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古詩《蘇轍詠蘭》詮釋與賞析

古詩《蘇轍詠蘭》詮釋與賞析

蘇浙永蘭

蘭(1)出生在壹個不知名的山谷裏,

客人種了董璇,留給我芬芳。

知道純香可以解除汙穢,

更憐惜細葉靈霜。

給…作註解

1蘭花:蘭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壹。花中有君子的比喻。

做出贊賞的評論

蘇轍(公元1039-公元1112)梅州眉山(今四川)人。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與弟蘇軾同入進士科。嘉祐六年(公元1061),還與蘇軾壹起從事語文科目的教學工作。當時因為“乞養”,沒有被任命為官員。熙寧三年(公元1070),他給宗申寫了壹封信,力主法律的不變性,又給王安石寫了壹封信,激烈地批評新法。宗申熙寧五年(公元1072),在河南升官。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謗朝廷”入獄。他上書要求降職為哥哥贖罪,卻不得牽連,被降職,在雲州監管鹽酒稅。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舊黨執政時,被召回任省校書記、右書記,移至客廳,移至中學堂任侍郎。哲宗元佑四年(公元1089),官至大臣,赴契丹。他也是帝國的繼承人。元佑六年(公元1091),拜尚書右丞,次年入門下為侍郎,掌管朝政。元佑八年(公元1093),哲人主政,新派重新掌權。邵聖元年(公元1094年)上書反對時局,被貶。他得知汝州、袁州、雷州被安置(官話,宋代對犯罪官員的壹種刑罰),邵仇(公元1098)於崇寧三年(公元1104)春遷化州(官名,通常用於安置貶職官員),蘇轍定居潁川,隱居鄉間,為“老人”建房,自稱“迎賓老人”,取他死於1112。死後在明寺攻讀學士學位。唐宋八大家之壹,與父荀、兄石齊名,合稱“三母豬”。

這是壹首關於物體的詩。詩中描繪了花中君子的蘭花,生於山谷叢林,默默無聞。東窗的鄰居家種了蘭花,淡淡的清香透過窗戶,傳到詩人的房間,讓人心曠神怡。詩人愛蘭愛它細長的葉子,優雅的風度,出眾的個性和霜。這蘭花不就是詩人本人嗎?他被貶謫隱居,默默無聞。

品味高雅,詩名遠播。恬淡,不做作。傲霜是獨立的,對於花沒有爭議。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文人詠蘭、畫蘭,大家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蘭花進行了描述和贊美。清代鄭板橋有《折枝蘭》,其中“畫多春風不值錢,壹顆青玉半花。山中旭日林中鳥,捧出二月相思,又有詩曰:“竹石蘭為壹,甘昆兀於此。“任曲霜雪凍,綠曾減。”都在蘭花之上。董曾說:“蘭有四清:清氣、清姿、清神、清韻。”可謂是對蘭花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