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妳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春望》古詩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當。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白頭:這裏指白頭發。搔:用手指輕輕的抓。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壹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發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當。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白頭:這裏指白頭發。搔:用手指輕輕的抓。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壹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發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安史之亂的戰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當。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白頭:這裏指白頭發。搔:用手指輕輕的抓。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壹種束發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成年後束發於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譯註參考:
1、 範國平.初中生必背古詩詞.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14-116頁
2、 李存仁.新編初中古詩文壹看通 .廣州市: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01頁
3、 李承林.中華句典 中華文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9-50頁
譯文及註釋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註釋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 顯示全部
古今異義
國破山河在 古義:國都 今義:國家渾欲不勝簪 古義:簡直 今義:渾濁;糊塗家書抵萬金 古義:信 今義:裝訂成冊的著作...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755)十壹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只身壹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 顯示全部
鑒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壹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遊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壹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壹個“深”字又令人滿目淒然。
中考古詩詞之杜甫《春望》賞析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⑴五言律詩。安史之亂爆發後詩人逃離長安前壹個月,睹物神傷。詩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高度凝練地熔鑄在40個字裏,這就是有名的`《春望》詩。
這首詩是杜甫寫的,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前四句寫目睹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想親人愁苦,充溢離情。
⑵品讀賞析
首聯: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這壹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壹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頷聯: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此聯向來有兩種解釋:壹種是以詩人為“感”“恨”的主體。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另壹種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這自然是詩人移情於物的結果。這兩種解釋實質上並無區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本聯以“感時”壹語承上,以“恨別”壹語啟下,章法分明。
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思是自開春以來戰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他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壹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這壹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麽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這壹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國”點明了此城即國都長安,以“破”交代了歷史背景,以“春”標明了節令。詩人將豐富的意思寓於壹個“深”字中。草木深,不僅表明人跡罕見,而且說明拋荒已久。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寫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
⑶詩的這前四句內容,都統在“望”中。詩人視域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從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鳥,視象也由整體到部分,由渾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見情,而不直書其情,其情由隱到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層層袒露。
⑷詩的後四句,是前半部分觸發而出,又進壹步有所發展。由前面的景,寫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詩人眺望春景,想望家人,盼望官軍,最後以望者的形象作結,將前面感時、恨別之情概括無遺,又給人以實感,這是杜甫擅長的表現方法。
⑸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望中所見,頷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壹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
⑹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壹個細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