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關於“譜壹支‘春天的贊歌’”.這壹活動是對前壹項活動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說,“編壹輯‘自然日誌’”,主要是觀察春天,那麽,這項活動則是歌頌春天;前項活動要求對春天“跟蹤了解”,用理性去認知,此項活動則要求對春天“深情投註”,用心靈去體驗.教材中設計了兩個小活動:第壹,“選擇壹種妳最喜歡的方式,寫壹首詩、壹篇散文或壹篇雜感”.開展這項活動期望實現兩個目的:(1)提升、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深化學生對自然的感情.寫作的過程是對以前的觀察進行再“觀察”的過程,即反思與體驗的過程,是對已有觀察的提煉,是對情感的激發和提升.因而,學生在活動中所獲得的對春天的熱愛、欣賞之情,可以通過寫作來進行內化、強化和升華.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壹定要關註學生情感的投入和發展,而不僅僅是寫壹篇文章.(2)發揮學生的寫作特長,進壹步提高寫作能力.教材提示了可用“妳最喜歡的方式”,可以寫成詩歌、散文、雜感,旨在尊重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發揮其寫作特長,來充分表達對春天的感情.實際上,除教材提示的體裁外,還可寫成童話,甚至可以創作歌詞,由自己或請人譜曲等.第二,以“春天的贊歌”為主題出壹期墻報.開展這壹活動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進,也為評價提供了依據.開展這壹活動可以納入“為畫題詩”“為詩配畫”學習活動的成果,將“配畫詩”或“詩配畫”在墻報裏展出,或許會為墻報增色生輝.如果墻報“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贊歌——散文、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形式,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我國古代詩人留下了不少描寫春天的名句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絕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遊園不值》)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