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漢·蘇武《留別妻》
2.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唐·白居易《母別子》
3.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先秦·屈原《離騷》
4. 解引人情長婉約,巧隨風勢強盤紆。——唐·李鹹用《詠柳》
5. 彩索平時墻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唐·溫庭筠《寒食日作》
6. 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舞袖垂 。——唐·溫庭筠《題柳》
7.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宋·姜夔《暗香·舊時月色》
8. 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宋·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
9. 搖裔雙彩鳳,婉孌三青禽。——唐·李白《寓言三首》
10. 客從洞庭來,婉孌瀟湘深。——唐·顧況《雜曲歌辭·遊子吟》
11. 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宋·吳文英《解語花·梅花》
12. 碧桃花,春婉娩。——宋·晁端禮《蘇幕遮·碧桃花》
13. 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淒婉。——宋·詹玉《長亭怨慢·重過中庵故園》
14. 壹曲艷歌留婉轉,九原春草妒嬋娟。——唐·溫庭筠《和友人傷歌姬》
15. 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漢·佚名《別詩四首》
2.含有琬字的詩句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漢·蘇武《留別妻》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唐·白居易《母別子》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先秦·屈原《離騷》解引人情長婉約,巧隨風勢強盤紆。——唐·李鹹用《詠柳》 彩索平時墻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
——唐·溫庭筠《寒食日作》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舞袖垂 。——唐·溫庭筠《題柳》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宋·姜夔《暗香·舊時月色》 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宋·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搖裔雙彩鳳,婉孌三青禽。
——唐·李白《寓言三首》客從洞庭來,婉孌瀟湘深。——唐·顧況《雜曲歌辭·遊子吟》 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
——宋·吳文英《解語花·梅花》碧桃花,春婉娩。——宋·晁端禮《蘇幕遮·碧桃花》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淒婉。
——宋·詹玉《長亭怨慢·重過中庵故園》壹曲艷歌留婉轉,九原春草妒嬋娟。——唐·溫庭筠《和友人傷歌姬》 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
——漢·佚名《別詩四首》。
3.梅竹雙清的詩句“水天壹色”是漢語成語,可解釋為:水光與天色相渾,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出自唐·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在中國傳統繪畫形式中,把梅、竹合畫壹幅之上稱為“梅竹雙清”。但這壹稱謂起源於何時,是誰先提出的?翻檢很多書籍也不能最後確定。早先,無論詩歌還是繪畫,都是將梅、竹分而吟詠圖繪的。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為題合吟於壹首的詩作,有貢性之的《題翠竹紅梅》,有泰不華的《題梅竹雙清圖》,這是見到最早以雙清稱謂梅竹的文字記載。從題目看,這是題於畫作上的,這說明“梅竹雙清”在元代已開始有畫家在畫。從留下的畫跡看,其實從宋代已開始,只是不叫“梅竹雙清”,如馬麟有《梅花圖》,畫面上有梅花有竹子,另有宋元(佚名)《梅竹合卷》,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將梅竹合畫在壹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