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從《多莉的菊花詩》看李清照的菊花詩

從《多莉的菊花詩》看李清照的菊花詩

《菊花桃詠白菊》中菊花詩賞析

李清照

小樓冷,夜簾低。恨蕭蕭,無情風雨,夜搓瓊肌。不像,貴妃醉酒,也不像,孫壽傷心。韓陵盜香,徐娘賦芬,墨江不小說。仔細看看,屈陵,風韻恰如其分。微風起時,清香清冽,不減當年。秋色漸淡,雪清玉薄,讓人無限留戀。它似乎是悲傷的,高涵是寬慰的,它似乎是眼淚和壹首詩。月有涼風,煙暗雨暗,天教憔悴婉約。我不知道從現在開始我會呆多久。好人情,何必多記,澤畔東裏。

這是壹首關於菊花的詩。作者通過壹系列歷史人物的隱喻,歌頌了菊花的高貴、涵養和不屈的驕傲,對菊花的毀滅表達了無限的同情和熱愛,也透露了詩人對庸俗現實的蔑視和對人生的態度。

“小樓冷,夜簾低”。秋夜寒冷而漫長,我住在壹個小閣樓裏。為了禦寒,我不得不把門窗的窗簾掛得很低。這句開場白是對氣氛的概括性渲染,“冷”字奠定了整個詞的總基調,給人壹種殺的感覺,同時也起到了襯托和襯托下面對菊花的具體描寫的作用。“我討厭沙沙聲,無情的風雨聲,晚上我會搓搓肌肉。”早上醒來,最氣人的是夜裏無情的冷雨,破壞了好菊花,讓臉憔悴。“恨”字表面上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刺骨的風雨摧殘菊花的憤恨。其實她也在怨恨現實生活中無情的風雨給自己和人民帶來的不幸。字裏行間,都是詩人的家國之痛。

“不像貴妃醉酒的臉,也不像,孫壽皺眉。韓陵偷香,徐娘賦粉,墨江不小說。”經過壹夜的風雨,菊花顯得更加苗條,不像醉酒的楊貴妃那樣艷麗華麗,也不像善“皺眉”的孫壽那樣撒嬌買寵。它輕盈飄逸,偷香的漢壽和粉多的徐娘都比不上。就算比,也要壹掃而光。這裏不僅寫出了白居易的浪漫風雅,還隱含了作者對世俗世界的蔑視。在那個“山河破碎,風投羊群”的年代,有偷安的,有寵溺買寵的,有奴性的。最後壹句,詩人討厭什麽不言而喻了吧?以上四人真的是美得讓人贊不絕口,不能說不美。但是為什麽它們比不上菊花呢?因為在她看來,無論是楊貴妃還是孫壽,或者是韓壽還是徐娘,他們都是* * *的追隨者。雖然她們很美,但她們的靈魂很骯臟,被全世界鄙視。像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壹定不能和菊花相提並論。那麽,菊花和誰比呢?

"細看,屈陵,風韻恰到好處."細看之下,只有它的風采和氣度,恰如屈原和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以上都是從反面,表達作者所厭惡的思想感情。這裏是正面對比,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想法和感受。屈原沈汨羅,表現了他的愛國情懷。陶謙不為五鬥米屈身,顯示了他崇高的人格。菊花只有和喜歡它的人相比,才能顯得“嫵媚得體”。上面的話,帶著典故,贊美了白駒的體態之美,舉止之優雅,性格之孤傲。詩人歌頌菊花,贊美菊花,不過是比喻菊花的孤獨和不平凡的高度;她誇曲濤,誇曲濤,也正是因為曲濤的人品,她才答應了對方。唱菊其實是詩人自己的方式。

詩人喜愛菊花,不僅因為它優雅美麗,還因為它芳香誘人。“微風,清香,不減脂”,這是對菊花香味的贊美。微風吹來,香味清淡綿長,沁人心脾,甚至比不上久違的名聲。

以上是詩的第壹段,具體描寫了菊花的美麗和芬芳,也表達了詩人對菊花的喜愛;接下來的影片著重刻畫了白居易的精神,體現了詩人身敗名裂、顛沛流離的悲涼。

“秋色漸消,雪清玉薄,人無限舍不得。”已是深秋,潔白如雪,薄如玉帛的菊花,似乎對人如癡如醉,戀戀不舍。“漸落秋色”這句話,既指出了具體的時間,又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對菊花容貌神態的描寫,到對菊花精神的描寫。“雪清玉薄,無限舍不得人。”詩人筆下的菊花其實是和人有情感交流的,可愛的菊花對人是那麽深情。“清”和“薄”這兩個字,把菊花的表情特征寫得很詳細,真是神來之筆。

“就像悲傷,高涵的釋放,就像眼淚,還有萬帆的詩。”也就是說,白菊花就像悲傷的思念和淚水。多麽像高涵山腳下不食煙火的仙女,長辛宮裏的壹個寂寞點。這裏用了兩個典故,既融進了詩人的感情,又引起了讀者的聯想,字字珠璣。“悲”和“淚”兩個字,既描述了菊花被風雨破壞的形態,又畫出了菊花的表情。這種樣子和表情不就是詩人的自畫像嗎?

“朗月清風,煙暗雨,天驕憔悴芳子。我不知道我會待多久。”如果說這首詞的前半部分是作者對自己感情的曲折委婉的表達,那麽這些詞則進壹步從鮮花寫成人事,直接表達了自己憤怒的感情。無論是刮風的夜晚,還是陰雨連綿、漆黑如煙的白天,我們都只能在艱辛和悲傷中度過美好時光,讓美麗老去。即使有人珍惜,我也不知道從此以後還能堅持多久。詩人在這裏把花的經歷和人的經歷完全融為壹體,讓讀者很難分清是寫花還是寫人,花裏有人,人裏有花。白駒的經歷也是詩人自己的經歷。這幾句話從遠處呼應了詞的前幾個字,表達了詩人對現實和自己經歷的無限感慨和傷感。看似對菊花和天氣的書寫是潛移默化的,實則意在含蓄,既揭示了詩人受難後的苦悶,又向讀者暗示了更廣闊的社會背景,讓讀者聯想到菊花的結局,想到詩人本人,想到當時的社會。

“沒必要更好地記住人。澤盤東裏。”人惜菊花,何必再去追憶瞿平和淩濤?因此,反諷的使用表明詩人的悲哀進壹步加深。即使有人愛惜菊花,也難逃最終被摩擦毀滅的厄運。更何況人情淺薄,世態炎涼。“現在誰能摘下來?”說的是“為什麽壹定要多記”,其實是“怎麽會不記得呢?”在這裏,作者又壹次突出了她對屈、陶的懷念,表明她並沒有改變自己的人生理想,願意用屈、陶的崇高美德來贊美自己。

除了結構嚴謹、情景交融之外,這首詞的突出特點是通篇用典,全詞共有十個典故,其中六個是由人命名的。典故的運用非常恰當、清晰,讓不懂典故的讀者明白作者的意思,而懂典故的讀者則能進壹步理解其中的深意。李清照曾在《論詞》中主張詞要有“真”。所謂“真”,就是用典故。這個詞是實踐這個理論的產物。況周頤說:“李易安的《多莉吟壹朵白菊花》,第壹段用了貴妃、孫壽、韓逸、徐娘、瞿平、淩濤等幾個人物。第二段,有許多字面上的詞,如雪玉、高涵的扇子、長月清風、濃煙暗雨,但並不太疊。賴友青受歡迎。”(朱華·花刺)是壹個中肯的說法。

另壹個特點是含蓄含蓄。況周頤在《惠風花刺》中說:“寓意無窮,言之關鍵。含蓄,意不淺,語不盡,句句有回味,文章更有深意。無非是傳遞壹個信息。”這是多莉這個詞。菊花雖然通篇傳唱,但從不提及,而是以《瓊姬》《雪清玉薄》等婉約的歌曲來表達,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和品味。所謂“什麽都沒說,就是浪漫”,讓整篇文章收到回味和意味深長的效果。這首詩雖然包含著強烈的感傷情懷,但詩人並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感嘆壹夜風雨磨礪的“清”“薄”殘菊來抒發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深刻而獨特。可見詩人的手筆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