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不禁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在我老房子後面的小菜園裏,有壹棵水桶粗的大榆樹。每當榆樹掛滿枝頭,我就興奮不已。這時候我剛脫下棉襖,穿上外套。我很豁達,跳了幾下就跳到了樹上。樹皮撓著我的肚子,我渾然不覺。我悠閑地坐在樹枝上,吃了很多錢,香甜爽口。鳥兒圍著樹嘰嘰喳喳,微風吹來麥苗嫩草芽的味道,夾雜著榆樹錢的味道,沁人心脾,無憂無慮。吃飽了就往下扔壹堆錢,弟弟妹妹在下面開心的忙碌著。我們把榆錢拿回家,我媽小心翼翼的把榆錢摘下來,洗幹凈,撒上紅薯面,拌勻,放鍋裏蒸。甜絲絲的面條很好吃,上鉤的人都來了。全家人美美地吃了壹頓,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榆樹上滿是財寶。老房子西側緊挨著村木工組。我經常在這裏玩。每當看到主人砍下高大粗壯的榆樹,用大錘猛敲樹皮,我就沖進主人的前後,借助吮吸乳汁,踉蹌著去剝樹皮。當我揭開它的時候,我撕掉裏面的軟皮,塞進我的嘴裏。我津津有味的嚼著,越嚼越粘,越嚼越香。最後,主人高興地用獎勵的語氣對我說:“這些叫聲都是妳的!”“回家把舊的外皮去掉,切成塊,曬幹。大人得之,磨成粉。卷餅的時候和紅薯面混在壹起。卷好的蛋糕散發著榆樹特有的香味,好吃又好喝。
那時候雖然物質比較匱乏,白面粉也很少吃,但基本上離饑餓還很遠。榆樹給人們帶來了難得的壹餐換換口味,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親近自然,放飛自我更有樂趣。
動筆沈思,在人類歷史上那些饑餓的年代,尤其是戰亂災難的年代,榆樹給很多饑餓的人帶來了希望!其博大而溫暖的情懷至今被人們銘記和贊美。
微信官方賬號“大高密”組織者滕老師曾寫過壹篇文章《滕(銅)禦前莊》,講述了他可愛的家鄉滕家莊與渭河東岸玉樹的歷史淵源。明朝時,萊州有三個姓滕的兄弟因為海嘯來到這裏,開墾了幾畝沙地謀生。壹天,三個善良的兄弟用他們家裏所有的東西救了壹個垂死的老人。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老人從口袋裏拿出壹顆榆樹種子給了他。這顆種子生了根,過了幾年,長成了壹棵大榆樹,壹棵樹變成了許多棵樹,變成了壹片。有了這些榆樹,三兄弟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榆樹也幫助和拯救了很多村民。從中受益的人們高興地給它起了壹個好聽的名字“銅榆樹”。由於榆樹的吸引,村子漸漸變大了。鄉賢們在討論村名時,都建議:“我們村叫滕(銅)於錢家莊”。後來為了圓滑,幹脆就叫滕家莊了。
據說漢光武帝劉秀在饑寒交迫的時候,靠吃榆樹錢活了下來。稱帝後,他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家鄉,想封榆樹為百樹之王。因為壹時疏忽,他誤封了臭椿樹,壹直流傳至今。因為榆樹的善良,我覺得被封為百樹之王是當之無愧的。
這幾年經常在北京陪孩子。有壹次去恭王府,在這座僅次於皇宮的宏偉宮殿裏,發現了許多參天榆樹。我想:榆樹是皇家住宅的稀有樹種嗎?我忍不住問身邊的導遊。導遊笑著說:“榆樹綽綽有余,年年有余,富貴有余,有吉祥之意!我以後會告訴妳的。”恭王府花園路的壹個奇怪的池塘邊,矗立著壹棵大榆樹。遊到這裏,導遊轉身對說:“妳看,這池子像壹只蝙蝠,與“福”諧音。池旁種有榆樹,榆樹莢俗稱榆樹錢。榆樹錢掉下來,蝙蝠池全是榆樹錢,說明錢多錢不夠。似乎不僅是普通人,就連宮廷權貴和奢靡的食客也很尊重榆樹,雖然他們祈求的是不同的異象。
在北京的住所附近,在古老的四合院前,在胡同口,在街邊,有許多厚厚的古塔、古楸樹、古榆樹,掛著“北京古樹保護”的牌子。每當我路過,都會駐足觀看,肅然起敬。它們像穿越時空的隧道,訴說著古都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巨大的歷史變遷。在這些蒼勁的千年老樹中,我感覺古榆樹更加生機勃勃。在由它的溝壑樹幹支撐的巨傘的樹冠上,壹枝新的蓬蓬正在綻放著綠色。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嚴冬,樹身也包裹著壹層冰甲,樹枝被呼嘯的寒風咬得嘎吱嘎吱響,隱約可以看到樹枝下湧動的汁液,給人異樣的生命力量。榆樹的長壽與它堅韌的木材有關,對嗎?
又是壹個好春天,榆樹豆莢漫天飄雪。在我幸福的眼裏,這壹幕就像流金落銀壹樣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