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
壹九三七,禍從天降,壹二壹三,古城淪喪。
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屍橫遍野,血染長江。
三十余萬,生靈塗炭,煉獄六周,哀哉國殤。
舉世震驚,九州同悼,雪松紀年,寒梅怒放。
亙古浩劫,文明罹難,百年悲嘆,警鐘鳴響。
積貧積弱,山河蒙羞,內憂外患,國破家亡。
民族覺醒,獨立解放,改革振興,國運日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七十七載,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長。
二零壹四,國家公祭,中外人士,齊聚廣場。
白花致哀,莊嚴肅穆,丹忱抒寫,和平詩章。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德曰生,和氣致祥。
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
龍盤虎踞,彜訓鼎銘,繼往開來,永誌不忘。
出自《和平宣言》,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公祭儀式上,77名中學生齊聲誦讀的《和平宣言》,發出了南京對和平的呼喚。引用大量古今名句,表達了全國人民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悼念與哀思。
擴展資料:
《和平宣言》賞析:
《和平宣言》用詩經體展現東方智慧,祈福世界和平。悲壯的歷史追溯,莊嚴的和平祈願,都濃縮在240字的宣言中,既朗朗上口、富有韻律,又飽含深情、極具震撼。
《和平宣言》***240字,以詩歌的形式,參考《詩經》的韻文體,四字壹句,既考慮到彰顯南京歷史文化特色,也考慮到契合國家公祭儀式這樣莊重的場合。
《和平宣言》要表達的就是為全人類祈福,遠離戰爭、珍重生命。
詩經體《和平宣言》采用朗朗上口的文學語言,描述了南京大屠殺之前南京的自然風光與優美生態環境,讓人們對南京77前的古都風貌產生了深深地緬懷之情。
與此同時,又用文學語言追述了日本軍國主義對南京進行狂轟濫炸、燒殺搶掠和大屠殺的戰爭罪行。
如果沒有日本軍國主義的南京大屠殺暴行,南京古城會給後人帶來更加豐富多彩和美麗動人的享受。但是,“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的美景已經被日本軍國主義破壞了。
撫今追昔,我們怎能忘記日軍的殘暴罪行?
在南京大屠殺的國家公祭日讓77名學生誦讀詩經體《和平宣言》,具有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據了解,之所以選擇77名青少年誦讀宣言,在於“77”這個數字寓意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77周年。
和平宣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