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資源優勢
首先是水電資源。鎮內可利用的水電資源有:支涇河、玉泉河、四渡河、苦桃溪河、兩岔河五大水系。水電資源靠近負荷中心,開發利用條件優越。其中,四渡河全長43.8公裏,流域面積797平方公裏,理論電能2.8萬千瓦。
第二是礦產資源。有原煤、幹煤石、硫鐵礦、石灰石、紫砂土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馬沙坪煤田總儲量2328萬噸,發熱量5700-7300大卡。仙人巖鐵礦總儲量6321萬噸,屬於中型礦床。礦石類型為菱鐵礦21.38萬噸,赤鐵礦41.83萬噸。
繁榮的民族文化
野三關文化底蘊深厚,鎮民舞Salho表演隊在烏魯木齊市舉行的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上獲得表演獎。多次出現在中央、省、州的電視和廣播節目中。2004年中國霧靈山民族文化節演出,被譽為恩施民間文藝的壹絕,被譽為神奇、魅力、神秘、力量。
野三關的教育眾所周知。有全國“社區德育實驗學校”、湖北省唯壹的農村高考中心、恩施州示範高中巴東縣第二高級中學。還有民族實驗中學,野三關鎮初級中學,52所小學。教學設施和教育質量的國家督學被稱為壹串珍珠。國家實驗中學連續三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原校長鄭益民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巴東縣民族醫院位於野三關,占地面積12350m2,建築面積18400m2。有床位80張,從業人員145人,衛生技術人員134人,其中高中級職稱68人。
野三關西北21裏的菜子壩村,曾經有壹個九世同堂的房子農場。田和他的後代生活在壹起,和睦相處。家裏有10條狗,偶爾1條狗沒來,9條狗不吃。傳到朝廷,皇帝下詔,使之為易門村。野三關還是辛亥革命英雄鄧玉麟的故鄉。
集鎮民族風情為街道建設,占地120畝,正在招商。
奇特的旅遊景觀
有亞洲之王松——巴山松、樹間奇觀——五種樹、山寨奇觀——天然大石橋、地下樂園——鴛鴦洞、懸棺——棺材巖、懸崖上疏樹——白皮松、萬畝森林公園——鐵廠廢、高峻觀——萊文村、首領小住——勸商樓、土家風情——易門村。新建景點有:世界上主跨最大的高速公路四渡河大橋、國家鐵路科技攻關隧道13.8公裏野三關隧道、辛亥革命英雄鄧玉麟墓等。可開發的景點有:歷史館、農業館、古縣平九崖遺址、廟堡革命烈士墓、大佛山、穿心巖、仙人巖。
四渡河大橋四渡河大橋是壹座懸索橋,主跨900米。它位於巴東野三關四渡河峽谷,地形極其復雜,懸崖峭壁,人跡罕至,很多地方都是溶巖溶洞。該橋橫跨四渡河峽谷,深達500多米,具有典型高山峽谷懸索橋的突出建築特征,被譽為“世界第壹高懸索橋”。
良好的投資機會
以國家經濟布局向西部戰略轉移和三峽工程建設為契機,壹系列政策機遇將推動野三關經濟結構調整,享受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少數民族、老區等優惠政策。國家從項目配套建設和整體生產力發展布局出發,對市場潛力大的項目形成良好的投資口徑;通過市場橋梁的杠桿作用,以區域開發投資為主題的投資機會逐漸顯現。野三關鎮被列為巴東縣四極四帶重點鎮,傳統農業局面將迅速實現產業替代。
野三關,鄂西的壹個小特區。
野三關是壹個小山城。記得是因為兩家小餐館。壹個是鎮南的“喝二兩”,壹個是鎮北的“姐妹飯店”。改革開放初期,當人們習慣吃住在當地的“人民招待所”時,兩人是鎮上最早的個體戶。後來,“飲爾梁”成了壹條街的名字,街上所有的公交車都打上了“飲爾梁-火車站”、“飲爾梁-新站”、“飲爾梁-鎮政府”的牌子。至於“姐妹酒店”,從1979開始已經連續33年生意興隆,路過這裏的人都知道這家酒店。1993,人民網對“野三關鎮商女”進行了專題報道: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野三關鎮,群山環繞。以前在家裏辛苦勞作的農家女湧入市場,大顯身手。.....隨著人群,我們來到了壹家姐妹酒店。店主是譚佳村的年輕土家族婦女譚巧英和譚小榮。他們穿著整潔,對別人很熱情...野三關的農婦開始告別傳統的生活方式,這對搞活山寨經濟起著重要作用。.....(野三關)號稱鄂西“小特區”。
有意思的是,鎮上有幾十家規模較大的賓館飯店,包括正在建設中的五星級“國際會議中心”,但人們熟悉的卻是“喝兩口梁”“姐妹賓館”。
這個城鎮非常和諧。鎮上的土著居民只有不到30%是外地來的商人和周邊地區的移民。大大小小的店鋪數以百計,擠滿了大街小巷。盡管他們有口音,但做生意時能說妳勉強聽得懂的普通話,商品價格也差不多。他們關系很遠,進貨渠道好,商品相對便宜,周邊也在這裏不斷打批發。“不去漢正街,就去野三關”,這是他們經常的選擇。因此,該鎮有“小香港”和“小義烏”的美譽。他們不懂民族融合的道理,但生活上互相照顧,相處融洽。出席任何婚禮都是必要的。鎮上很多部門還獲得了“民族團結進步獎”的榮譽。
這個城鎮非常時尚。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縱橫交錯,交通便利,樞紐位置突出。東距宜昌、西大恩施壹小時車程。有人形象地形容野三關有“兩個機場,三個火車站”(宜昌、恩施機場、宜昌、巴東、恩施火車站),壹點也不為過。野三關是武陵山區中部重要的旅遊集鎮,既是小城市,也是小城鎮。
鎮北10分鐘車程,有巴東火車站,中國最美的峽谷火車站。這條名為宜萬鐵路的東西走廊建成通車,拉近了山區與平原、城市與農村的距離。每天有十多列火車經過這裏到達全國各地。從小鎮出發,可以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成都等各大城市,為當地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鎮東北的鐵廠黃森林公園,位於長江和清江的分水嶺上,是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的理想休閑勝地。春天,滿山都是黃楸樹和紅花。夏天,長空碧雲,春天鳥兒飛翔;秋天有白雲紅葉,霜染林;冬天,北方有霧,漫天大雪。風景優美,景色獨特,是飛禽走獸的天堂。徜徉在茂密的樹林中,會讓人體會到“野鳥歌唱無假話,山川有真聲”的美好
鎮南十公裏,有壹個山湖——水流坪,是“閨閣待字”。這裏湖光山色,正被建設成北緯30°的重要景區。據說以前是山壩,中間是河溝,兩邊是48泉。有壹年,壹個叫聶的公爵來到這裏,壩上有48個帶著“丁字”的書生來拜訪他,設宴招待他。他非常熱情,公爵非常感動。看到這裏只有文人,沒有武將,他就派了朝廷的武官來教大家武功,很多人都成了文武雙全。當公爵離開時,他舉行了壹個盛大的宴會,並說再見。酒過三巡,他深情地說:“此地真是有山川之福。我給妳壹個牌匾吧!”他寫了“巴山湖”幾個字,把“福”拼錯成了“湖”。公爵走後不久,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山洪和瀑布,壹夜之間水漲到了半山腰,變成了清澈的湖水。因此,這個風景如畫的天然淡水湖,長約3500米,寬約300米,已成為該鎮的壹大奇觀。
鎮西西南滬渝高速公路四渡河大橋首次采用火箭運送先導索,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先河。全長1365米,主跨900米,誕生了,就像長虹壹樣。塔頂與谷底高差650米,橋面距谷底560米,相當於200層樓高。是世界第壹高橋。
這個城鎮很簡單。民俗文化、石驛古道文化、酒文化在這裏根深蒂固。獲得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曲大賽金獎的原生態歌曲《撒葉兒河》主要發源於野三關和水布埡。鎮上有專門的民族文化藝術團,鎮上有紅白喜事。他們都會去踢踏歌表演,玩的熱鬧,排遣寂寞。像撒葉兒的哇、花鼓子的歌等民間藝術早已融入土家族人的血液,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朱林街東側的老街是野三關悠久歷史的見證,是古鎮的活化石。早期,宜昌是通往恩施的重要驛站和鹽道。商店、茶館、理發店壹字排開,生意興隆。這是過往遊客的重要庇護所。老街雖然不是很洋氣,但是古色古香的建築,雜貨齊全的店鋪,各種特色小吃,讓它顯得活潑迷人。
距離集鎮不到兩公裏的棺材巖,和老街壹樣古老而神秘。相傳有個書生路過這裏,看到棺材懸在空中的壹個山洞裏,非常驚訝。偶爾,他寫下壹首詩,“為什麽棺材掛在這巖石裏?山野裏狂風細雨好,高山戴孝雪落,平原風掃樹。春有百鳥來哀,秋有孤月望喪臺。這家人是誰?為什麽棺材掛在這巖石裏?”
鎮上每個家庭都會釀酒。榮獲香港國際博覽會金獎的中國三峽酒莊位於集鎮北側,已有近百年歷史。它不僅是該鎮的壹張名片,是該縣重要的經濟支柱,也是遊客遊覽的好去處。湖泊、長廊、山川、釀酒文化,讓人流連往返。全國各地的客人都想喝“三峽酒”,帶來“三峽酒”。白酒不僅是野三關與外界的橋梁,也是計劃與市場的重要紐帶。
這個城鎮非常有名。這是恩施州通往西南的陸上咽喉,也是東大門。北宋名將寇準在巴東任縣令時,勸百姓棄獵務農,並教唱《勸農之歌》——“天在上,厚土在下,我奉神農,莊稼豐,草為界,定了莊稼,厚土還民,傳給子孫。”從此,小鎮結束了荒涼粗暴的歷史,開始發家致富。1984期間,胡耀邦、胡錦濤、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鎮上過夜,勸農經商,發展經濟,提高了小鎮的知名度,凝聚了人氣。當時,商業大樓已建成中國唯壹的鎮壹級土家族博物館,這使小鎮成為壹個巨大的吸引力。辛亥革命的創始人鄧玉麟將軍的故居距集鎮5公裏。已建成擁有將軍廣場、將軍故居、將軍陵墓等重要景觀的國家3A級景區。來到小鎮的人特別喜歡來這裏逛壹逛,吃壹頓獨具土家風味的農家飯,感受壹下土家民俗。小吃因小鎮而出名,小鎮因小吃而更吸引人。
這個城鎮很擁擠。交通堵塞在這裏是常事。過去,巴河省道沿線開發了壹條幾公裏長的扁擔街。“湖北巴東經濟開發區”就坐落在這裏,提出“壹縣兩市”的發展戰略,按照縣城標準進行規劃建設,打造縣域經濟中心。接著,對原有的巴河路、將軍路、瞑祥路和農亭街進行了擴建。增加了虎峪大道、發展大道、玉林大道(在建)、環城路(在建);宜萬鐵路、滬渝高速已通車,集鎮分別建有車站,城鎮主體結構逐步形成。然而,大交通的改善也帶來了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員的急劇增加。集鎮人口差不多5萬,轄區內人口65438+萬,交通容忍度還是很有限的。再加上汽車的不斷升級,小鎮對交通沒有限制,堵車壹直是讓人頭疼的問題。有人幽默地說,野三關是“中國車輛博物館”。的確,汽車的種類和數量確實讓人眼前壹亮。手推車、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號牌車、拖拉機、雙排座、轎車、越野車、公交車、客車、貨車、載重汽車等。,都在小城鎮有生意忙的,而且數量特別多。雖然幾年前街道上已經設置了車道分割線、斑馬線、停車位和各種交通標誌,但是車太多了。如果不堵車,人會覺得不正常。
作為東西第壹關、重慶到大川第壹哨、全國第三批試點鄉鎮,野三關常常被人銘記。它美麗的蒼山,自然的生態,豐富的物產,分明的四季,它的樞紐位置,滾滾的物流,淳樸的民風,豐富的文化,都讓人感到滋潤和自豪。1992中國名鎮實錄,被新華社譽為“深山野嶺的夜明珠”,被光明日報譽為“峰上桃花源”、“中國達沃斯”。.....難怪有人感慨:“我這輩子去過野三關,歷經滄桑也不覺得遺憾”。這只是因為感動嗎?位於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是北宋著名人物寇準的遺物。寇準(961—1023),化州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東北)人,祖籍鐘平。北宋唐太宗年間(981),時年20歲的寇準被任命為巴東縣知府,歸州。在這片又苦又幹的土地上,滿口熱血的寇準直言不諱,主張改革。壹方面采取措施減輕農民稅收,另壹方面體察民情,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向農民傳播和介紹先進的生產知識,深得民心。為了勸人務農,寇準還寫了《勸農歌》:“天在上,地在下。我是神農,五谷豐登。以拔草為業,安定下來。應許之地屬於人民,傳給後代。”他到縣城西南的山林裏,勸導土人棄獵務農,教百姓唱勸農歌,細心地把中原先進的農業耕作技術傳授給巴東人民,使巴東人民改變了落後的生活狀況,過上了不愁溫飽的舒適生活。人們感激涕零,稱寇準為“寇巴東”。在寇準那裏,野三關為他建了壹座亭子,命名為“勸農亭”,以紀念寇準。巴東縣野三關鎮至今仍有“農展館”遺址,滬渝高速、宜萬鐵路、318國道、245省道等交通幹線從這裏經過,常年有遊客來此紀念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