍龍燈的條件,但湊熱鬧的水平絕對壹流。當龍燈剛進前壹屋時,我便不再跟進去熱鬧,而是火急火燎的.回家報信,通知父母親在門口迎燈。

 不壹會的功夫,伴隨壹陣急促的鑼鼓聲響,高昂的龍頭即刻出現在我和家人的面前。父親趕忙點燃壹掛大鞭炮,十分虔誠的將龍燈請進家門。領隊接過點燃的香,壹根根插在草把燈上。在龍頭的帶領下,長長的龍燈在老屋堂前繞場三圈,司儀扯開嗓門不停的漲彩,兩小掛鞭炮穿插其間響個不停。當龍燈即將離開家門時,父親會在領隊的拎包裏塞上壹包紙煙,既是對大夥的犒賞,更是討個吉利。

 龍燈剛剛離去,我便迫不及待的約上小夥伴們,壹路熱熱鬧鬧的跟過去。那會村裏只有五六十戶人家,但挨家挨戶跑下來,也要兩個多鐘頭左右。為了趕上耍龍燈的節奏,我全然不顧腳下泥路的濕滑,有時壹不小心,棉鞋就會踩進路邊的泥水坑。更糟糕的是,壹腳踩在小夥伴的鞋跟上,兩人都會摔在地上“狗啃泥”。嘻嘻哈哈壹陣歡笑過後,我們越發牟足了勁,跟著耍龍燈的隊伍串了壹家又壹家。

 記憶中,大哥參與耍龍燈次數多壹些,我只是跟著瞎起哄。有那麽壹次,在大哥帶領下,我也過了壹回耍龍燈的癮。只是年紀偏小,僅夠上舉龍尾的條件。耍龍燈連著三天跑遍全村,挨家挨戶得上門,體力自然消耗很大。原本舉龍頭的大哥為方便照顧我,那壹次也換成了舉龍身,就在我前面壹個位置。或許是初次參加過於興奮,耍上兩天後,我覺得累的不行,腳都邁不動了。即使這樣,第三天的晚上,即元宵節夜晚,我還是準時出現在隊伍中。出發前,大哥朝我豎起大拇指,鼓勵我完成最後壹公裏。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剩下十來戶的時候,天忽然下起了雨,我們壹個個都淋成了落湯雞。行進在坑坑窪窪的路上,大夥的好心情遭受重創。大哥轉身叮囑我擔心腳下的路,別摔了!話還沒說完,我壹個趔趄果真滑倒在地。當時前面的龍頭走的快,整條草把龍壹直繃得很直,我舉的龍尾瞬間被拽離了杉木棍。當大哥和領隊湊過來扶我時,我半躺在地上,手裏還牢牢握著壹根光禿禿的杉木棍。大夥被我狼狽的模樣逗得哈哈大笑,原本有些沮喪的心情片刻煙消雲散。也沒剩幾戶人家了,索性堅持到底吧。我重新將龍尾插上,跟隨大部隊又出發了……

 當晚,耍龍燈圓滿結束。領隊帶著我們趕回村小學,在操場中央升起壹堆篝火,將十來個草把和棍子放進火堆,接著點燃壹掛鞭炮,我們繞篝火圍成壹圈恭恭敬敬三鞠躬,以示送龍上天,寓意風調雨順好年運。最後環節的分發犒賞,大夥紛紛為我點贊,並決定多分我壹包佛子嶺牌香煙,當時我心裏不知有多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