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七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壹、把握思鄉懷人詩詞的情感
(壹)分類
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溫庭筠《商山早行》
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邊關思鄉如:範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二)鑒賞示列:
① 思念親人岑參《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內容]這是壹首七絕。第壹句寫眼前的實景,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壹望,只覺長路漫漫,煙塵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三四句壹方面表現了詩人對親人、故園眷念的親情,又寫出了詩人“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和開闊豪放的胸襟。
高適《塞上聽吹笛》霜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壹夜滿關山。
[內容]這是壹首七絕。第壹二句寫的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戰士們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白的清輝,這時,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戰士們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三四句化用《梅花落》曲名的典故,梅花落曲在風吹之下,響遍關山,夜長曲悠,戍邊戰士思鄉之情不盡。縱觀全詩,雖然寫了戰士們的思鄉之情,但這種思鄉情緒並不低沈,而是樂觀開朗、感而不傷的。
孟郊《歸信吟》淚墨灑為書,將寄萬裏親。書去魂亦去,兀然空壹身。
[內容]這是壹首五言古詩。前兩句寫詩人壹邊灑淚,壹邊寫信給遠方的親人;後兩句寫自己的魂也隨著信壹起回到萬裏之外的親人身邊。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有時?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闋,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內容]這首詞的詞牌名為“水調歌頭”。這首詞的上闋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前四句點明飲酒賞月,贊美月夜,同時也暗含關心朝廷上情況的意思。後五句表面上是說回到天上宮闋,又怕受不住天上的寒冷,所以還不如在人間好,實際上是想回到朝廷中,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因此還是奮發有為、做好壹個地方官。下闋前三句過渡到思念兄弟之情的主題上。先用反詰的語氣、埋怨的口吻向月亮發問,以抒發自己在月圓之夜卻與兄弟不能團圓的遺憾之情;接著,又轉為安慰的語氣,既然月有圓缺,人有離合,自古皆然,那就沒有什麽悲傷的了,只要兄弟倆彼此珍重***賞中秋美好的月色就夠了。下闋主要抒發思念兄弟之情。這首詞的基調是積極樂觀的。
② 思念故鄉,回鄉樂王維《雜詩》
(其壹)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其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內容]這是兩首五言古詩。第壹首詩從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筆,她見有船從江南來,便急不可耐地問船家,是否捎來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寫女方對男方的思念。第二首詩從在江南的男方立言,他見到孟津有人來,急問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開了沒有。這是寫男方對女方的思念,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對故鄉的思念。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內容]這是壹首七絕。第壹句以壹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渲染出離別的氣氛,這氣氛是暗淡的,但也是開闊的。第二句詩人望著辛漸北去的歸舟,頓生孤寂之感。第三四句詩人托辛漸向洛陽親友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表達了他對洛陽親友的壹片深情。
(其壹)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內容]這是兩首七絕。第壹首詩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前兩句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也表達出自己戀戀不忘故鄉之情。三四句通過兒童發問的戲劇性場面,抒發了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第二首詩在嘆息久客傷老之余,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最後兩句借“湖波不改”越發深沈地感嘆物是人非。
③羈旅愁思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內容]這是壹首七絕。涼秋夜半,霜氣逼人,月亮下去了,耳聽幾聲烏鴉的驚叫,眼看江岸的丹楓和江中的漁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鄉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鐘聲,又遠遠來叩旅人的心扉。這首詩描寫了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環境,抒發了羈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縈繞在心頭的縷縷鄉愁。
溫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內容]這是壹首五律。首聯表現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寫了出門在外的作者思念故鄉的感情。頷聯歷來膾炙人口,詩人將六種典型景物組合在壹起,構成山間早行特有的畫面。頸聯寫剛上路時見到的景色。尾聯寫旅途的景色使詩人聯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從而將“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完美地結合起來。
④邊關思鄉(征戰不歸,身不由己的天涯羈旅)
柳中庸《征人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
[內容]這是壹首七絕。前兩句作者寫道:年復壹年,東西奔波,往來邊城;日復壹日,躍馬橫馬,征戰不休。自然地透出單調困苦、不盡無窮的怨情。後兩句寫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寫征人轉戰跋涉的遙遠與苦辛。這首詩壹方面以“歲歲”與“朝朝”寫出怨苦無時不有,又以“青冢”、“黃河”、“黑山”表現出怨若無處不在。
李益《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裏征人三十萬,壹時回首月中看。
[內容]這是壹首七絕。第壹句交代了行軍的地域、季節、氣候,渲染了行軍的環境氣氛。第二句借具有“離別悲傷之意”的《行路難》曲,創造了壹個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悲壯境界。第三四句用誇張的手法顯示出這片笛聲的哀怨和廣大征人的心情。值得註意的是,這首詩攝取了壹個回首看的動作,並將難言而不盡的思鄉之怨完全包容於其中。
範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內容]這首詞的詞牌名為“漁家傲”。上闋寫景,景中蘊情。前兩句寫道:塞下已自荒涼,秋來更見蕭瑟,雁尚無留意,人留在此純是出於不得已。這兩句既點明了時令和環境,又映襯出邊關將士們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接著,悲壯的軍樂和雜亂的邊聲混合在壹起,在落日余輝、煙霧繚繞著的群山中間,將士們就守著那壹座早閉的孤城。下闋主要是抒情。前三句從時間上已由傍晚轉入深夜,從人物的描寫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刻劃。離家萬裏,但由於“燕然未勒”,將士們還不能有回家的打算。最後,為國為家的白發將軍,面對濁酒陷入沈思,心中無比苦悶。這首詞詠嘆的是戍邊將士的內心郁悶之情,不過,郁悶的原因不單是不能回家,還包括未能為國立功。因此,情緒並不消沈,其風格是沈郁悲壯的。
二、鑒賞思鄉懷人詩詞歌中的意象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壹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
1.抓意象的特點。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註釋: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懸:端端正正地高掛。
析抓住物象組合所體現的特征,分析寓於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關註詩歌的有效信息——詩歌的題目、點題句、作者、註釋、表達感情的最重要的語句,找到理解的切入點。“次”:駐紮,停泊。“客” 為詩人。第壹句點題,聯系註釋,可推知洛陽是故鄉。“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鄉書”“歸雁”這些意象表達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陽故裏,表現了詩人思念親人的感情。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內容]這是壹首散曲小令,曲牌名為“天凈沙”,題目是“秋思”。這是抒發天涯旅思的代表作。這首小令***描繪出三幅畫面,且這三幅畫面均由壹組名詞短語構成,特色明顯。第壹組畫面:枯藤、老樹、昏鴉,給人的感覺是灰暗、蒼涼、孤寂、蕭瑟。第二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又給人以“溫馨”的感覺。第三組: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讓人覺得冷清、淒涼、路途遙遙。這又都圍繞著壹個“愁”字。第壹組從正面襯出遊子的鄉愁,第二組從反面襯出遊子的鄉愁,第三組直接點出遊子濃郁的鄉愁、鄉情、鄉思。
2、抓意象的特殊內涵。
分析古代詩歌可以從這些事物的特有內涵入手。下面舉例說明。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異常感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磧(沙漠)裏征人三十萬,壹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茫茫沙漠中幾十萬戰士壹時間都擡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常見意象:
杜鵑鳥——淒涼哀傷的象征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征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裏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淒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
鴻雁——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壹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鷓鴣——羈旅鄉愁
古載“其誌淮南,不思北,南人聞之思家”
三、鑒賞思想懷人詩詞歌的表達技巧
詩人是怎樣把思鄉的感情與所見所聞的壹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壹起的?
① 以景襯情(景)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的往往具有壹定的固定性,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夢後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壹腔的愛國情”等等。
詩人在描摹細微婉曲、隱秘難言的情感或濃情密意時,往往通過景物來渲染襯托。
[雙調]清江引"秋懷(元"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裏,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裏。
析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思情。然而這種鄉思情有多深有多濃?作者沒有直接外露,卻是以“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節特征的壹組景物構成意境,渲染出壹幅色彩濃麗的秋景圖。那麽作者為什麽把這幅秋景著上濃麗的色彩呢?壹想便知:襯自己濃濃的鄉思情!
喜景襯哀情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
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析本詩作於廣德二年(764),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後兩句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卻勾畫了壹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是壹首在“安史之亂”後寫的壹首抒懷詩,詩人於吟詠尋常的事情之中,潛伏著豐富而深刻的社會內容。表面看來,這首詩是寫“他鄉遇故知”,字裏行間好似洋溢著壹種“喜”情。然而詩人卻在這“喜”的背後,蘊藏著深沈的“憂”——壹種感時傷世、憂國憂民之情。前兩句是當年上流社會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憶。後兩句是說四十多年後,這兩位歷盡滄桑的老詩人和藝術家又在流落長沙時不期而遇,不勝感慨。短短的四句,時間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這兩句不僅點明了重逢的時節,而且是樂景寫哀,“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與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襯;下句“落花時節”則另有寄托:國勢日衰,盛年已過,流水落花,好景難再,不禁淒然相問,潸然淚下。詩中從“聞”到“逢”之間,歷盡數十年的世事滄桑、人生坎坷,未從正面涉及壹字,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身世,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世運之沈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淒涼,俱在其中。
②即事寫情
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詩人的故園情思是由壹曲《折楊柳》引發的,先寫笛聲滿城飛揚,再寫故園之思深濃,“事”與“懷”結合緊密、自然熨帖
③虛實結合
詩人在詩歌創作中,離不開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對表現詩歌的主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聯想與想象須有壹定的現實根基——現實客觀景物或事件。
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想或想象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壹種濃溢的情思。如:
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壹夜滿天山。
析壹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到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裏,不知哪座戍樓裏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壹夜之間色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情。
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這類詩歌大多纏綿淒切,充滿感傷情調。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於想象、聯想塑造形象。
附(壹):鄉思離情詩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壹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桃李春風壹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宋.蘇軾<<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同上
王安石
丙申八月作
秋風摧剝利如刀,漠漠昏煙玩日高。
眼看南山露崖窾,心隨東水轉波濤。
歸期正自憑蓍蔡,生理應須問酒醪。
還有詩書能慰我,不多霜雪上顛毛。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壹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自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成字說後與曲江譚君丹陽蔡君同遊齊安
據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諸君***此勞。
遙望南山堪散釋,故尋西路壹登高。
愁臺
頹垣斷漸有平沙,老木荒榛八九家。
河勢東南吹地坼,天形西北倚城斜。
傾壺語罷還登眺,岸幘詩成卻嘆嗟。
萬事因循今白發,壹年容易即黃花。
酬裴如晦
二年羈旅越人吟,乞得東南病更侵。
殤子未安莊氏義,壽親還慰魯侯心。
鮮鮮細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陰。
濁酒壹杯秋滿眼,可憐同意不同斟。
春日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競華。
鶯猶求舊友,雁不背貧家。
室有賢人酒,門無長者車。
醉眠聊自適,歸夢到天涯。
春日席上
十年流落負歸期,臨水登山客有思。
今日樽前千萬恨,不堪頻唱鷓鴣辭。
次韻酬吳彥珍見寄二首
篁竹荒茅五畝余,生涯山蕨與泉魚。
家貧殖貨羞端木,鄉裏傳書比仲舒。
白日憶君聊遠望,青林嗟我似逃虛。
春風渺渺烏塘尾,漫得東來壹紙書。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
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臺祗見燈。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吹水雪崩騰。
飄然欲作乘浮計,壹到扶桑恨未能。
次韻舍弟遇子固憶少述
歸計何時就壹廛,寒城回首意茫然。
野林細錯黃金日,溪岸寬圍碧玉天。
飛兔已聞追騕褭,太阿猶恨失龍泉。
遙知更憶河濱友,從事能忘我獨賢。
次韻十四叔賜詩留別
窮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兩見春。
發丹久嗟淹國士,起家初命慰鄉人。
行辭北闕樓臺麗,歸佐南州縣邑新。
班草數行衣上淚,何時杖屨卻相親。
次韻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此身南北老,愁見問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雲心***遠,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為鱸。
次韻張子野竹林寺二首
澗水橫斜石路深,水源窮處有叢林。
青鴛幾世開蘭若,黃鶴當年瑞卯金。
敗壁數峰連粉墨,涼煙壹穗起檀沈。
十年親友半零落,回首舊遊成古今。
到家
五年羈旅倦風埃,舊裏依然似夢回。
猿鳥不須懷悵望,溪山應亦笑歸來。
身閑自覺貧無累,命在誰論進有材。
秋晚吾廬更蕭灑,沙邊煙樹綠洄回。
和公辟轉運江西
江西壹節鑄黃金,最慰章濱父老心。
長孺向來真強予,次公今不異重臨。
余風尚有歡謠在,陳跡非無勝事尋。
豫想新詩能寄我,十年華省故情深。
和叔雪中見過
捐書去寄老山林,無復追緣往事心。
忽值故人乘雪興,玉堂前話得重尋。
懷舒州山水呈昌叔
山下飛鳴黃栗留,溪邊飲啄白符鳩。
不知此地從君處,亦有他人繼我不。
塵土生涯休蕩滌,風波時事只飄浮。
相看發禿無歸計,壹夢東南即自羞。
還家
還家豈不樂,生事未應閑。
朝日已復出,征鞍方更攀。
傷心百道水,閡目萬重山。
何以忘羈旅,翛然醉夢間。
寄二弟時往臨川
蕭條冬風高,吹我冠上霜。
我行歲已寒,悲汝道路長。
持以犬馬心,千裏不得將。
使汝身百憂,辛苦冒川梁。
青燈照詩書,仰屋涕數行。
不有親戚思,詎知遠遊傷。
寄虔州江陰二妹
貢水日夜下,下與章水期。
我行二水間,無日不爾思。
飄若越鳥北,心常在南枝。
又如岐首蛇,南北兩欲馳。
逝者日已遠,百憂詎能追。
生存苦乖隔,邂逅亦何時。
女子歸大道,善懷見於詩。
庶雲留汝車,慰我堂上慈。
示長安君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裏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塵見雁南征。
送僧無惑歸鄱陽
晚扶衰憊寄人間,應接紛紛只強顏。
掛席每諳東匯水,采芝多夢舊遊山。
故人獨往今為樂,何日相隨我亦閑。
歸見江東諸父老,為言飛鳥會知還。
同長安君鍾山望
解裝相值得留連,壹望江南萬裏天。
殘雪離披山韞玉,新陽杳靄草含煙。
余生不足償多病,樂事應須委少年。
惟有愛詩心未已,東歸與續棣華篇。
憶江南
城南城北萬株花,池面冰消水見沙。
回首江南春更好,夢為蝴蝶亦還家。
欲歸
水漾青天暖,沙吹白日陰。
塞垣春錯莫,行路老侵尋。
綠稍還幽草,紅應動故林。
留連壹杯酒,滿眼欲歸心。
中年
中年許國邯鄲夢,晚歲還家壙埌遊。
南望青山知不遠,五湖春草入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