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22歲參加進士考試時,寫出了《刑忠論》,可以說是“高考作文”史上的空前絕後。不能說其他應試文章不如蘇軾,但真的找不到第二篇有這麽多受眾和人氣。
那麽蘇軾在這篇“高考作文”裏寫了什麽呢?全文只有600多字,主要目的是論證賞罰的目的是勸善懲惡,是忠義道德的最高表現。只有“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制定法律貴而嚴,責人貴而寬”,賞罰以“仁義”為基礎,才能達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當時有壹種流行的文風叫“國子監體”,以生僻奇特的事物為題材。歐陽修利用翰林學士主持禮部納貢儀式的機會,決心懲治這種不良風氣,肅清文風。當時有個中國學者叫劉基,喜歡寫奇奇怪怪的字,引起很多學者的效仿,成為壹種潮流。歐陽修在主持科舉考試時明確表示,凡是寫這種文章的人,壹律不錄取。有句話叫:“天地滾動,萬物生長,聖人生發。”歐陽修認為這壹定是劉基所為,便在戲後說:“秀才刺試官刷。”從頭到尾用大紅筆擦壹遍,判為“大錯”進行公示。
蘇軾差點拿了這篇文章的第壹名,因為他的文章對“禦用文體”的反對是奇奇怪怪的,沒有什麽可添油加醋的。它不僅闡述了儒家的仁學思想,而且富有個人的獨到見解。梅姚晨在閱卷時發現了蘇軾的文章,並推薦給歐陽修。歐陽修看了非常驚訝。他想排第壹,排第壹。但我懷疑文章是我自己的學生曾鞏寫的,因為宋代為了防止科舉作弊,把考生的答題卡重新抄了壹遍,送到閱卷部門閱卷,既沒有原筆跡,也沒有考生姓名。於是為了避嫌,蘇軾的文章只好退居第二。
藝術家真的很大膽。文章中有壹個典故,是蘇軾憑空寫的,想當然的。文章說:“姚當政時,是個讀書人。會殺人,說第三,姚說第三”姚當政時,是主管刑法的官員。要處死壹個人,臯陶說了三次他應該被殺死,但是帝堯壹連說了三次他應該被寬恕。蘇軾得獎後,去拜歐陽修。歐陽修又問蘇軾,“說三殺,姚說三殺”這個典故出自哪本書?
東坡答道:“此事在於《三國誌·孔融傳》。”歐陽修後來查了三國誌,發現書中沒有記載。過幾天又問蘇軾,蘇軾說:“曹操滅了袁紹,把袁紹兒子袁的妻子給了他的兒子曹丕。孔融說,當攻打周的時候,他把妲己送給了他的弟弟周公。曹操驚訝地問是哪本書記載的,孔融說從今天的事情來推斷古代的情況也是理所當然的。我也推測姚的善良,執法之嚴,理所當然。”歐陽修大為驚訝,認為“此人可謂善讀書用書。如果他將來寫作,他將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
蘇軾的《以刑賞忠論》,雖然是科舉之作,卻代表了古文運動的正確方向。充滿了儒家仁政愛民的思想;而文筆上的驚人革新,使得該文在當時廣為流傳。後來被選入各種古文選本,尤其是《古文》,是至今常見的壹本書,使這篇文章飛入千家萬戶,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