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新漆藝創作的觀念
漆藝不能光靠技藝來標榜。技術的背後應該有精神內涵,傳統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和漆器特征。漆藝創作必須進入現代繪畫更加自由、人性化的創作理念,體現其內在的藝術表現力和個性創造力。
2.發展漆藝表達語言
漆藝傳統的表達語言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空間的多樣化需求。現代漆藝應拓展傳統漆藝的技術制作規範和視覺審美規範,由作者獨立表達人們的審美追求和個性創造,融入當代藝術,以新的現代藝術風格延續陽江漆藝傳統,在更高層次上傳承傳統。
3.提高公眾意識
政府和企業應該對傳統漆藝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可以設立專門的漆藝博物館和藏品並向公眾開放,設立專門的漆藝畫廊。媒體和輿論應該多宣傳和引導漆藝。漆藝家也要多出精品,組織各種層次的展覽或拍賣,擴大社會影響。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漆藝的價值,提高整個社會的認同感,才能讓漆藝深深植根於肥沃的社會文化土壤中。
4.觀賞性與實用性的融合。
漆的利用從實用開始。正是因為實用先於審美,實用與審美的統壹,陽江漆器有著非常輝煌的過去。漆器,可裝飾在木、竹、皮、陶、金屬、玉、玻璃、布等器皿上,性質堅硬,不怕強酸或強堿腐蝕,防潮、防蛀、防腐,可用於各種器皿的個性化裝飾。漆藝主要可以用在廚衛用品、家具、室內裝飾、首飾、工業品等等。對實用性的追求,可以賦予傳統工藝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和更多的發展領域,讓傳統工藝的市場空間更加廣闊,讓傳統工藝得到更廣泛的接受和理解。
5.培養技術人員。
從質的角度來說,漆器工匠要面對的是長期程式化的制作方式和過時藝術風格的更新問題,而對漆器略知壹二的畫家,必然會在技術問題上退縮,或者產生壹些粗制濫造的效果,阻礙了他們的藝術創造力。陽江相關教育機構的老師雖然目前不具備這方面的技術技能,但也可以開設此類課程,可以聘請資深手藝人長期作為技術指導進行教學,改善技能的薄弱環節。
從數量上看,要擴大培訓範圍,在陽江中小學、中專、技校開設漆藝培訓班,培養初級漆藝人才,陽江勞動部門也可以推出相關職業培訓,給員工發放各種級別的技能證書。這樣才能形成比較完善的陽江漆器工藝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
6.創新生漆生產技術
陽江的漆藝制作不能停留在作坊模式。這方面要盡快借鑒日韓的先進經驗,引進機械化設備,降低生產成本,盡快讓漆器在生活中普及。機械和手工技術相結合,可以制造出中高檔的漆器產品。現在的平面或立體雕刻都可以通過電腦數控技術輕松完成,在漆器制作中使用高科技也不是不可能。只要畫家和科學家共同努力,就會在生漆生產技術上探索出壹條新路。
7.開發漆藝產品市場
開發漆畫和漆畫立體化精品市場勢在必行。在這方面,我們必須依靠文化藝術公司的宣傳和推廣。比如普洱的經營行為就是壹個成功的模式,值得學習。另外,琉璃的市場開發也比較成功。筆者認為,只要漆器行業有商業活動介入,很快就會改變較為僵化的現狀。
在漆器方面,我們可以開發廚衛用品、辦公用品、高檔禮品、個性化首飾、室內裝飾品和家具,漆器也可以成為工業產品(如手機、摩托車、汽車、冰箱等)的個性化裝飾。).相對於漆畫和立體漆器作品,漆器的市場開發可以根據不同的消費水平定位為高、中、低檔,在大型商場設立漆器專櫃,讓其真正走進老百姓的生活。這樣,在不久的將來,不僅漆器會在社會生活中得到普及,也會促進漆藝這壹傳統文化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