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國第二長河。
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北麓的嶽古宗列盆地,向東蜿蜒,穿越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流入渤海。
幹流全長5464公裏,水位落差4480米。
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裏(含內流面積4.2萬平方公裏)。
根據地質演化史的研究,黃河是壹條相對年輕的河流。
早更新世晚期,115000年前,盆地內只有壹些不相連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部水系。
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隆起,河流被侵蝕和侵蝕。654.38+0.05萬年的中更新世以後,湖泊和盆地已逐漸連通,形成了黃河水系的雛形。
直到654.38+萬年至654.38+萬年前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漸演變成壹條從源頭到河口上下奔流的大河。
由於黃河洪水攜帶大量泥沙,進入下遊平原區後迅速淤積,主流在漫流區遊蕩,人們開始築堤防洪,洪水河道不斷淤積上漲,成為高於兩岸的“地上河”。在壹定條件下會溢出洪水走新路。
黃河下遊河流遷移的嚴重程度在世界上是獨壹無二的。
據文字記載,黃河曾多次改道。
河流變化範圍西起鄭州,北至天津,南至江淮,面積25萬平方公裏。
從周定五年(公元前602年)到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年間,黃河的遷徙多在今河道以北地區,侵入海河水系,流入渤海。
從1128到1855的700多年間,黃河在現河道以南改道振蕩,侵入淮河水系,流入黃海。
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東壩頭決口,後改流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
由於黃河下遊不斷變化和改道,以及海侵和海退的影響,黃河下遊長度和流域面積也在不斷變化,這是黃河區別於其他河流的突出特點之壹。
古代黃河中下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合原始人類生存。
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壤疏松,易於耕種,適宜發展原始農牧業。
黃土的特性有利於先民挖洞,共同生活。
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早在165438+百萬年前,“藍田人”就生活在黃河流域。
流域內還生活繁衍著“大理人”、“丁村人”、“河套人”。
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眾多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江南北。
這些古代文物不僅數量眾多,種類齊全,而且由遠及近不斷發展,系統地展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進程。
早在6000多年前,盆地就開始出現農業活動。
大約4000年前,盆地內形成了壹些血族部落,其中顏地和黃帝是最強大的部落。
後來黃帝獲得了首領的地位,與其他部落合並,形成了“華夏族”。
後人把黃帝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殿,陜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全世界的華人都把黃河流域視為中華民族的搖籃,稱之為“母親河”、“四恥教”,把黃土地作為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開始,在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裏,歷朝在黃河流域建都3000多年。
在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中,安陽、Xi、洛陽和開封位於黃河流域及其鄰近地區。
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大量甲骨文,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
Xi安(含鹹陽),從西周、秦、漢到隋、唐,有13個朝代作為首都,有上千年的歷史,是著名的“八江帝都”。
東周遷都洛陽後,東漢、魏朝、隋朝、唐朝、侯亮和後周都在洛陽建都,延續了900多年,有“九朝古都”之稱。
開封,位於黃河南岸,古稱汴梁。春秋時期,魏惠王遷都大梁,北宋建都於此,歷時約200年。
長期以來,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壹直在黃河流域。
黃河中下遊是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
公元前2000年左右,盆地出現了青銅器,商代的青銅冶煉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冶鐵,標誌著生產力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階段。
洛陽出土的經過壹系列處理的鐵鍬和鐵斧,表明中國比歐洲國家早2000多年發展出鑄鐵的軟化技術。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都起源於黃河流域。
大量的文學經典,從《詩經》到唐詩宋詞,以及大量的文化經典也在這裏產生。
北宋以後,全國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但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過程中,黃河流域和黃河下遊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
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給中華民族留下了非常珍貴的遺產,留下了無數的名勝古跡,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君不見,黃河之水是如何移天入海,壹去不返李白“入酒”的
“黃河落去東海,萬裏寫入腦海。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越來越遠,因為它在黃河中間流動,玉門關坐落在壹座孤獨的山上。
王之渙涼州詞
茫茫大漠孤煙,黃河落日圓。
王維的《邊疆大使》
山遮白日,海竭金河,王之環,在鷺宿
我要渡過黃河,但冰哽住了渡口,我要爬滿是雪的太行山,李白的路很難走。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自天涯劉禹錫唐《浪淘沙》
關於長江的詩
滔滔江水向東流去,那些昔日的英雄已經壹去不復返了。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星星從空地上俯下,月亮從河上奔來杜甫《夜抒胸臆》
樹葉像瀑布的浪花壹樣落下來,而我看著長河總是在杜甫身上翻滾,爬上山
孤帆遠在天邊,我卻能白的《送孟浩然到廣陵》流淌在長江的天空。
天門斷楚河開,清水東流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止平原始,江入江中(李白《荊門渡口送別友人》)
描寫黃河的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是如何移天入海,壹去不返李白“入酒”的
“黃河落去東海,萬裏寫入腦海。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越來越遠,因為它在黃河中間流動,玉門關坐落在壹座孤獨的山上。
王之渙涼州詞
茫茫大漠孤煙,黃河落日圓。
王維的《邊疆大使》
山遮白日,海竭金河,王之環,在鷺宿
我要渡過黃河,但冰哽住了渡口,我要爬滿是雪的太行山,李白的路很難走。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自天涯劉禹錫唐《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