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陶謙,欲奪取徐州,陶謙求救於劉備,劉備和關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後,在陶謙等人的再三相讓下,劉備領徐州牧。在建安元年(196年),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隨劉備壹起投奔曹操。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與曹操***擒呂布於下邳,奪得徐州,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回許昌,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陣斬顏良,報效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進攻劉備,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與淳於瓊、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沖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雖然《三國誌》對於“斬顏良”的記載只有十九字,卻是正史中極少數載述古代武將單挑的文字中最明確的記錄之壹。
當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壹段故事叫做“千裏走單騎”。
力絕北道,鎮守荊州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壹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絕北道斷曹仁後路。待劉備取得荊南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關羽被推為元勛,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關羽事實上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余人馬於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遊渡河,吳將甘寧率領壹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後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紮營,這個地方後來稱為“關羽瀨”。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但雙方關系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
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率七軍(約三萬多)援救,時大雨導致漢水暴漲,於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困住,將士紛紛往高處避水,而關羽看準時機,乘勢坐大船進行攻擊,史稱“水淹七軍”。
於禁因為窮迫,於是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所獲,因不向關羽投降而被關羽處斬,關羽還進壹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曹操指派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義軍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銳,史書記載:關羽威震華夏。
英雄末路,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誌,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不費吹灰之力就遂次第攻陷荊州各郡。
陸樹銘飾演的關羽(18張)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南郡治所),得知江陵失陷於孫權,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壹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壹二十裏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兒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身死之後,備受崇敬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莊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歷年間建的祀祠場所。[4]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而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裏(或稱‘魂歸山西’)”。
孫權背盟偷襲和關羽被殺也象征孫劉聯盟的徹底破裂。章武元年(221年),蜀漢先主劉備以為關羽報仇之名東征東吳,曾專程到大王冢祭拜關羽,並在玉泉山建關羽祠。之後蜀漢軍隊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於陸遜率領的孫權軍,蜀漢從此徹底失去對於荊州的控制權。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在追謚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謚關羽為“壯繆侯”。
編輯本段《三國誌·關羽傳》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裏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先主之襲殺徐州剌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
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⑴《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與《魏氏春秋》所說無異也。
⑵《魏書》雲:以羽領徐州。
⑶《傅子)曰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太祖嘆曰:“事君不忘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遼曰:“羽受公恩,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
⑷臣松之以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誌,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
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壹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⑴《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及在夏口,飄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備曰:“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跳到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新版《三國》中的關羽
臣松之以為備後與懂承結盟,但事泄不克諧邪耳,若為國家惜曹公,其如此言何!羽若果有此勸而備不肯從者,將以曹公腹心親戚,實繁有徒,事不宿構,非造次所行;曹雖可殺,身必不免,故以計而止,何惜之有乎!既往之事,故讬為雅言耳。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於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誌,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⑴典略曰: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於禁等,乃罵曰:“鲗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臣松之以為荊、吳雖外睦,而內相猜防,故權之襲羽,潛師密發。按呂蒙傳雲:“伏精兵於?冓?鹿之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權,權必不語羽當往也。若許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跡乎?
⑵蜀記曰:羽與晃宿相愛,遙***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⑶蜀記曰:權遣將軍擊羽,獲羽及子平。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裏,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雲“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吳歷曰: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
追謚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彜續封。
⑴蜀記曰:羽初出軍圍樊,夢豬嚙其足,語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江表傳曰: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⑵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三國誌》
三國誌作者陳壽評曰:“
電影《赤壁》中關羽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 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溫恢:“關羽驍銳。”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淩人。”、“今東西雖為壹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壹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
群。”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幹稱關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雲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奸 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劄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分,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皆用作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三國演義》
關羽像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演義贊詩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雲長。 桃園壹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誌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對聯稱頌
茶聯的集大成者在天《百茶聯》中有壹副對聯,其中有下聯是稱頌關公的“義”。關公義貫古今,這個聯句用“旺旺大吉”來描述,可謂恰如其分。全聯如下:
《百茶聯之002》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關公仗義,旺旺大吉
關羽對後世的影響
戲曲中的關羽形象
《三國演義》自元末明初出現後,至明代中葉流傳已十分廣泛,對社會各階層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羽的忠義形象也因此深入民心。
各朝統治者都通過興建關公廟來加強封建統治。
伴隨著關羽在官方宗教中地位日尊,它在民間也日益普及。早在明代,關廟已有“把遍天下”之說,‘其詞於京能也,鼓鐘相聞,又歲有增焉,又月有增焉”。至清代,關廟之多,更有“天下關帝廟,買音壹萬余處”之說,所謂“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塞垣,凡兒童婦女,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雍正皇帝也認為:“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頤海邀村墟窮僻之壤,其人自貞臣賢士仰德崇義之徒,下至愚夫愚婦兒童走卒之微賤,所在崇飾廟貌,奔走祈攘,敬思瞻依,凜然若有所見”。
“雲長真義士也!”曹操的這句話的反映了關羽的義氣,現在所有“社團”都拜關羽。楊宇龍著
編輯本段外貌特征
電影《關雲長》中造型
《三國演義》,描述關羽的外貌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眉臥蠶,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其丹鳳眼和臥蠶眉乃世間罕見,鳳眼生威,臥蠶似霧,英氣逼人,霸氣十足。據說他丹鳳眼壹睜,就是要殺人。關羽有美須髯,萬人之敵、忠義雙全;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
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關公攻打樊城之時,大戰龐德,龐德佯使拖刀計,卻暗放冷箭,傷其左臂,此後,關公斬龐德囚於禁,攻曹仁之時,為守城亂箭所傷,射中右臂,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名醫華佗前來診治,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關羽即伸臂給華佗醫治,開始刮骨,血流盈盆,而關羽卻壹邊食肉飲酒,壹邊與馬良下棋(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神態自若,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
編輯本段家庭成員
由於正史《三國誌》等對於關羽的家族成員並無太多記載,所以該部分內容依據大部分來自地方誌、民間傳說以及《聖帝世系考證》[1](關聖帝君世系考證)等。
祖父
關羽祖父叫關審,字問之,號磐石。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寶池裏。記載說他“沖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於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
生父
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
妻子
“關帝詩竹碑”的各種版本(8張)
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現有人認為胡氏名胡定金或胡金定)
子女
關平,關羽長子,字坦之(地方誌以及民間傳說),跟隨關羽征戰,與關羽壹同被斬於臨沮。(演義裏面是關羽的義子,關定的次子,關寧的弟弟)
關興,關羽次子,字安國。少已有名,文武雙全,深得諸葛亮器重,弱冠後擔任侍中、中監軍,數年後死去。
關氏(民間傳說其名為關銀屏,在三國群英傳系列等遊戲中取名關鳳<;壹說關鳳亦出自民間傳說,但不見出處>;),關羽之女,孫權曾為子求婚,遭關羽所拒,並辱罵來使(史載關羽確有壹女,然其名系後人所加,不見於史載)。
關索(此為戲曲演義中人物,史中無載),關羽三子,字維之(民間傳說)。關羽失荊州後在鮑家莊養傷,諸葛亮南伐孟獲時才歸軍,作先鋒。
孫
關統,關興之子,妻為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
關彜,關興之子,關統死後承襲其位。
《三國誌》裴註中言,蜀漢滅亡後,龐德之子龐會盡殺關氏為父報仇,關羽壹脈已斷。但這段記載的可信度有爭議。後世解州、當陽、洛陽等地關姓氏族,常自稱為關羽後裔,然多無可查考。
沒有動搖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意誌,當得知劉備下落欲要告別曹操時,曹操便高掛“回避”牌拒不相見,於是便用朱墨畫了“風雨竹詩圖”,以竹喻誌,畫中藏詩,詩文如下: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雕零。[2]
竹詩圖完成之後,關公就掛印封金,立即保護皇嫂連夜離開許昌去尋劉備,過五關,斬六將,三兄弟終於又相聚在壹起。
曹操聞聽關羽奪關斬將而走,更加欽佩關羽的忠肝義膽,就命人把關羽這幅畫刻在石碑上。現在,中華大地很多地方都存有關公畫的風雨竹的碑刻。[3]
編輯本段聖人地位
關公是壹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壹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
在國內所有的關廟建築中,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有五六處:山西關羽故裏常平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荊州關帝廟,河南許昌霸陵橋關帝廟等等。而規模最大、氣勢最為宏偉的,就是位於關羽的故裏——山西省運城市解州城西的關帝廟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著壹座全國最大關帝廟。廟內樓臺殿閣***達三百余間,為遊覽勝地之壹。堪稱天下第壹關廟。
不僅如此,除了在華夏大地,在日本、東南亞以及海外華僑中,對關羽的膜拜之風也歷歷不衰。
在擁有二千余萬人口的臺灣,關公信徒多達800萬眾,幾乎各家各戶都為關公設香案,立牌位,掛聖像。臺灣的關公畫像年銷售量,遠遠超過了他們最崇奉的神祇媽祖。
美國的“龍崗總會”是壹個以拜關公為祖的民間組織,各地分會有140多個,遍布華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東南亞各國競相立廟拜求關公,最盛者當數泰國。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關帝廟;前些年還新建了壹座關廟,據稱是海外建築規模最大的關廟。
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Davidk jordan(漢名焦大衛)先生曾說過壹段很有意思的話;“我尊敬妳們的這壹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妳們的關公壹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這位美國學者的話是頗有見地的。
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仰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