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嶽飛
怒發沖冠,倚著欄桿,在細雨中歇息。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別閑著,又白又難過!(蘭彤:蘭)
靖康汗顏,猶未雪。朝臣何時恨之入骨!開著長車,突破賀蘭山的缺失。餓了吃豬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留從頭,收拾舊山河,上青天。(誌向:壯士;國別中缺少壹個作品:國別)
嶽飛的詩《紅河》是壹部非常引人註目的傑作。
為什麽這個詞的第壹句就寫了“勃然大怒”,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情緒?這不是偶然的,是作者的理想與現實矛盾尖銳激烈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個詞的思想內容。嶽飛少年時,家鄉被金兵占領。他很有民族氣節,毅然從軍。他指揮的軍隊驍勇善戰,屢戰屢勝,屢立戰功。敵人最怕他的軍隊,稱之為“嶽爺爺的軍隊”,並盛傳“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嶽飛追擊金兵進攻,直到距離北宋都城汴京只有四十五裏的朱仙鎮。金兵的軍隊被削弱,準備逃跑,許多士卒前來投降。嶽飛看到如此大好的抗戰形勢,非常高興,決心奪取勝利,收復中原。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講和,壹天做了12個金盤子,這才讓嶽飛班師回朝。嶽飛極為憤慨地說:“十年心血,壹次就白費了!“秦檜將嶽飛視為其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捏造嶽飛被聖旨扣留,抗拒聖旨,以‘莫須有’(也許)的罪名將其殺害。嶽飛被殺時年僅三十九歲。了解了這些情況,也就不難理解這個詞裏彌漫的強烈感情了。
這位作家渴望為國家發展事業。開始的幾個字是在毛毛雨停了的時候寫的。他靠在高樓的欄桿上,擡頭望向遠方,大聲尖叫著,“好強好猛”!口哨是撅的叫聲。“強胸”,奮發圖強之誌。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他真的是怒不可遏,“怒不可遏”“怒發沖冠”是壹種藝術誇張,指的是因為異常憤怒,頭發豎起來,帽子撐起來了。《三十功名,塵埃落定》表現了作者樹立功名,爭取抗戰的願望。30歲左右,正好是人生的壯年。古人認為這個時候應該有所作為。但嶽飛遺憾的是,自己的名氣還是和塵埃壹樣,沒有成就。“八千裏雲月”就是無論晴雨轉戰南北,為中原光復而戰。“莫等閑,出醜傷心”,與“年輕人不努力,老年人傷心”有異曲同工之妙,體現了作者的進取精神。這顯然對後來抗擊金兵、收復中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這和主張和平、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主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閑”,隨便解釋壹下。“空悲”是指徒然的痛苦。接下來的電影有三層含義:對黃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壹祖國的強烈願望;忠於朝廷就是忠於祖國。“靖康”是宋欽宗趙桓的稱號。“靖康之恥”是指靖康二年(1127)首都汴京、中原失陷,皇帝、欽宗被金人俘虜,北上的奇恥大辱。“還不是雪”表示沒有報復。因為沒有“靖康”之恥,嶽飛表達了心中的恨意何時能消除(“臣子之恨時”)的感受。這也是他要“駕長車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車被稱為“長車”。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部。
有壹種說法是嶽飛沒有寫這個詞,原因之壹就是基於上面這句話。因為嶽飛說“直搗黃龍,與眾諸侯共飲”,就是過黃河,向東北進軍,而不是向西北進軍。“駕長車過缺賀蘭山”不是嶽飛的行軍路線。因為對這個詞的解讀,涉及到這個詞是不是嶽飛寫的問題,就更重要了。所以這是壹個典故。《西青詩話》載姚思宗《崆峒山》詩:“碾賀蘭石,清西海塵埃。”這兩首詩是針對西夏的,所以用“賀蘭石”。姚思宗是北宋人,嶽飛借用這個典故和他打敗西夏的野心來表達自己打敗遊牧民族的豪情,所以這個詞沒有問題。“缺山”指的是山口。“餓了吃豬肉,笑了渴了喝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刻骨的仇恨和為敵報仇的決心。“誌向”是指年輕時的理想。“葫蘆”是古代對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虜”是指犯人。這裏所謂的“葫蘆”、“匈奴”,都是指黃金貴族掠奪者。最後“留從頭,收拾舊山河,面向天”這幾個字,說的是等中原收復,祖國統壹了,我們再來報喜。“老山老水”指的是敵占區。“闕”,皇宮。“天闕”指的是朝廷。中國古代的進步知識分子常常把對朝廷的忠誠視為愛國的標誌。在封建社會,特別是在民族矛盾激化成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君”和愛國往往是緊密結合在壹起的。所以,嶽飛在這首詩中的忠於朝廷的思想,是和他殺光所有敵人,保衛祖國領土的誌向緊密結合在壹起的。
從藝術角度來看,此詞情感飽滿,氣勢磅礴,風格大膽,結構嚴謹,感染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