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先入為主。
說到外國人喜歡看什麽書,馬上有讀者問我外國人對中國的什麽題材感興趣,我們應該提供什麽題材給他們選擇。坦白說,這是壹種先入為主的觀點,壹般不成立。所以,要想搞清楚外國人喜歡看什麽書,首先要解決這個先入為主的假設。
怎麽能斷定外國人壹定對我們的書感興趣呢?這種想法在工作中有些自我中心。如果我們經常出國,尤其是去歐美,會發現外國人對中國很陌生。90年代中期去美國,美國壹家書店的圖書分類赫然寫著ImperialChi?沒有.我去紐約世貿中心的時候,工作人員聽說我來自中國,壹直在說青島啤酒,這大概是他對中國的全部了解。雖然二十年過去了,但外國人應該更了解中國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應過於樂觀。原因很簡單。對他們來說,中國只是壹個遙遠的國家,他們是否知道,對他們的生活影響非常有限。不急於求成,不主動,這是自然的。
確實有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但通常都是與中國有密切接觸的人或者研究中國的專家。如果妳和這些人接觸,妳會發現他們有時候比中國普通人更了解中國的某些方面。這些人都是中國通,妳不小心跟他們說話,就會張口結舌。我曾經陪同壹位美國專家在中國南方采訪寫作,采訪中提出的問題經常讓壹些被采訪者尷尬。可惜我們的書大多不是針對這壹類的東西,而是針對普通大眾或者普通大眾的。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的書要想“走出去”,必須建立在外國人對中國的認識普遍為零或接近於零的基礎上,這樣制作或推薦的作品才不會先入為主或缺乏針對性。
從文化相似性開始
外國人是壹個非常大的概念,包括相隔幾千甚至上萬公裏的歐美,也包括我們的近鄰。如果歐美普通大眾對我們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們的鄰國對我們的了解就會非常不同。首先,我們鄰國的文化與中國有著歷史淵源,很多東西是相同或相似的,所以他們與我們交流的障礙較少。隨著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書籍作為壹種文化載體,很容易進入這些國家的大眾。我所說的“走進來”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欣賞,而是壹種生活的需要。
前幾年韓國出版社聯系我大量的漢語學習書籍,甚至到了不分青紅皂白購買版權的地步。韓國普通大眾,尤其是年輕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很簡單,大多是為了在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企業找壹份兼職。《實用漢語》系列中的《實用漢語口語500句》、《實用國畫200幕》、《實用漢語語法300分》很受韓國出版社的歡迎。在語言學習方面同樣受到青睞的還有漢語學習考試用書,這些書的版權可以很容易地賣給韓國,比如《HSK漢語水平考試》、《HSK聽力關鍵詞》、《HSK聽力成語》,其中後兩本書已經兩次授權給韓國出版社。近年來,韓國本土作者實力增長,來自中國的漢語學習書籍需求明顯下降。
周邊國家的讀者也對具有中國文化智慧的中國書籍感興趣,如《用策略讀歷史:5000年來最有價值的陰謀與公開計劃》、《商業之道與人性》、《中國的商業之道——從胡雪巖到李嘉誠》、《學成大事十五集》。有些國家因為自身的歷史原因,生活著大量的華人。為了讓自己的後代接觸到中國文化,看壹些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書籍成為了壹種適度的需求。例如,我與英國人合作翻譯的白話和英文版《菜根譚》的版權賣給了壹家新加坡出版商。
近幾年,把我們的書介紹到周邊國家的趨勢發生了變化。首先,國學書籍的數量在減少。韓國作為漢語學習書籍的最大目的地國,由於本國作者的成熟,對中國漢語學習書籍的需求日益減少。其次,這些國家的出版商以前感興趣的壹些與中國古代智慧相關的書籍,現在也沒有以前那麽感興趣了。取而代之的是經濟管理和大眾經濟方面的著作,比如《壹口氣讀完經濟學》《浪費就是利潤》。日本出版社買溫州人富的真相,恰逢富的時代。有充滿中國文化智慧的心理學書籍,在周邊壹些國家也很受歡迎。比如《妳身邊的心理學》、《玩心理戰術》、《治愈心理》的版權都是賣給韓國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周邊國家對我們圖書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比如韓國出版社對中國壹些作家的散文集很感興趣,經常有人來索取這些資料。在壹些國家,由於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的關系,我們的文學作品,尤其是青春小說,非常樂觀。僅從我這裏賣出去的這類書的版權就有四五十本,比如《天使會替我愛妳》《泡沫之夏》。壹些國家對我們的兒童早期教育書籍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有新想法的書籍。我曾經把幼兒教育書籍的版權賣給越南的出版社。還有壹個題材在周邊國家很流行,就是武俠小說,比如朱仙。這類題材大概是所有書籍中最有生命力、最持久的趣味了。
不同的背景可以尋求共同點
周邊國家對我們的作品適應性強,題材廣泛多樣。離錢山很遠的歐美國家就很不壹樣了。如前所述,歐美普通民眾對中國知之甚少,把他們當成周邊國家的讀者顯然是跑題了。既然他們和我們有那麽多不同,那就少想點“不同”,多想想“相同”。
先說區別。雖然處理“差異”有很多困難,但也不是壹無是處。早在幾百年前,西方人來到中國,中國的壹些東西自然推薦給歐美,很多在那些國家有非常好的基礎,比如《老子》、《論語》。如果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盡管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大,我們仍然可以不花太多力氣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語言是第壹位的,所以提供壹些適合部分西方讀者的漢語學習書籍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退休前,我把自己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實用英漢拼音詞典的電子版權賣給了壹家美國公司。這本詞典是專門為西方人學習漢語而編寫的,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例句都有漢語拼音。讀者只要學過漢語拼音,即使沒有老師面對面教,讀不熟悉的單詞,理解整句話也容易得多。語言之外是文化。如上所述,我們不怕差異。只要有基礎,我們也可以有所作為。我退休前工作的出版社出版了《論語》和《中華文明的形成》,都是有版權的,銷往歐洲。以上兩方面的區別現在外國人能接受是因為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異”上力求巧妙的同時,更要在“同”上多下功夫。《財富傳奇:他們的第壹桶金》講述了民營企業家自己創業的故事。美國出版商對此很感興趣——他們想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民營企業的因素不容忽視。後來,這本書的英文版由美國皇冠出版公司出版。這本書有兩個相似之處,壹個是經濟,壹個是私人,我們稱之為私人。這兩個相似點讓我們找到了與美國出版商的契合點。另壹個“相似”是健康,這大概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如果能提供基於中國文化的養生理念,西方人也是非常歡迎的,比如“中醫養生之書”“神奇氣功”。這兩本書都是根據我國傳統的養生祛病理論編寫出版的。對於歐美讀者來說,這樣的保健不僅新鮮,而且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這方面的相似之處太少,而中西方最共通的是情感的表達和體現,文學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地位。無論中西文化多麽不同,愛情、親情、友情、追求完美人格應該是非常壹致的。正因如此,《狼圖騰》《羽蛇》《山楂樹之戀》《青銅葵花》等都很受歐美讀者的喜愛。其中,我所代表的《青銅葵花》不僅在英國出版了英文版,在美國也出版了英文版,其在英文的影響力將跨越整個大西洋。還有壹個主題我們也可以有所作為,那就是與歐美人相關的作品,這也是壹種“相似”。這類作品可能和他們的生活沒有直接關系,但會對他們的文化甚至認知產生很大影響,比如《河邊對話:壹個無神論者和壹個基督徒的友好交流》,裏面講的是中國的宗教問題,《食品安全:中國食品安全調查》。後者雖然只是報告文學,但據說國外版權已經賣了不少了。
總之,要想搞清楚外國人在中國喜歡看什麽書,只需要搞清楚我們的文化和讀者文化的異同就可以了。如果我們進壹步調查市場,準確的脈搏將觸及我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