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農歷壹月壹日)theSpringFestival
元宵節(農歷壹月十五日)theLanternFestival
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InternationalWorkingWomen'sDay
植樹節(3月12日)ArborDay
郵政節(3月20日)PostalDay
世界氣象節(3月23日)WorldMeteorologyDay
清明節(4月5日)ChingMingFestival;Tomb-sweepingFestival
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LabourDay
中國青年節(5月4日)ChineseYouthDay
護士節(5月12日)Nurses'Festival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theDragonBoatFestival
國際兒童節(6月1日)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
中國 *** 成立紀念日(7月1日)theParty'sBirthday
建軍節(8月1日)theArmy'sDay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Mid-autumn(Moon)Festival
教師節(9月10日)Teachers'Day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Double-ninthDay
國慶節(10月1日)NationalDay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NewYear'sEve
問題二:中國的重大節日有哪些? 元旦三天假,壹年新始,萬象更新,中華崛起,以後每個元旦都有GDP的驚喜,中國人啊,狂吧!
元宵賞燈節團圓節
春節認可不賺錢,大雪阻檔,也要歸家的節日啊
清明祭奠先人教育後人的節日。
端午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原投江的愛國節日。
中秋賞月,團圓、祝福、豐收的節日啊。
五壹長假變成三天,那也是很爽、很期盼的踏青看花遊園的好節日啊。
十壹長假七天國慶,做人當家的感覺,不再看外國人臉色行事的大節日啊。
三八婦女解放揚眉吐氣節日,大丈夫給洗腳多和諧啊。
問題三:中國有哪些重要的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放假壹天);春節(農歷新年,除夕、正月初壹、初二放假三天);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放假壹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壹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放假壹天);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壹天);中國 *** 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 *** 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放假壹天);國慶節(10月1日,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 有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彜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中國的元旦 ,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壹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壹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春節是中國人壹年中的第壹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壹直沿用的農歷,這天是正月初壹,為新壹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壹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壹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壹。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采用公歷紀年,農歷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歷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壹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壹起,吃壹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裏“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壹年裏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後的第壹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壹時。《隋書?音樂誌》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裏,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過元宵節,有吃元宵和觀燈的習俗。元宵以糯米粉為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的象征。元宵節觀燈始於公元壹世紀,沿至當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在農村,則舉行文娛活動,如放焰火、踩高蹺、耍龍燈、扭秧歌、蕩秋千等。
中和節在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擡頭。此時正值驚蟄前後,春歸大地,萬物復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沈睡中醒來,故名龍擡頭。古時龍是神聖的象征,所以就借龍來驅逐害蟲。明代曾流行熏蟲兒,二月二這天人們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餅,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蟲兒。在農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圍宅壹圈,再入院內繞水缸壹圈,中引龍回。有趣的是,這天的飲食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中吃龍......>>
問題四:中國有哪些比較重要的節日 中國有哪些比較重要的節日
中國壹年中的節日;
1`元旦 :(公歷)1月1日 ;
2`春節:(農歷)正月初壹
3`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4`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
5`中國植樹節:(公歷)3月12日;
6`清明節:(公歷)4月5日;
7`國際勞動節:(公歷)5月1日;
8`中國青年節:(公歷)5月4日
9`端午節:(農歷)5月初5;
10`國際兒童節:(公歷)6月1日;
11`中國 *** 誕生紀念日:(公歷)7月1日;
12`七夕節:(農歷)7月初7;
13`中國人民 *** 建軍紀念日:(公歷)8月1日;
14`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15`國慶節:(公歷)10月1日;
以上只是幾個比較傳統的節日,另外;還有壹些比較小的節日,那就太多了,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啊。
問題五:我國各民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彜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彜族賽衣節 歌舞、鮮艷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彜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歷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彜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壹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裏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歷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歷壹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歷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歷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歷二月屬龍日
“苦紮紮”(六月年節)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裏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秋千、歌舞 農歷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鑼、牛皮鼓,巴烏、四弦琴 農歷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紮節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桿、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壹至十五
僳僳族刀桿節 爬刀桿、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歷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歷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庫族 拉祜族庫紮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歷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歷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歷正月
怒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采集鮮花、歌舞 農歷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歷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節 蕩秋千、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 *** 節/藏歷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歷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歷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歷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 農歷五月初五
*** *** 古爾幫節 團拜、宰牲 回歷十月
*** 開齋節 禮拜、頌經、歌舞 六月
*** 肉孜節 減食 五月二十三日
*** 宰牲節 宰殺壹些牛羊、祭祀 回歷的+月十二月
*** 聖紀節 *** 教歷的3月12日
基諾族 基諾族特懋克節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諾歷法壹月
瑤族 瑤族盤王節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瑤族“幹巴”節 跳銅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瑤族“夕九節” 歌舞 每年農歷的五月二十九日 ......>>
問題六:壹年中的重要節日有哪些 news.xinhuanet/...15
中國的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全國放假壹天;春節(農歷新年),全國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 *** 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 *** 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假日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壹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壹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彜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春節是中國人壹年中的第壹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壹直沿用的農歷,這天是正月初壹,為新壹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壹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壹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壹。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采用公歷紀年,農歷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歷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壹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壹起,吃壹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裏“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壹年裏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後的第壹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壹時。《隋書?音樂誌》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裏,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過元宵節,有吃元宵和觀燈的習俗。元宵以糯米粉為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的象征。元宵節觀燈始於公元壹世紀,沿至當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在農村,則舉行文娛活動,如放焰火、踩高蹺、耍龍燈、扭秧歌、蕩秋千等。>>
中和節在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擡頭。此時正值驚蟄前後,春歸大地,萬物復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沈睡中醒來,故名龍擡頭。古時龍是神聖的象征,所以就借龍來驅逐害蟲。明代曾流行......>>
問題七: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5分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八個,按照日期順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歷和公歷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歷1月2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壹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幹幹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壹(公歷1月23日)。春節習俗,壹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6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十四(公歷4月4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壹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訂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23日)。這壹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23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壹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壹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壹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壹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23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
問題八:我國哪些重大節日風俗的來龍去脈 春節 中國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壹年的開始。後來改為夏歷正月初壹(農歷正月初壹)開始為歲首。從明代開始,新年節日壹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春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節日。位居中國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首。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 *** 廢除傳統農歷(陰歷,實為陰陽歷)改行歐洲的格利高裏歷(陽歷),曾試圖禁止人民慶祝農歷新年,但因民間的堅持而未果。在袁世凱主政期間,將格利高裏歷的1月1日定為新年元旦,以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但老百姓照舊“過新年”,作家們照舊以“過元旦”來稱呼過農歷新年。 “春節”壹詞真正廣為流行還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建立之後,農歷新年現在也被稱為農歷年、舊歷年。日本陰歷天保吩諉髦撾新後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陽歷計日,原來的陰歷便稱之為舊罰人民的慶祝活動也只在西歷元日起的三天國定假日,雖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傳統習俗過年,只是更改過年的日期,把過年的傳統習俗改為格裏歷新年進行,但原琉球國領 地沖繩縣以及奄美諸島等地區仍有舊正月的慶祝活動。同樣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如韓國及越南,即使官方歷法改用了西歷,官方及民間仍然有農歷春節的慶祝活動。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歷的壹月壹日。從殷代定農歷十二月初壹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歷正月初壹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復復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後中央人民 *** 頒布統壹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並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壹天。同時為區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前後,因此改農歷正月初壹稱為“春節”。 元旦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壹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 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壹”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壹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壹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壹詞最早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壹為旦。南朝梁人蘭子雲的《介雅》詩也雲:“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妳今後壹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壹天,當作壹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壹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壹為新年,因此老北......>>
問題九:我國的重大節日 5分 中國傳統節日
第年第壹個節氣:打春
(每年的第壹個節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麽這麽叫呢?我國歷史上有這樣壹種風俗,每年立春這壹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擡著壹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 *** 。 *** 後,把紙糊的耕牛擡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新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壹月壹日:元旦
(“元旦”壹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壹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壹”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征壹天的開始。元旦,就是壹年的第壹天。
公歷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壹致。如夏代是正月初壹;商代在十二月初壹;周代在十壹月初壹,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壹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壹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壹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壹名稱壹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壹年之中第壹個月滿之夜,這壹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壹天:寒食
(舊俗中的壹個節日,在清明節前壹天[壹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之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壹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壹種活動。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五月壹日:勞動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陰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壹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