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堂山景區好玩嗎?最近怎麽樣?
響堂山很有意思。這裏不僅有獨特的自然景觀,還有大量精致的人工建築和歷史傳說,給人壹種身臨其境的仙氣和非凡的魅力,讓妳的思維得到全方位的釋放和發展,妳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壹種神秘的元素。
周末逛邯鄲,去邯鄲峰峰的香堂寺看看。早上從邯鄲開車大概壹個小時。
響堂山風景區風景展示圖。客運中心的配套設施比較完善。
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來說,看到這麽高的山是相當壯觀的。
有著名的古剎,這裏也不例外。宋代的佛臺,屹立至今。
響堂山有很多稱號。
配套設施還不錯,不用擔心迷路。
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欄桿是供人們祈禱的紅繩。
屈服於古人的毅力,在這個懸崖上雕刻了壹尊佛像。
基本介紹
響堂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分為南響堂山和北響堂山兩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兩座山都屬於太行山的支脈。南香堂山原名浮山,北香堂山原名孤山。10月5日2012,165438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相鄰的太行大峽谷和仙宮也入選。象山石窟分為南北兩部分,俗稱南北唐斯石窟。兩寺相距15km,兩個響堂石窟均建於北齊。當時北齊有兩個政治中心,壹個是郭都爺(在邯鄲臨猗),壹個是別都晉陽(山西太原)。孤山,穿越太行山的東西交通大動脈,是兩國首都的必經之地。北齊皇帝高楊,依山傍水,風光旖旎,奇石薈萃。他以佛教為國教,選擇此地修建寺廟和官園,作為他在京畿之間避暑、遊玩、拜佛的地方。此後,隋、唐、宋、明等朝代都在此鑿刻。
景點介紹
南響堂石窟
響堂石窟位於鄰水鎮紙坊村西北,孤山南麓,滏陽河北岸。景區內共有七個石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五個,下層兩個。從下到上依次是華嚴洞、般若洞、崆峒洞、托米洞、滋賀洞、離石洞、千佛洞。其華嚴洞最大,高4.9米,寬6.3米,深0.755-7.9萬米,故稱華嚴洞。洞南壁中上部有阿彌陀佛凈土故事大浮雕,南柱上部有釋迦牟尼、本生佛故事。位於上層的千佛洞小巧玲瓏,保存完好。洞頂壁上雕有壹碗塔,塔端雕有雲狀芭蕉葉,中間雕有金翅黑羽,碗頂雕有寶珠,兩側雕有八角形寶珠柱。洞內寶壇的三個龕裏分別刻著兩個佛、兩個弟子、兩個菩薩,前壹個龕是佛。洞內有千佛洞,大小佛像1028尊,故名“千佛洞”。洞頂略長,中央雕蓮花,周代八身,相對而立,形成壹組對稱的神仙樂園,輕歌曼舞。這個洞穴結構嚴謹,雕刻技藝精湛,尤其是外墻的大型雕刻和天花板上的飛雕,是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
北朝晚期響堂山有11個洞穴,其中南響堂7個,北響堂4個。北齊石窟中有許多仿木石窟,包括南香堂的3號、7號石窟和北香堂的2號、3號石窟。窟前四柱三開間的石窟上方,有大盆、芭蕉葉、剎桿、焰珠,形成塔形石窟,特色鮮明。洞內兩側雕有八角形蓮花柱,洞額飾有精美的佛塔和飛天,洞側壁淺刻有精美的金銀花圖案,使整體外觀華麗。香堂第二窟檐上雕刻的五間店鋪是石窟建築的唯壹實例,是研究北朝建築的不可多得的資料。
響堂山歷史簡介
響堂山保留了大量的摩崖石刻,是北齊最重要的碑刻地之壹。有天同四年(568)至武平三年(公元572年)金昌縣開國元勛唐勇撰寫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維摩詰經》、《彌勒佛經》、《易經》、《勝利經》、《唐勇經碑》等刻本。北齊時,定都葉(河北臨漳縣西南)、晉陽(今山西太原)。孤山位於太行山八大名山之壹的交口山。它有美麗的風景和極好的石頭。提倡佛教的北齊皇帝高楊下令在這裏挖掘石窟、宮殿和寺廟,以便他在晉陽和葉之間旅行時避暑、遊玩和拜佛。現在,皇帝的宮殿早已消失,寺廟已是壹片廢墟,但巖壁上雕刻的壁龕卻保存了下來。北齊以後,隋、唐、明挖了六個窯洞,規模都不大,雕刻裝飾簡單。此外,北齊時期洞穴內外的巖壁上已雕刻了許多雕像龕,其中隋代有近50個龕,最早是在皇四年(公元584年),唐代約有300個龕,多為吳周時期。兩個石窟都有附屬建築。北響堂石窟下的卓羅基寺遺址占地7000平方米,包括宋塔、經莊,以及宋代至民國的石碑和雕像。向塘石窟附近有宋寶塔、亭臺樓閣。1986年,南響堂石窟外檐清理完畢,第二窟外露出隋代廬山石窟紀念碑。是關於響堂山石窟建造歷史的重要發現,記錄了北周時期石窟奠基、消亡等重要事件。1957,香堂寺文物保護中心成立。從1981到1982,邯鄲與峰峰礦區合作,對石窟進行了全面調查,建立了資料檔案,先後對石窟的壁和殿進行了修復。南香堂石窟的維修始於1989。響堂山石窟,佛像、花卉雕刻精美,其雕刻技藝是承前啟後的紐帶。它們是中國石窟史上由大同雲岡向洛陽龍門過渡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研究佛教、建築、雕塑、書法、繪畫的重要寶庫之壹。
由於設備原因,無法近距離展現石窟佛像的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