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句既表現了賈寶玉、林黛玉對春柳花等自然景物的憂思,又表現了他們的悲如“春柳花不盡”。《紅樓夢》的描寫具體生動地說明了這兩種含義。比如第二十七回所載的著名的“花葬辭”,就說明了林黛玉是在看到了春柳、春花等景物之後,才激起了對春天的傷感,才導致了她的“花葬”。從“花開易見難尋”想到自己慘淡的人生經歷,於是“自殘”,“殺死”了自己的“花葬人”。再比如第二十八回開頭寫的,寶玉聽黛玉的喪言,在思想感情上引起了“* * *聲”。面對春柳、春花、春園、春山,他深有“人會死,物會易”之感。最終,他無法解釋“這種悲傷”。無疑是“我能要求妳有多少悲傷?”就像滿樓春柳春花。比如第五十八回,寶玉從垂柳鮮桃,尤其是綠葉杏子,想到唐代杜牧的詩《綠葉滿枝》,想到“邢岫煙已擇夫”,再想到她將有子,想到“這杏樹”即將“空”,想到邢岫煙即將“美若少女”,從這個角度看, 除了時代氛圍和家庭環境,還有自然的影響,造就了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性格。 比如八十六年底,黛玉通過看花想到了花柳的自然生長規律。通過這個規律,她看到了生活,充滿了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