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69邊塞風雲,烈馬嘯嘯——岑參與盛唐邊塞詩派

69邊塞風雲,烈馬嘯嘯——岑參與盛唐邊塞詩派

01 邊塞詩派

在盛唐時期,還有壹個作家群,是以邊塞詩為主的。

主要是這樣壹批人,他們有比較長的軍旅生活的經歷,有軍隊生活的體驗,而另外壹些人呢,有的只有短暫的軍旅生活的經歷,有的甚至是根本沒有軍旅生活的經歷,也就是說沒有到過邊地軍營,但是他們對於邊地生活,對於邊塞的風光景物,他們是傾心向往,所以呢,他們也寫了壹些邊塞詩。

那麽,在這批詩人中,他們的詩歌都寫軍旅征戰的生活,都寫邊塞風光景物,和壹些邊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征人思婦的深切思念。

因為這些作家他們詩歌的思想內容,大體相同,詩歌風格大抵相近,所以,人們就把盛唐時期這樣壹個作家群,就稱為“邊塞詩派”, 其中代表人物是高適和岑參。

當然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壹大批作家了,像大家熟悉的王昌齡,王之渙,崔灝等等。這樣就形成了壹個聲勢比較大的邊塞詩派。

盛唐邊塞詩應該說是相當繁榮了,其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我們來探討壹下,為什麽在盛唐時期,會出現這樣壹個邊塞詩派?

我們也可以通過社會原因和文學自身的原因這兩方面來看壹看。

02 唐朝邊塞詩繁榮的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第壹個就是社會現實的狀況,盛唐時期,唐王朝國勢鼎盛,軍事實力非常強大,邊疆駐軍眾多,邊事不斷。

那麽,第二個社會原因是,由於國家蒸蒸日上,文人的精神狀態昂揚奮發。

所以說,盛唐時期,邊塞詩的大師湧現,應該說和文人的這種精神狀態是大有關系的。有些作家並沒有長時間的軍旅生活,甚至是沒有軍旅生活經歷,但是,他們也向往邊塞,向往軍旅,也寫了很多邊塞詩。

03 文學自身的原因

這是我們從社會原因來考察,再從文學自身的原因來看。

中國邊塞詩歷史淵源悠久。盡管在盛唐之前,還沒有壹個邊塞詩派,但是邊塞詩是古已有之,比如先秦的《詩經》、《楚辭》都有軍旅征戰的內容,寫了人物的思想狀態,寫了為國捐軀的這種精神。

秦漢時期的漢樂府中均有描寫戰爭的篇章;魏晉南北朝時期,邊塞詩漸多,比較有名的曹植的《白馬篇》,鮑照的《北門行》等;隋和初唐,邊塞詩更趨繁榮和成熟,像《從軍行》。

可以說,從《詩經》開始壹直到初唐時期,有關邊塞生活的內容,有關軍旅生活征戰的內容,有關抒寫征人的雄心壯誌,為國捐軀的這些內容,可是說是不絕如縷了。

這些都為盛唐邊塞詩的繁榮開了風氣,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鑒。這是我們探討了壹下,盛唐為什麽邊塞詩如此的繁榮。之前是有邊塞詩,沒有邊塞詩派,那到了盛唐時期,同時湧現了壹批這樣的作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樣就形成了壹個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詩派。

上面,我簡單的介紹了壹下,什麽叫邊塞詩,邊塞詩形成的原因,下面,我開始談談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家之壹,岑參。

04 邊塞詩人傑出代表人物岑參

先來簡單介紹壹下岑參的家事和生平。

岑參(715—770),南陽人,相門之後,也是說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做大官的。他的曾祖父,祖父,伯父都做過宰相。

但是,岑參之人不願意像普通文人那樣,從頭爬起,做個小官,不犯錯誤,穩紮穩打,壹步壹個腳印,三年壹個小升,五年壹大升,慢慢往上爬,他呢,不願望走這樣仕途的老路,而願意到邊地去建功立業。於是他就主動要求到邊地去供職,這樣呢,他有兩次到西北軍中供職的經歷。都是在今天的新疆。

第壹次,於天寶八載(749年)赴安西,呆了兩年左右,回到了京城;三年之後,天寶十三載出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副手,類似於軍中的副官)。在新疆長達八年的軍營生活經歷,為他的邊塞詩的創作提供了得天獨後的條件。

回朝以後,經杜甫等人的推薦下,做過壹些官職,於寶應元載出任關西節度判官,以協助平息叛亂,後又討伐過安史軍的叛亂。後出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

05岑參的詩歌創作

岑參有豐富的軍旅生活經歷,為其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同時,岑參熱愛軍旅生活,以赤誠之心投入軍旅生活。

他寫的《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這首詩,表達了他此時的心情。寫出了為了王事,就不考慮個人的利益,不考慮妻子這麽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對他寫邊塞詩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06 岑參邊塞詩的內容

這麽多邊塞詩,都有哪些主要內容,我們來看來壹下。岑參邊塞詩的內容,大概有三個方面。 第壹個,表達了從軍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既體現了本人的精神狀態,也體現了盛唐詩人朝氣蓬勃,不畏艱苦的健康心態。

這壹內容為盛唐邊塞詩人所***有,而岑參則尤為突出。

他曾經壹再的表示,說“

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

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銀山磧西館》)。

“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裏西擊胡。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壹丈夫。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這都表明了,他想要在邊疆,在戰馬,在戰場上,求取功名,這才是英雄壹丈夫。

在安史之亂暴發以後,他又把從軍與平賊這兩方面的內容,有機的結合在壹起,像他的行軍二首裏面,講到這方面的內容:

後悔早年多念念書,如果學學弓箭的話,也可以親自去殺敵去。所以,這麽壹種雄心壯誌,這麽壹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在他的邊塞詩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

第二個,詳盡而真實地描寫軍旅生活。如其《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等。

這些詩作,既寫出戰士們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也反映了他們內心的某些哀怨不平,既有將士們對軍旅火熱生活的贊美歌頌,也有對軍旅征戰的恐怖遭遇的描寫。

這些雄心、哀怨、歌頌、恐怖的體驗,都為讀者提供真實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新鮮內容。

也就是說,在傳統邊塞詩的基礎上,又增加壹些新鮮的內容。

第三個,對邊塞風光景物及邊地風俗民情的描寫。

這在岑參的詩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甚至某些東西呢,可以補史書之不足。岑參的主要軍旅生活在西北邊地新疆壹帶,所以他的邊塞詩對新疆的邊塞風光景物有著大量的描寫。

比如,寫火山雲的瑰麗( 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裏不敢來 )、熱海水之炙熱( 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天山雪之常年不化( 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早來的風雪嚴寒(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軍中的宴會( 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 )、異族的歌舞( 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 )、各族人民的融洽交往( 軍中置酒夜撾鼓,錦筵紅燭月未午 )。

《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禦》:

這些罕見的風光景物和異域風情,是我們內地人看不到的,給邊塞詩帶來了全新的內容,這樣就使讀者耳目壹新。

此外,還有壹些表達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作品。比如像《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像他的《逢京入使》,還有大量的送別詩,都表達了鄉情和友情。

07岑參邊塞詩的藝術特色

在藝術上可以說是很有特色的。

形式上:

岑參邊塞詩最主要的特色是壯麗恣肆的浪漫主義。形式上,岑參多采用形式自由的歌行體,也就是說形式比較自由,尤其擅長使用七言歌行體(白、走,輪)。

因為這種形式,篇幅長,詩體靈活,適宜表達豐富的內容,和復雜的思想情緒,註意內容的表達,即事命題,極富創作性,字裏行間充溢著奇情壯彩,把他這種雄心壯誌,高昂情懷都富有藝術性的表現在了詩中。

從他的主要表現手法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

壹是豐富的想象,二是奇特的誇張,三是節奏的多變。

如其《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壹詩並非只是隨軍出征生活的紀實,送他的主帥去討伐敵人,但是詩中描寫征戰的環境,描寫軍中的生活的艱苦,將士們這種高昂的鬥誌,這首詩並不是紀實,而作者結合環境,加入了自己豐富的想象。

完全是出於壹種想象,當時的環境,戰況,都寫得非常生動,既有豐富的想象,又有奇特的誇張,也有精妙的比喻。

再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壹詩中的“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同樣是想象奇壯,比喻精妙。

節奏的變化上: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破偶為奇,三句壹轉韻,奔騰跳躍,有如急風驟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或兩句壹韻,或四句壹韻,韻換意轉,跳躍靈活。

岑參的邊塞詩的藝術風格:

取景生動,想象奇特,比喻新奇,色彩豐富,畫面瑰麗,意境高遠,情景交融,形成奇壯瑰麗的藝術風貌。

杜甫說:“岑參兄弟皆好奇”,這說明奇麗是岑參詩歌的主要特點,但是這種想象奇麗又不是壹味的獵奇誇張,而是貼近於現實生活,寫得入情入理,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當然,他寫景抒懷絕句這類的內容,也寫得很有特色,如其名作《春夢》、《逢入京使》等。

此外,他雖然是邊塞詩的代表作家,但他還寫過不少山水詩,其山水詩數量僅次於王、孟,並以“清麗”著稱。

岑參的詩在當時和後世均享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