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芭蕉的詩句的意象和例句

關於芭蕉的詩句的意象和例句

1."芭蕉"在古詩中代表的意象

梧桐、芭蕉

古語有“壹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李煜《烏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梧桐”總是跟“愁”分不開。民樂合奏曲《雨打芭蕉》蜚聲中外,其聲淒清,聽之無不動情。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壹樣,令人愁腸百結。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縱然無雨,風吹芭蕉的葉片,也吹出冷氣颼颼。

以上所舉自然之物,經過歷代詩人創造,已經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能壹概而論,如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夕陽”並不淒涼,而是表現出詩人激昂的情懷。“兩個黃鸝鳴翠柳”、“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中的“柳”就絲毫沒有惜別懷遠之意。所以,具體詩歌還應具體分析。

2.求與芭蕉這個意象有關的寫愁緒的古詩詞

連雨白居易

風雨暗蕭蕭,雞鳴暮復朝。

碎聲籠苦竹,冷翠落芭蕉。

水鳥投檐宿,泥蛙入戶跳。

仍聞蕃客見,明日欲追朝。

夜雨白居易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代贈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山石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度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促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逢歸信偶寄李益

無事將心寄柳條,等閑書字滿芭蕉。

鄉關若有東流信,遣送揚州近驛橋。

芭蕉杜牧

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

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

夢遠莫歸鄉,覺來壹翻動。

戲題草樹張說

忽驚石榴樹,遠出渡江來。

戲問芭蕉葉,何愁心不開。

微霜拂宮桂,淒吹掃庭槐。

榮盛更如此,慚君獨見哀。

閑居寄諸弟韋應物

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

盡日高齋無壹事,芭蕉葉上獨題詩。

尋陽七郎中宅即事岑參

萬事信蒼蒼,機心久無忘。

無端來出守,不是厭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黃。

逢君開口笑,何處有他鄉。

尋道者所隱不竇鞏

籬外涓涓澗水流,槿花半點夕陽收。

欲題名字知相訪,又恐芭蕉不奈秋。

3.與芭蕉有關的詩句

寫芭蕉的詩就更多了。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寫道:“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李煜詞曰:“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蔣捷寫有:“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李益也說:“無事將心寄柳條,等閑書字滿芭蕉”……

詩人們往往還將芭蕉和雨聯系在壹起,如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杜牧:“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楊萬裏更得雨打芭蕉之三昧:“芭蕉得雨更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細聲巧學蠅觸紙,大聲鏗若山落泉。三點五點俱可聽,萬簌不生秋夕靜,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更休。”

為什麽這麽多詩人總將芭蕉和雨聯系在壹起?我覺得這是因為芭蕉的葉子寬大厚實,聽雨打芭蕉,其聲清脆渾厚,有壹種大氣雄闊的感覺。再者,聽著聲音大小,分辨雨量疏密,有著充分的想象空間。作為主人我每每站在芭蕉葉下只是靜靜地看、靜靜地想,有壹種怡然自得的感覺。而詩人們只要芭蕉葉子夠大,雨點夠響,托得住三五十個字的就行了。

4.有哪些關於“芭蕉”的詩句

1,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唐,李煜 《長相思·雲壹緺》

釋義:風聲和雨聲交雜在壹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兩兩的,這漫漫的寂寥長夜叫人怎麽辦才好。

2,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裏住。唐,歐陽炯 《南鄉子·畫舸停橈》

釋義:水上的遊人問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處,(姑娘)回過頭來,笑著指向芭蕉林深處。

3,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蔣捷 《壹剪梅 舟過吳江》

釋義: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

4、縱芭蕉、不雨也颼颼。宋,吳文英 《唐多令·何處合成愁》

釋義:憂愁是在何處造成的?是離人心上的秋意呵!雖然沒有下雨,芭蕉也在風中颼颼作響。

5,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唐,白居易 《夜雨》

釋義:隔著窗戶就知道外面在下雨,因為雨水打在芭蕉葉子上發出了聲音

6、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宋,歐陽修《生查子》

釋義:庭院深深,鎖住的是寂寞和黃昏,還有那陣陣淒雨敲打芭蕉聲。

7、窗外芭蕉,數點黃昏雨。宋,杜安世《鳳棲梧/蝶戀花》

釋義:黃昏下窗外的芭蕉葉,還有星星點點的雨點。

8、點滴芭蕉疏雨過,微涼。宋,李之儀 《南鄉子·綠水滿池塘》

釋義:雨點從芭蕉葉中滴落,有些涼。

9、歸時節,紅香露冷,月影上芭蕉。宋,舒亶 《滿庭芳·閶闔天門》

釋義:今夜月影不來,秋雨卻至,壹年聽芭蕉的最後時光確是到了

10、壹夜芭蕉雨。宋,舒亶 《菩薩蠻·樽前休話人生事》

釋義:下了壹晚上的雨,雨點打在芭蕉葉上有聲音。

11、芭蕉滴滴窗前雨。宋,洪適《虞美人·芭蕉滴滴窗前雨》

釋義:窗前,雨點滴答滴答滴在芭蕉葉上。

12、芭蕉襯雨秋聲動。宋,賀鑄 《菩薩蠻·芭蕉襯雨秋聲動》

釋義:雨點滴落在芭蕉葉上,芭蕉葉隨著雨點而震動,是秋天來了的信號。

13、碧紗窗外有芭蕉。宋,晁補之 《浣溪沙》

釋義:翠綠色紗窗外有芭蕉樹。

14、夢逐芭蕉雨。宋,葛勝仲《點絳唇·秋晚寒齋》

釋義:在夢中追逐著雨點打在芭蕉葉上。

15、窗外芭蕉窗裏燈。宋,萬俟詠 《長相思·壹聲聲》

釋義:窗外是芭蕉葉,窗內是燈光。

5.形容芭蕉的詩句

《芭蕉》

年代: 明 作者: 高啟

靜遶綠陰行,聞聽雨聲臥。還有感秋詩,窗前書葉破。

《和陳長卿賦芭蕉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洋

落落虛懷好自珍,壹番舒展壹番新。搖風卷起窗鋪月,滴雨驚回夢愴神。

荔子丹時陪獻豆,丁香結處***愁塵。本無顏色爭韶艷,野老由來不怨春。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曾幾

以此葉陰涼,代彼青瑯玕。但恐本質脆,不堪期歲寒。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為愛芭蕉綠葉濃,栽時傍竹引清風。近來怕聽愁人雨,斫盡檐前三四叢。

《未展芭蕉》

年代: 唐 作者: 錢珝

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壹緘書劄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芭蕉》

年代: 唐 作者: 路德延

壹種靈苗異,天然體性虛。葉如斜界紙,心似倒抽書。

《詠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狄遵度

植蕉低檐前,雙叢對含雨。葉間求丹心,壹日視百腑。

胸中數寸赤,不惜為君吐。心盡腹亦空,況復霜雪苦。

非無後雕意,柔脆不足禦。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洪皓

芭蕉非壹種,南粵競成業。結實陪房綠,舒花焰火紅。

象蹄形甚偉,筒葛衽尤工。羈旅牽愁思,秋窗夜雨中。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林憲

芭蕉我所愛,明潔而中虛。禪房富靈根,頗似人清臞。

《詠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舒嶽祥

虛明旱藕千絲透,清冷寒泉百脈來。綠燭怕燒先自障,青牋欲寄倩誰裁。

正憐夜雨敲篷響,只恐秋風裂扇開。月下徘徊清影動,卻疑翠鳳下瑤臺。

6.描寫芭蕉的詩詞有哪些

李清照[宋]《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李煜[唐]《長相思》:“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蔣捷[南宋]《壹剪梅·舟過吳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李益《逢歸信偶寄》[唐]:“無事將心寄柳條,等閑書字滿芭蕉”白居易[唐]《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杜牧[唐]《芭蕉》:“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壹、芭蕉[讀音]bā jiāo[釋義]芭蕉(學名:Musa basjoo Siebold),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琉球群島,中國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

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 厘米。

花序頂生,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壹苞片內約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厘米,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厘米,肉質,內具多數種子。

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則棱角,寬6-8毫米。二、芭蕉的意象意象就是把所要表達的情感用物像呈現出來,在古代文學中的意象可以分為植物、器物、花草等.其中芭蕉就是我國古代文人最喜歡的植物之壹,在我國古代文學中芭蕉是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題材,在逐漸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含義,所以就有了芭蕉意象.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文人將思想情感投射於芭蕉之上,芭蕉意象可以體現文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1)“雨打芭蕉處處愁”:這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客居他鄉,代表著鄉愁(2)“蕉影處處,涼愁幾許”:分為兩種,壹代表著夏日覓陰涼,二代表著秋日添寒愁(3)“病身如芭蕉”:指身體孱弱像是秋日的芭蕉(4)“丹心壹片如芭蕉”:多表達對摯友、對國家的赤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