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多讀壹些古詩詞,會加強孩子們對於漢語語言之美的感覺, 培養精煉的多義的語言感覺,同時加強對於祖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開拓想象力,這 對於激發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打好漢語學習的基礎,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小學階段記憶力最好,即使對壹些詩詞的含義不是很懂,但多讀多背誦,記得牢,也是為壹生的語文素養打好底子。
關於小學語文中的詩教,我有幾點建議:
壹,以誦讀為主
學習古詩詞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讀得滾瓜爛熟。其實這也是古人學詩的方法,古代詩詞充分發揮了漢語的特點,帶有很強的音樂性,音調和諧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喜歡 。古詩詞教學,就要註意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和漢語之美,也許壹時說不清美在哪裏,總之是積澱下來有所感覺了。
誦讀可以采取各種方式不需要都安排成朗讀,這是兩種讀法,要讓學生有自我陶醉式的誦讀,有獨式處的誦讀,還可以有唱讀,這樣他們才能把古詩詞的韻味讀出來 。
二,註意引發興趣
小學生學古詩文是比較難的,要求別過高,不必在所謂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可以結合詩詞的內容,給孩子們介紹壹些有趣的背景材料,比如詩人寫這首詩的故事。註意,不是照搬文學史的內容,而是結合不同學段孩子認知的特點來講與詩詞有關的故事 。
三,重視會意與感悟
古代詩論有壹個著名的說法:詩無達詁,也就是說詩歌的詞句內容,很難做出也不宜做出非常明確的解釋。 這就是在承認詩歌審美鑒賞的主體性和多樣性。這道理應當貫徹到我們的詩歌教學中,特別是小學生,理解能力相對較低,但想象力卻可能比大人豐富。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更加註意避免對詩詞的審美含義做生硬的標準化的解釋 。
當然,低年級學習古詩詞,還是要讓學生大致明白詩中所寫的內容。大致即可,不要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分開來解釋。老師適當引導之後,讓學生自己去讀,反復誦讀,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可以不求甚解 。中年級和高年級要逐步引導讀詩時的會意,也就是多少有些領悟,但也不壹定非常清楚 。
四,落實到審美教育,培養想象力
不要把詩歌講的太死,要整體感悟,註重審美體驗,特別是學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培養他們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辦法就是激發想象力 。
五,不要過多使用多媒體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語言除了精煉形象,還可能有變異,陌生化,超越平常的語言。 不同的詩歌,每個人想象的畫面可能都不大壹樣,無論妳怎樣用畫或者視頻來表現,都可能限制閱讀的想象力,因為詩歌中有些感覺和氣氛是很難形容於畫面的 。
六,不要布置太多的任務和討論
如果所有的閱讀教學都預先布置任務,是在任務的知識下去閱讀,反而可能會讓學生感到被動,降低他們閱讀和學習的興趣,適得其反 。就整個中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文學類閱讀詩詞的教學活動要少壹點,還是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是自主性的閱讀,而不是動不動就討論,就組織各種活動 。
我們的語文課本來就很熱鬧,很浮躁,缺少沈浸式的閱讀,缺少真正個性化的自由的閱讀,如果老是任務驅動,老是組織各種活動,那也是不利於語文素養的提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