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被譽為“竹的海洋”。紫砂陶工在家鄉喜愛竹子,經常去“竹海”尋找創作靈感,用竹子豐富壺藝的表現形式和主題精神,“出土結已有,高度也適中。”這就是竹子的性格和精神。它誠實無私,不矯飾,不苛求環境,不炫耀自己,卻常青婉約,因此成為紫砂壺創作設計中最常見的題材。
“松、竹、梅”是“老寒三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竹”名列其中,可見竹的影響之大。在紫砂藝術世界裏,如範的《竹筒壺》、範的《方竹鼎》、馮桂林的《五竹壺》等,從古至今都層出不窮。。吳雲根的“朱芳提梁壺”,李昌鴻的“竹簡茶具”,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壺”,顧紹培的“高馮亮揭壺”都是經典之作。我們可以從紫砂壺不同的造型藝術中解讀竹子的品質、稟賦和內涵,體會到竹子獨特的“四趣”,如“日出有清影,月明有清影,風清聲清,雨清韻”。此時,竹子的形象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
比如清代嘉慶年間邵大亨的“引壹束竹”茶壺,就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壺身由64根細竹片圍成,呈圓柱形。壺腰有壹根圓竹緊緊捆住,底部有4只腳。每只腳有8根細竹從上到下延伸。壺蓋為塑料八卦,壺扣為太極,分兩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鈕與蓋之間有四條條紋,代表四個象,壺身的64個竹段與64個卦相比較。壺嘴和把手被雕刻成水龍頭。此壺用竹子來詮釋《易經》中太極八卦的內容,透露出作者非凡的藝術功力,作品多為後人所臨摹。
竹子作為紫砂壺造型中的不朽題材,時至今日依然興盛。壹些中青年紫砂藝術家推出了許多壺藝新產品,如吳明的“紳士系列”和範建軍的“東麗菊花茶具”。作者以獨特的設計和新穎的表現手法,呼喚竹子的美麗魅力,展現竹子在風中啜露、撫雪霜、欣欣向榮的自然之美。
竹子不僅是茶壺的創意材料,也是茶壺成型工具的制作材料。紫砂壺成型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有上百種,其中竹制工具有長方車、長方底、籠頭、箅子、竹刀、線性柄、泥尺、竹拍等。都是紫砂壺手工成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竹刀為例,史大斌在明代就用竹刀刻壺名和名字。在明、周時期高啟所著的《陽羨茶壺制》壹書中記載:“史大彬初會寫字者,寫墨,以竹刀畫之,或印之……”因此,紫砂大師顧景舟生前最重視的是制作竹制紫砂壺的工具,堪稱業內典範。
感恩自然,敬茶人,是壺之道。帶有竹文化元素的茶壺,通過歌頌美麗的竹子,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意象的贊美和頌詞,優美抒情,彰顯了家鄉豐富的陶竹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