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歌·詩·文賦·後稷·寄於白鴿和尚》原文及賞析

《詩·歌·詩·文賦·後稷·寄於白鴿和尚》原文及賞析

《詩·歌·詩·文賦·後稷·寄於白鴿和尚》原文及賞析

馬代

高雪綠朦朦朧朧,西鳳鳥遙望。

時間久了,壹個人坐在石床上很冷。

洗手水,晚上點燈。

最後老雲嬌用中餐煮了藥。

這首詩是詩人在鐘南山雪停天晴時寫給和尚白鴿的。這首詩從不同的角度,歌頌了壹個不顧貧窮,追求完美的高僧。

前兩句描述了白鴿和尚修行地的前景。指出和尚在長滿茂盛樹木的山峰上修行。山上氣候多變,晶瑩的白雪覆蓋著松柏,格外清新醒目。這是只有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才能看到的美景。群山重疊,只有在空中高高飛翔的鳥兒才能盡收眼底,描繪出險峻的地形。這兩句話就像電影攝影中的長鏡頭,從遠處、從高處描述和尚修行地的環境,以襯托和補充下文。

第二個環節,運用特色的近景定格描寫,刻畫了壹個苦練的和尚形象。僧侶們通常使用布和石床。衣服本身是用許多破布補起來的,可見佛教徒不求富貴。和尚白鴿的衣服穿了很久(打個比喻,他每天都致力於佛事),本來就很簡陋的衣服也穿壞了。和尚打坐時用的床大多是石頭做的,類似於“穿衣服”的意思,“坐在石頭床上”也表示和尚的貧窮。這句話的關鍵在於“孤獨”和“冷”兩個字。“孤獨”不僅指白鴿孤獨的和尚,還表現了他孜孜不倦、執著追求的精神;“冷”這個詞也顯示了和尚白鴿在物質生活上的不奢侈和在佛教中努力學習的精神之間的兩極對比。

第三,白鴿的和尚與世隔絕,這很自然也很簡單。清靜的環境,只有和尚享受,苦練。山泉清澈涼爽,為白鴿僧人沐浴提供了天然便利。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獨自修行,是很多有誌僧人追求的理想環境和場所。從表面上看,“燃燈”這個短語是對風景的描述,在這個場景中,白鴿和尚房間的燈被點燃得很晚,就像燃盡的蠟燭。事實上,這也反映了白鴿和尚修行的勤奮。古文在稱贊壹篇好文章時,說“散文看似山,實則參差不齊”。作為壹首詩,直白更忌諱,曲折更重要。

最後壹副對聯與前三副對聯在風景上的意義不同,但詩人作為白鴿和尚的知音和好朋友,直接表達了和尚的誌向和興趣。有些人為了“曲線求官”,為了名利,隱居山谷。為了最終獲得世俗的名利,這樣的人在封建社會並不少見。前面說白鴿和尚隱居學佛,那麽白鴿和尚也是“假佛”嗎?最後兩段表明他對佛教的赤子之心,他希望永遠生活在峰林之中。

這首詩的風格優美動聽,和諧完整。《風景中的感覺》既刻畫了白鴿和尚的形象,又寫出了他的神,可謂形神兼備。詩歌節奏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唐代賢才傳》說馬岱“詩藝瑰麗,居晚唐諸侯之上”。宋代嚴羽、明代楊慎、清代翁方綱等都對馬的詩贊不絕口。王世貞曾說:“唐末,馬岱為冠。”(《有教室的詩》)妳看完可能會看到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