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41漢代文人詩及《古詩十九首》

41漢代文人詩及《古詩十九首》

漢代另壹類對後代有影響的作品是文人五言詩。它們雖然數量不多,但其中有些作品成就很高,在詩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壹種詩歌體裁,是中國詩歌主流中的壹支。

中國詩歌的重要體裁,壹種是五言,壹種是七言,壹直到清代。詩經用四言。楚辭是騷體,後來就歸為了賦,直接寫楚辭的就比較少了。五言詩是漢代出現的,到了漢代末年,大量的文人開始寫五言詩。

01 漢代文人五言詩的產生

五言詩在漢代產生,最早的是民間作品。西漢前期,楚聲短歌在歌壇盛行,作者多為帝王、貴族,著名作品有劉邦的《大風歌》、漢武帝的《秋風辭》、《瓠子歌》、《天馬歌》、江都王女劉細君的《烏孫公主歌》等。文人作品數量很少。

四言詩當時也很少,只有韋孟的《諷諫詩》、《在鄒詩》都是四言。漢樂府郊廟歌辭中的《郊祀歌十九章》傳有司馬相如等的作品,都是四言、三言和雜言。整個西漢壹代,沒有文人的五言詩出現。後世傳為枚乘、蘇武、李陵等人的五言詩,實際都是出自後人之手。

但西漢時期,已出現了五言的歌謠諺語。現存成帝時的童謠:“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爵巢其顛。故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

通篇為五言句式。有些五言民謠被樂府機關所收集,有的在藝術上已相當成熟,如《白頭吟》、《陌上桑》等。

這些作品逐漸受到了文人的喜愛和重視,壹些作家開始模仿它們寫作五言詩。到了東漢初期,文人五言詩便出現了。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

百男何憒憒,不如壹緹縈。

其後,張衡作有《同聲歌》,用新婚女子口吻傾訴思夫之情,作品感情深摯,辭采斐然,頗富民歌情調,說明文人五言詩的技巧有了很大進步。學習樂府民歌很有成就的五言詩還有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嬌嬈》。《羽林郎》明顯帶有學習《陌上桑》的痕跡。

到了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創作就漸漸的多了起來。特別是在當時的太學中,文人們在太學裏聚會,在聚會時歌唱,這樣文人五言詩的創作就形成了風氣,產生了許多五言詩作品。

02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內容

漢末較有成就的文人五言詩有秦嘉和徐淑夫婦的《贈答詩》、蔡邕的《翠鳥》、酈炎的《見誌詩》、趙壹的《刺世譏邪詩》等。此外,還出現了《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無名氏的作品,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梁代蕭統所編的《文選》。由於不知道它們的作者和確切時代,因此統稱為“古詩”。它們不是壹時之辭,壹時之作,但有著相近的風格。當時這類作品還有壹些,在梁代尚存59首。現在所能見到的,除了這19首之外,還有“攜手上河梁”、“結發為夫妻”等10余首。

根據學者的考證,它們大致產生於東漢後期,桓、靈二帝年前,作者是當時的下層文人,他們對現實極度失望。在他們的詩作中,人們已看不到西漢作家那種豪邁奮發的進取精神,也沒有什麽對現實的直接抨擊。 回蕩在這些作品中的主旋律,是對人生失意的悲嘆。它們普遍帶有濃厚的感傷色彩。

很多作品直接抒發了壹種生命短促、人生如寄之感,或主張珍惜榮名;或鼓吹及時行樂;或宣揚玩世不恭,或表示要馳騖利祿,體現了作者不同的處世態度。

如此集中的關註人生問題,如此赤祼祼的表現人生欲望,這在漢代作品中前所未有。這是對現實苦難的曲折反映。

這壹時期,大量下層文人為謀官求職背井離鄉,到處奔走。《古詩十九首》中有壹些作品寫出了他們的飄泊之苦,思鄉之切;還有的則表現了家中妻子的孤淒哀怨,抒發了離愁別恨。如《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凜凜歲雲暮》以及《迢迢牽牛星》。

另外由於很多人在現實中飽嘗了人生況味、世態炎涼,於是就出現了壹些感慨知音難遇,抱怨朋友無情的作品,如《西北有高樓》和《明月皎夜光》。總之,它們從不同角度唱出了作者的苦悶心聲,反映了那個散發著腐爛氣息,找不到任何希望的時代的面貌。

03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古詩十九首》都是抒情詩。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稱贊以它們為代表的漢末古詩“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關於抒情,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傳統,又從樂府民歌中汲取了營養,運用各種方式巧妙地抒發感情,創造了淺近真摯而又深切感人的藝術精品。

有時,作者淋漓盡致地直抒胸臆,造成纏綿曲折,如泣如訴的效果;有時, 通過生活情節和人物行動來抒情,如《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通過環境和景物來烘托感情,如《凜凜歲雲暮》中: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淩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

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關於運用比興手法,造成作品言近旨遠。 如《青青河畔草》中: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明月皎夜光》中也運用了很多比興: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冉冉生孤竹》的結尾: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裏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又顯然是楚辭中草木零落、美人遲暮的感慨。

這些詩語言淺顯自然,準確生動,言近旨遠,引起人們的聯想;作者采擷、提煉口語、俗語入詩,同時又融匯了不少《詩經》、楚辭中的詞句,但又使人渾然不覺。作品的語言淺近自然,但又有典雅之美,富於表現力。前人稱《古詩十九首》具有“深衷淺貌,短語長情”的特點。

04《古詩十九首》的地位

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漢末文人五言詩以出色的成就宣告了文人五言詩的成熟。梁代鐘嶸曾贊揚這些作品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壹字千金” 。

它們直接開啟了建安時代“五言騰踴”的局面,並成為後代詩人學習和模仿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