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寫給春天的情書
情書(1)
踩著春天的足跡,東南西北
拔路邊的草
我還是看不懂這個腳印的重生。
何時何地
吹口哨,敲心情
山區和平原的書面語言
手撕牛排和過早啤酒
春天的情人,將與妳共飲美酒。
水波之上是眼睛,曾經是明亮的。
誰積累的禮物,比如痘痘?
不要說是弱柳托起了春風。
今天,她只是壹個信使,而不是剪刀。
不僅是眼睛,還有顏色。
綠色的波浪持續了九天。
誰知道這個世界上誰還記得誰的名字?
春天是他們在春風中再次高大。
腳印永遠往前走,草色只能遠遠看。
盡管街上有春裝
我穿著棉襖,我行我素。
在春天的王國裏,我是無冕之王。
太陽又從日歷上撕下了幾頁。
春天給了鮮花和輝煌。
壹雙眼睛從棉襖裏鉆了出來。
在小區的角落裏,淩寒獨自開了哲學課。
我的腳換上了壹雙鞋,只是纏綿。
好吧,那是失戀者的眼淚。
壹定是推開了早晨的窗戶。
美在人間,王續。我是國王。
情書(2)
去掉臃腫的冬裝,可以穿色彩鮮艷的春裝和薄衣,輕裝上陣,風更輕。當人拉伸時,他們的身體、骨骼和感覺都會拉伸。昏昏欲睡之後,春天悄然醒來。醒來後,她打呵欠,突然振作起來。
春天應該做什麽?談壹場驚天動地的戀愛,肆無忌憚地在春天頻繁約會,或者每個春夜興風作浪,都是恰如其分,符合情欲的。沒有壹個季節能像春天壹樣兇猛。桃花開成了杏花,梨花開成了油菜花,壹茬壹茬的花暈,心裏又甜又脆。這個時候多適合接吻啊!微風細雨中接吻,雨天刮風天接吻,春天的吻清新,散發出淡淡的薄荷味和陽光氣息。
心情是輕快的,流動的,有點躁動,這分明是野性的呼喚。漫山遍野都在竊竊私語,漫山遍野都在蠢蠢欲動,壹草壹木都有情人,都有感情,都是自然之力。多少愛情故事從這裏開始。破了多少處女,實現了華麗轉身。春天是壹個巨大的玻璃瓶,瓶中的冰已經融化,青春在潺潺的流水中發酵。私生活的甜蜜,心碎的喜悅,那種真實絕不是瓊瑤的戲劇所能比擬的,它可能會影響壹個人的壹生,以至於春天變成了壹個不可逆轉的,不可磨滅的春天,帶著壹些鮮活的細節。
春天真的不是讀書的季節,只適合翻翻,翻翻。情緒的極端變化,心靈的異常活動,都不適合閱讀。但是,適合寫作,每年春天都能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思維跳躍的速度比我預想的要快。我始終相信作品的好壞是偶然的,這和節氣的心情有很大關系。壹個嬰兒出生,這個作品的質量取決於父母的質地。如果沒有精心的準備和醞釀,恐怕會有意外發生,可見環境的重要性。孔子的誕生據說是濫交的結果。千年前的春天,田野縱橫交錯,繁花似錦,草長鶯飛。在杳無人煙的鄉村,他們以天為帳,以地為床,激情滿懷,纏綿在壹起,* * *完成了壹部傑作,集天地之精華,山川之精華,自然之精神於壹身,孔子成為智慧的化身。
春遊是多麽令人興奮啊!在古老的廟會上,錢進小姐遇見了風度翩翩的兒子,她羞澀地看著他,臉上泛著桃花。他也溫柔的笑著對她點點頭,壹段婚姻埋在了彼此的心裏。經過漫長而復雜的演繹,達成了圓滿的結局。這是中國戲劇的基本模式。這種模式有其合理性,也迎合了中國人的普遍心理,很多事情最終都會有團圓的壹天,只是時間太長太糾結,難免會生出壹些辛酸和悲傷。畢竟在劇中無法深究。
我喜歡春遊。“在晚春,春季服務是圓滿的。有五六個狀元,六七個男生,洗澡跳舞,回家。”這是寫春遊最好的壹段。每次讀它,我總是向往它,仿佛我能感受到春風的溫暖,人們心中的輕松和生活的味道。比起現在的人,春遊總是籠罩著商業氣息。車費,住宿費,門票多少錢?沒錢真的很難動。春遊衍生的價格成了奢侈品,失去了心情,變了味道。
春天回到鄉下去尋找古人的遺風不難,但是在河裏遊泳是不可能的。汙染已經蔓延到池塘了,逆風跳舞唱歌就更詭異了。“乘東風放風箏”的樂趣是可以體驗的,所以在田野裏放風箏,在明媚的春日裏擡起頭,把線拉直,在曠野上奔跑,可以算是壹種自然的民間舞蹈。麥浪翻滾舔舐,風調皮。
情書(3)
周末路過小區的廣場,看到壹群孩子追著放風箏,好像把心放了出去,像天上的鳥壹樣開心。在廣場的壹個角落裏,壹位老人坐在壹個馬紮上,手裏拿著壹根風箏線,遠看像壹尊佛像。
在我看來,風箏是人們寫給春天的情書,用虔誠的態度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獻上最純粹最浪漫的告白。所以放風箏的人,要真誠樸實,不要功利。小孩和老人放風箏是最可愛最討喜的手勢。"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正忙著在東風中放風箏."僅僅憑想象,他們的心就會笑成壹彎新月。
每個人童年都有壹只風箏。記得上學的時候,春寒料峭,手工課的老師帶著我們學習如何制作風箏。材料很簡單,在手工藝課程材料裏已經畫好了,燕子的形狀。按照折印操作,膠水、剪刀、細繩齊上陣,差不多壹節課就能完成。下課後,很多男生都躍躍欲試,帶著風箏去操場壹展身手。運氣好的時候,風箏能飛幾圈,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沒飛起來就被大風這個怪物吹“死”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很開心。
手工課的風箏經不起大風,卻觸動了我心中的癢蟲。回家後,我纏著爸爸給我做了壹個大風箏。在我的軟磨硬泡下,父親到處搜集制作風箏的材料,在家裏擺了壹張大桌子,摸索著找。我在邊上幹活,劈竹簽,做骨架,糊竹簽,上色,連續幾天風箏就完成了。根據我父親的經驗,風箏的頭部要硬壹些,身體要彎曲,尾巴要長壹些,這樣在飛的時候容易保持平衡。我跟著父親來到家屬樓院內學校對面的大操場上試風箏。沒想到第壹次試飛成功了。為了讓風箏飛得更高,我父親教我如何收放線軸。
有壹次,我遇到壹對母子。小男孩看起來七八歲,眼神渙散,行為有點反常,母子之間交流不多。他們都在他媽媽旁邊放風箏。男孩有時蹲在地上玩泥土,有時站起來莫名其妙地哭,有時和媽媽追著風箏跑。我註意到他跑得很快,壹直跑,讓我想起了阿甘正傳。後來才知道,那個男生自閉,沒去上學。他媽媽經常帶他來這裏放風箏。他們放的蝴蝶風箏是我見過最美的風箏——風箏的壹端連著母愛,另壹端連著希望。
父親去濰坊出差,帶回壹只鷹風箏,掛在墻上。他反復提到他想放飛它,但是他懶得出去。有壹天,朋友帶孩子來家裏做客,小家夥吵著要放風箏。他把它放在樓下,剛放好,風箏突然刮到了電線桿上,被撕得粉碎,孩子哭了。從此,風箏和我再無交集,春天似乎也無足輕重。
直到那年春天,我在醫院的時候,無意中從10樓的病房望出去,看到泉城廣場有很多人在放風箏。往下看,風箏越來越胖,人比風箏還小,可以忽略不計。我的內心頓時膨脹起來,人們通過風箏與春天建立了聯系。我怎麽會忘記呢?上帝壹直是平等的,仁慈的,給了人們很多春光,讓人們懂得珍惜春天,從大自然中去伸手要力量。為什麽我自動棄權了?
風箏飛起來,天空看起來比大地更高貴。詩經《大雅》裏有壹句話,“風箏在天上飛,魚兒在水裏跳”。放風箏源於壹種人心和浪漫情懷:“紙花飛如雪,嬌媚少女蕩來蕩去。在過去,放風箏和蕩秋千是春天的必修課。英俊的男女放風箏,春風是媒人,幫助傳遞愛情。唐代詩人高駢的詩意境獨特:“靜弦夜聽蘭,宮商信風。隱隱約約像壹首歌,妳可以聽,卻不能隨風調。“風箏響如竹絲之聲。哦,這封寫給春天的情書原來有背景音樂。
我多想成為百圖中放風箏的孩子,多想為春天寫壹封情書。莫負春光,不要忘恩負義,讓我們從放風箏開始。不,是風箏讓我們走了。讓我們暫時把它們從鋼筋水泥的建築裏釋放出來,扔到大自然裏,在春天裏尋找愛情,放飛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