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饑色。有人對鄭國的上卿子陽說起這件事:“列禦寇,是壹位有道的人,居住在妳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妳恐怕不喜歡賢達的士人吧?”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拜兩拜後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官吏離去後,列子進到屋裏,列子的妻子埋怨他並且拍著胸脯傷心地說:“我聽說作為有道的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夠享盡逸樂,可是如今我們卻面有饑色。鄭相子陽瞧得起先生方才會把食物贈送給先生,可是先生卻拒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裏註定要忍饑挨餓嗎!”
列子笑著對她說:“鄭相子陽並不是親自了解了我。他因為別人的談論而派人贈與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於我時必定仍會憑借別人的談論,這就是我不願接受他贈與的原因。”後來,百姓果真發難而殺死了子陽。 列子見細節而遠離不義。
而且列子有饑寒之憂,不尚且不隨便取得,看見得到就想到要符合道義,看見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不用說他處於富貴之中了。所以列子掌握了人性的情理,可以說是能夠保持自己操守的人。
擴展資料:
列子辭子陽之粟出自:《列子》。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列禦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國時代。該書按章節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壹篇均有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其中有我們較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的子陽資助列子,以搏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我卻常常挨餓。
宰相送糧食給妳妳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
壹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這樣的列子遺事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誌》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百度百科-子列子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