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領自己的名字。如“五步之內,請得王灑血於頸上”“廬陵文天祥序其詩”。
②用於介紹或傳記。比如“隋和魯肅都對孫權感興趣”,“劉敬亭是臺州人”。
(3)被厭惡和鄙視的人。比如“不幸的是,陸師孟在前者中是罪惡的,而於在後者中是諂媚的”。(1)表示謙虛的態度,用於索賠。傻瓜,謙虛地稱自己不聰明。卑鄙的,謙虛的自稱學識淺薄。我們謙卑地稱自己或自己的東西是壞的。卑微,稱自己卑微。偷的意思是私下的,私下的,用起來往往有大膽突兀的意思。我謙卑地宣稱,我沒有對方高。仆人,謙遜地稱自己為對方的仆人,用它有為對方服務的意思。
(2)古代帝王自謙的話有孤(小國之君)、寡(無德之人)、忘恩負義(不好)。
(3)古代官員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胥吏。
(4)學者自謙詞包括:年少、人生晚、學問晚等。,說明他們是新學習者;如果妳謙虛,不配,不配,說明妳沒有天賦,或者天賦平庸。
(5)古人稱呼親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壹個謙虛的詞,用來稱呼壹個人的長輩或年長的親戚,如我的父親、母親和兄弟。“舍”是用來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壹介親戚,前者就像我的蝸居,後者就像我的弟弟、妹妹、外甥。
(6)其他自嘲的話有:因為古人坐桌時長輩在上面,晚輩或地位低的人就卑微;小是有壹定地位的人的謙虛,表示自己平凡,無足輕重;男孩是孩子晚輩對父親和兄弟的主張;老人利用老人,老人,老人,像我這樣的老人,等等。當他們謙虛的時候;女人稱自己為小妾;老和尚自稱老太婆;稱妳的君主為他國寡君。尊重和禮貌的態度也叫“敬語”。
(1)對皇帝的敬語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這是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應該騎著車跑天下,所以用“駕”來稱呼皇帝。古代皇帝認為自己的政權是天定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的朝臣不敢直接去見皇帝,就告訴宮下(宮的臺階)的人,讓他們轉達意思,於是就用陛下做皇帝。
(2)對王儲和王子的尊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尊稱是下屬。
(4)對有壹定地位的人的敬語:稱呼節日下的使節;有壹定社會地位的人,如三公、郡守等,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對方或其親屬的尊稱有:令、敬、德、仁。。
淩,意為漂亮,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妳的父親(對方的父親)、妳的母親(對方的母親)、妳的地段(對方的妻子)、妳的兄弟(對方的哥哥)、妳的兒子(對方的兒子)、妳的愛人(對方的女兒)。
尊稱用於指與對方有關的人或事,如尊尚(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父(均稱對方父親)、尊唐(對方母親)、尊欽(對方親屬)、尊駕(稱對方)、尊稱(對方指示)、尊稱(對方意思)。
賢,用於稱呼同輩或晚輩,如賢賈(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稱對方的哥哥)。
仁,意為愛,應用廣泛。比如同齡人中比自己長的叫好朋友,地位高的叫仁人。
(6)稱老人為丈夫、公公,如“自學自會,會遇公公”(《論語》)。唐代以後,丈夫和丈夫專指妻子和父親,又稱泰山,妻子和母親稱丈夫和母親或太水。
(7)在頭銜前加“賢”表示已死,用於稱呼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比如死了的皇帝叫始皇帝,死了的父親叫首試或父,死了的母親叫首種或首*,死了的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叫聖賢。在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另壹代,如稱皇帝的母親為太後,祖父為大(太)父,祖母為大(太)母。唐朝以後,死去的皇帝常被稱為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和明太祖。在明清兩代,皇帝也是以頭銜稱呼的,比如朱元璋稱洪武皇帝,朱由檢稱崇禎皇帝,葉璇稱康熙皇帝,李鴻稱乾隆皇帝。
(8)對長輩和對同輩的敬語有君、子、公、足下、老爺、先生、大人等。
(9)妳對妳的大臣的尊稱是卿或愛卿。
(10)用“聖人”來表示對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的尊重,如孔子為聖人,孟子為次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者、聖駕。對於壹些以技能為職業的人,名字前往往會加壹個表示職業的字,讓人壹眼就能知道其職業身份。
《我的主人和我的牛》中的“我的主人”、“丁”、“董”是姓名和廚師,表示職業。
《世說》中的,以及《江幹英雄傳》中的和石,都是音樂家的意思,並表明他們的職業。《劉敬亭傳》中的“幽夢”指的是壹個叫“夢”的藝人。
“尤”,也稱戲子或演員,古代用來指以樂舞為職業的藝人,後稱戲曲演員。不同朋友之間的稱謂。
妳在貧窮、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做“窮朋友”;
友好親密如兄弟的朋友,稱為“金蘭之交”;
生死與共、患難與共的朋友叫“尷尬的朋友”;
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稱為“患難之交”;
誌趣相投、交情深厚的朋友,稱為“不回頭的朋友”;
壹起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誼”;
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稱為“布衣之友”;
不同世代、不同年齡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在乎自己身份或外表的朋友叫“健忘的朋友”;
不因貴賤之變而改變深厚友誼的朋友,稱為“車帽”;
道義上互相扶持的朋友,稱為“君子之友”;
誌同道合、相知甚深的朋友,稱為“素未謀面的朋友”(“素未謀面的朋友”)。古代人的年齡有時候不是用數字來表示,不是直接說出某人的年齡或者年齡,而是用壹個與年齡相關的稱謂來代替。
童年:指剛懂得笑的時候還在嬰兒期的孩子。(2-3歲的孩子)也寫“孩子的書包”或者“養孩子”。韓愈的詩裏有壹句“兩家各有兒女,養兒育女,相濡以沫”。
嬰兒:壹歲以下的嬰兒。
條: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孩子(條,古代孩子頭上垂下來的短發)。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青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成左右兩半,在頭頂打成壹個結,形似兩角,故稱“總角”)。
通璧[chèn]:璧,在《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而八歲;女人七月有牙,七歲死。可見兒童乳牙脫落,長出恒牙,稱為“陳。”兒童童年”常指人的童年和青春期。
九歲:9歲。
豆蔻:13至15歲(豆蔻是壹種在初夏開花的植物,此時尚未盛夏,意味著人還未成年,故稱“豆蔻年華”)。
合作[jρ]:本來是指古代用的發簪。壹般15歲以後,古代女性把頭發盤起來,用簪子蓋住,表示已經成年。“她”是指年滿15歲的女性。而後勤:指十五歲的女子。
編年史:15歲。
束發:男方十五歲(十五歲的時候男方會把原來的總角溶解,紮成壹束)。
28: 16歲。
結發:紮頭發,紮頭發,古代男子20歲紮頭發,女子15歲紮頭發,表示成年。男人和女人的男子氣概標誌分別是“加冠”和“加結”。
弱冠(加冕):男子二十歲(在古代,男子二十歲加冕,表示已成年,因尚未壯年,故稱“弱冠”)。
而李:男的三十歲(李,意為“堅定不移”)。
始室:三十歲。《
不糊塗:男方四十歲(不糊塗,意為“不糊塗、不糊塗”)。
艾,半百,知天命,知壽年:古代稱五十歲之人,謂之“艾”。
PS:知命:男50歲(知命,意為“知天命”)。
69:也就是54歲。
聽、聽、歷、花之年:60歲。
Qie,Qie [qí] Ai:古代把六十歲的老人視為Qie。
老年:敬語,指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還禮手:61歲生日。按照幹部、支部的編年方法,60年為壹輪,61歲是新壹輪重算的時間,所以稱為“回歷”。
從心年、古人年、掛車年、杖年:70歲。
罕見的生日:指70歲生日。出自杜甫《人生七十古稀》詩。
生日快樂:表示77歲,草書字像77,所以表示77歲。
傘生日:80歲生日。因為“傘”字的草長得像“八十”,所以叫“傘命”。
中年:指80歲以上。
米壽:是88歲的意思。因為“米”字看起來像八十八,是指八十八歲。
朝代之年,朝代之年,毛(毛)而死:八九十歲。
上壽:90就是上壽。
白首:表示99歲,百分之壹是99,所以表示99歲。
h:壹百歲了。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20,下面88,加起來108歲。
此外,兒童:
童如:孩子。
【條】:孩子換牙。年:童年。
李(tiao)年:童年。
Pian [tiáo]年齡:童年。
童心:稱年輕為童心。
此外,成年人還:
冠者:指成年人。
此外,老年人還有:
格雷:那個老人。老人的頭發是灰色的,因為是指老人。
黃發:指頭發由白變黃的老年人。“黃毛”就是黃毛。人老了,頭發由黑變白,白發變黃。
白頭:白頭,指年老。
長壽:長壽。
眉壽:【毛】壽,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叫眉壽。
沐:壹個老婦人。
暮年:老年,暮年。
溫暖的生日:舊習俗是生日的前壹天,家人和親密的親戚朋友來慶祝生日。
長壽:長壽的意思。
遙遠的年齡:指長壽和高齡。
古代官銜
招募:招募官員,尤指朝廷直接招募官員。
畢:招賢納士。
選舉:只有數量將被授予官員。
推薦:下屬向上級推薦軍官。
提升:選擇。
分配:分配,尤指由皇帝分配。
簡:約會。
補缺:通過預約補缺,多指照常補缺。
晉升:晉升,尤指高級官員。
來自:人民招募。或者罷官再授官職。
贈予:授予前任或已故官員職位。
說著,封了標題。
古代現代官職稱謂
領:常指兼職。
同時,尤指暫時。
守:兼指高於本職工作的兼職。
行:兼管是指低於自己本職工作的兼職。
句子:中央官員也擔任地方官員。
知:同“句”
權力:臨時官職。
假:同“照片”。
代理:為無官職位代理,也稱“代理”。
守衛:上級官員離任時,下壹級官員會守衛印代。
行使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