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南陽縣有個楊二相公,精通各種武藝。他能用雙肩扛起糧船,這時,糧船上的幾百個士兵壹齊用竹篙撐船,結果是竹篙壹觸地就壹寸寸地劈裂折斷了。楊二相公因此聞名壹時,帶著門徒在常州傳教。每次到演武場傳授槍棒技藝,觀看的人都擠成了人墻。
忽然有壹天,有壹個行動遲緩、彎腰駝背、咳嗽不停的賣蒜老人,在壹旁斜眼看著,並且恥笑他們。眾人很吃驚,跑去告訴了楊二相公。
楊二相公大怒,把老人叫到面前,用拳頭擊磚墻,壹拳打進去壹尺多,然後以輕蔑的語氣對老人說:“妳能做到嗎?”老人說:“妳能打墻,卻不能打人。”楊二相公更加惱怒,古詩百^科罵道:“妳這個老家夥能經得住我打嗎?打死了可不要埋怨我!”
老人笑著說:“我已經到了快要死的年紀了,能夠以死來成就妳的名聲,死了又有什麽可埋怨的呢?”於是他們邀集眾人作證,當場寫下了生死文書。
老人讓楊二相公休養了三天以後,自己把自己綁在樹上,解開衣襟袒露出胸腹,讓姓楊的來打。楊二相公特意從十步之外做好架式,沖過來奮力壹擊。
老人默默無聲,壹點事也沒有,卻只見楊二相公雙膝跪下,叩頭說:“後生知道有罪了。”然後再拔自己的拳頭,卻已經夾在老人腹中,牢不可動。他哀求了很長時間,老人才鼓起腹部放開他,壹下子又把他跌出壹石橋遠。
老人把蒜搭在肩上,慢慢走了,始終不肯把姓名告訴人們。
原文:
南陽縣有楊二相公者,精於拳勇。能以兩肩負兩船而起,旗丁數百以篙刺之,篙所觸處,寸寸折裂.以此名重壹時,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忽壹日,有賣蒜叟,龍鐘傴僂,咳嗽不絕聲,旁睨而揶揄之。
眾大駭,走告楊。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墻,陷入尺許,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墻,不能打人。”楊愈怒罵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壹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廣約眾人,寫立誓劵。
令楊養息三日,老人自縛於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於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壹石橋外矣。
老人徐徐負蒜而歸,卒不肯告人姓氏。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壹,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於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袁枚致力為文,著述頗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從事詩文壹著述,編詩話發現人才,獎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
創作背景
《賣蒜老叟》講述的是這樣壹個道理:千萬不要因為有壹點成績,有壹些人誇獎妳,妳就以為自己當世無雙了。要時刻虛心求教,不要目中無人。要知道,強中自有強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要時刻記住只有不斷努力才會戰勝別人。
百度百科—賣蒜老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