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古詩樊旬古詩解釋是:江南地區仲夏期間的天氣,這時的雨水就像河流壹樣川流不息。枇杷樹上垂下的果實像金金橘壹樣,而甘蕉的果皮破裂後,就如口吐白蓮般。
原文: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仲夏是指陰歷五月份。古人用“孟、仲、季”指代“第壹、第二、最小”,因此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把夏天分成孟夏、仲夏、季夏三個時段。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也就是盛夏。如果按公歷,仲夏是6月,因為夏至那壹天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夏至總在公歷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歷6月為仲夏。
樊旬簡介
樊旬,唐朝貞元時人。除了本詩,作者還著有《憶長安 ? 十月》等。長江下遊以南地區稱為江南,農歷五月,正是江南的梅雨季節,詩人試圖給讀者繪制江南之夏的自然物態。開篇,作者先點明時間和地點,江南梅雨季節,這是詩歌的敘事時空。第二句承接前壹句,敘述了此地此季的雨水。梅雨綿延不絕,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壹樣。
前面兩句如同壹個大全景,視野宏闊,筆意狂放;後面兩句,詩人將鏡頭拉回眼前,用近景刻畫了地域色彩濃郁的江南風物。妳看,枇杷樹結果累累,壓彎了枝頭。果實下垂,像粒粒金燦燦的彈珠。甘蕉已然成熟,果皮綻開,露出白色的果瓤,就如口吐蓮花壹般。將金色與白色並置,用筆大膽,色彩鮮明強烈,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比喻、誇張手法使行文生動而形象。“下”、“垂”、“吐”,三個動詞,極具表現力。樊旬之詩淺顯易懂,直如白話,但卻匠心天成。全詩收放自如,開合有度,顯示了作者調度場景、抓取物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