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1983·秋,長江之歌(49):孤山·梅妻鶴子好憑欄

1983·秋,長江之歌(49):孤山·梅妻鶴子好憑欄

前壹日臨近傍晚,匆匆初遊孤山。

孤山,也可以說是西湖中的壹座大島,由西面的西冷橋,東面的錦帶橋、白堤、斷橋與北山路相連,活像兩根纜索牽著的大船,而兩舷之外便是西湖與北裏湖(緊靠北山)。跨過壹座古色古香的環洞石拱橋,這就是被稱為西湖三大“情人橋”之壹的西泠橋(另兩橋為長橋與斷橋)。湖彎岸邊,高大的樹木和樹下長椅上的情人,在西湖水色天光的背景中,輪廓非常分明,形成壹幅溫情動人的水墨剪影圖畫。我們不禁嘖嘖稱贊,盡情欣賞。

沿著小路上孤山,有著名的西泠印社遺址。參觀得知,該社為中國研究纂刻的學術團體,清光緒三十年(1904)由丁仁、王褆、葉為銘、吳隱等人創辦於浙江杭州孤山,因地近西泠而命名。該社當時對纂刻書畫的研究起到了壹定影響,且設於孤山風景區,故成為西湖著名遊覽地之壹。

孤山雖不大,然觀而遊之亦顯出奇險,其景色早聞名於唐宋,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為禦花園。清 康 熙又在此建造行宮,雍 正 改行宮為聖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凈慈寺、昭慶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

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壹直被稱為孤家寡人的皇 帝所占有,所以稱為孤山。北宋沈括(1031~1095)在《夢溪筆談》中寫了林逋(錢塘人,詩人,隱士)隱居杭州孤山,常養著兩只鶴,放出籠子就飛入雲霄,在天空長時間盤旋,再回到籠中。

…………

在“平湖秋月”湖邊長椅上歇息壹會兒,我們再次來到孤山。?

孤山蒼翠,小徑逶迤。在孤山懷抱,偃臥著“西湖天下景”。那是在壹處山坳,有壹座長方形飛檐亭子,其橫匾上寫著“西湖天下景”。在方亭前,有壹個無形無狀的小水塘,綴些山石在塘邊,小巧玲瓏,煞是好看。整個“西湖天下景”兩面臨高壁,其中壹面有險道通過,仿佛置身深山谷底,其中溪、潭、花、木、亭、橋等布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具有“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其景色聞名於唐宋,前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淩雲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

在孤山東面,還威然屹立著壹座雙層長方亭閣“放鶴亭”,平臺寬闊,欄桿精巧,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亭內有聯曰:“水青石出魚可數,人去山空鶴不歸 ” 又曰:“山外斜陽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書”,而林則徐的“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含意幽深,令人揣摩。亭內石壁有《舞鶴賦》行書刻石壹塊,字跡系清 康 熙三十八年(1699),康 熙 南 巡至此臨摹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手跡所書,字體圓勁透逸,布局疏朗勻稱,並有“康 熙 禦 筆之寶”印。

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詩人隱居西湖孤山,躬耕農桑並大量植梅,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詩人死後便葬在孤山北麓。傳說詩人養的那只鶴也在墓前悲鳴而死,人們將它葬於墓側,取名鶴冢。林逋是以傑出的詠梅詩詞聞名於世的,其中《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膾炙人口,無與倫比,成為從古至今詠梅的第壹佳句。

站在“放鶴亭”,俯可觀裏西湖之秋荷,仰可望寶石山與保俶塔,景致蠻不錯的。據介紹,寶石山在北裏湖北岸,是北山有名的風景區。山體呈赭紅色,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繽紛,熠熠閃光,似翡翠瑪瑙壹般,因此取名寶石山。據載,保俶塔始建於五代後周年間(948~960),原九級,為保佑吳越王錢弘俶北上京城歸來而建。北宋鹹平年間(998~1003)重修時,改為七級。歷代曾多次修建,現在的實心塔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按照古塔原樣修葺的。

沿著裏西湖邊的林中小道,我們悠閑自得地漫步著。這裏實在是清靜,前後不見其他遊人,參天大樹間,偶有小鳥啁啾,也印證了景點名稱“空谷傳聲”確無虛名。

出西泠橋,往西到北山路,是嶽王廟。這時,我們在北山路旁壹片草坪上,看到這樣壹個有趣的場面:幾個外國小朋友與壹個中國小朋友,正跟著壹對外國夫婦,興高采烈地打橄欖球哩!

?(待續)

註:此文(原標題《1983·秋,長江召喚,我們出發……》,為了標題更具時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練,故改之)是記敘散文體裁中的遊記,且是沿著時間場景順序,以日記形式和場景變換為行文結構(進行連載);同時,為了使內容更加豐富,采取“時空疊加”的方式,加入了同壹空間的不同時段的內容。

本文為作者斷續歷時11年於1994年底完成,然後壓箱底25年;2019年第壹次修改,增強了文中歷史事實、時代特征、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史料性與真實性,盡可能做到顧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2020年6~12月第二次修改,對第壹次增改再次補進文史地情內容,進壹步加強了行遊中從感受到感悟的內心演進,並修辭潤色完善;全稿約8~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