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鼓詞是青田流行的民間藝術品種,由隋唐的“變文”演變而來,壹直流傳到明清。青田,俗稱“歌詞”,用當地方言演唱,演唱者多為盲人。青田鼓詞分布在縣內從鎮埠鄉到文溪鎮東岸,鼓詞藝人約300人。青田鼓詞的說唱形式仍與明清、民國時期相似,但形式已趨於簡化。鼓詞由壹人表演,以唱為主,說為輔,結合說唱。詞語表達多為七個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道具簡單,節奏整齊,板塊變化豐富。青田鼓詞可分為“平詞”和“大詞”。2007年,青田鼓詞被麗水市列入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申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重視的青田鼓詞大膽走出“閨房”,進入公眾視野。
青田魚燈
魚燈是青田最傳統、最具代表性、最具地方特色的花燈舞,也是浙江省青田魚燈舞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表演。青田魚燈歷史悠久,道具制作精美,栩栩如生,伴奏音樂鏗鏘有力,舞蹈動作粗獷奔放,表演風格熱烈樸實。青田魚燈表演時,“紅珍珠”為領隊,每人手裏拿著壹個魚燈。頓時,鑼鼓喧天,燈火輝煌,歡呼聲如雷,場面壯闊。目前,青田已組建了20多個不同流派、不同年齡、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魚燈表演團隊。青田魚燈多次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第五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第十三屆“群星獎”等國內外民間藝術交流,取得優異成績,故被譽為“天下第壹魚”。
青田龍舟節
賽龍舟,青田俗稱“劃龍舟”、“鬥龍舟”,相傳始於明代,興盛於民國。清代康熙版《青田縣誌》中有活動記錄。青田龍舟節是甌江下遊20公裏附近水域村民慶祝端午節的重要節日。活動時間為每年農歷五月初壹至初五,活動壹般分為三個部分,即:壹、祭祀神佛。龍舟下水前,先去各大雄寶殿做香,遊時在江面上分發香,下午太陽落山時再回到各大雄寶殿收香。意在祈求佛祖“賜平安”;第二是遊戲性能。龍舟“下水”後,伴著鑼鼓聲在江面上遊弋。時不時畫“龍門陣”和“河龍戲水”。劃槳的人壹邊劃著槳,壹邊唱著龍船號角聲,岸上的觀眾也同時和聲。第三是賽龍舟。兩條龍舟順流而下的速度壹般在1000m左右。此時鑼鼓喧天,兩槳擊水如飛,觀眾震天動地。場面十分熱烈。這樣的比賽每天至少舉行10次。
當地習俗和慣例
青田華僑淳樸,重人情。他們大多把美好的祝願寄托在華僑身上,表達對鄉親們的深情厚誼。村民出國,親戚朋友送禮物叫“送行”。出國前,人們要求抽簽,稱之為“抽簽”。上車前,他們喝了壹碗紅棗蓮子湯。紅棗意為“紅早”,蓮子意為“蓮子”,祝其前程似錦。上車就送橘子。橙子與根諧音,表示不忘根。橙子接近吉,代表好運。青田華僑習俗送東西表達感情,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千絲巖景區2001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區。位於青田縣山口鎮,距縣城約7公裏,是青田縣三大組團城市之壹。山谷呈東西走向,三面環山,入口朝南,山體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景區內有千絲潭、天梯、天門、羅漢壁、遊園、陰陽床、蛙石、蛙洞、司前橋、司前寺等近20處景觀。其中,司前瀑布最具特色,落差約28米。瀑布口突出的巖石分成兩股溪流,從高處流下,撞擊山石,形成無數紐帶,故稱“司前瀑布”。司前瀑布飛流直下,形成司前湖,平均深度約2米,面積約200平方米,呈半圓形,水質達到國家壹類飲用水標準。靠近司前瀑布東面的是天門嶺和羅漢壁。天門由天梯和天門組成。天梯陡峭而立,有148級臺階。天門很窄,壹個人可以側身通過。羅漢墻高約150米,寬約120米。十八尊羅漢像矗立在巖壁的腰部,由藝術家林耀光用花崗巖雕刻而成。司前廟群包括觀音閣、公戶廟和媽祖廟群,建築各異,生動地體現了青田石。遊園由兩部分組成,分布在小平坑兩側,東有醉園,西有,總面積1,000平方米。銀月池旁邊的醉園被紫來洞所環繞,紫來洞是由沿著壹座山堆砌而成的。這裏山奇、石奇、水奇,加上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與自然景觀融為壹體。千絲巖屬於花崗巖巖性。中生代地殼隆升過程中,發生地質斷層,山體受張性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造成斷層,水沿斷層面長期侵蝕。由於地形地貌和地質斷層的發育,前寺灘山體受張性斷裂帶控制,相互排斥,產生斷層。在流水的長期侵蝕下,久而久之,水流沿著斷層面傾瀉而下,形成瀑布景觀。千絲巖景區入口處的“千絲巖”二字由我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在景區題寫“羅漢壁”二字。石門洞石門洞景區位於浙江省中南部青田縣境內,金麗文奇山秀水旅遊線中段,距浙江省三大旅遊網絡中心之壹的溫州僅86公裏,距青田縣城365,438+0公裏,距麗水市區40公裏。金溫鐵路、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石門洞於1963年被定為浙江省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於1985年被列為浙江省第壹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於1991年被林業部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於2001年被列為浙江省第壹批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規劃總面積71.34平方公裏,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5.64平方公裏。分為石門瀑布、大紫景區、石鼓草海景區三個景區,以及西部海口鎮高沙村、東部川遼石勒村、330國道與金溫鐵路之間的甌江大溪風景帶、連接太子景區與西固草海景區的山林風景帶等“三區兩帶”。景區性質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依山傍水,以甌江上的洞瀑、摩崖石刻、美麗的高山草甸為特色,集人文古跡與山林野趣於壹體,適宜休閑觀光、避暑度假。石門洞是浙江東南沿海的壹個地層分區,以中生代火山巖的特殊發育為特征。是壹套以酸性流紋巖和凝灰巖為主要巖性的巨厚噴發巖,夾中基性陸相火山巖。地質構造以斷層為主,褶皺不發育。景區地貌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大溪北部為括蒼山脈,大溪南部為東貢山脈。這壹帶大部分是東宮山脈的壹部分,是浙江省最高的地貌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因為切割激烈,地形復雜,大多是海拔700-800米的低山,山坡坡度在25度以上。北部的大溪谷灘多,江面寬200-400米,海拔只有20米。景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降水豐富。而且縱向差異明顯。蔣斌入口至石鼓湖景區年平均氣溫約為18℃,年平均降水量為1480毫米..水文溪流多山坑瀑布,水質為國家壹類地表飲用水標準。甌江大溪年均徑流量約200億立方米,水質在國家地表飲用水二類標準以上,植被森林覆蓋率達到94%。石門洞的特點是峰巒疊嶂,瀑布高懸,溪水清澈,樹木蔥郁。它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富。石門瀑布令人嘆為觀止。五大瀑布各具特色,氣勢磅礴。最低壹級在112.5米的高度從懸崖上傾瀉而下,稱為“天泉”、“聖水”。瀑布下,龍潭涵三畝,碧如青天。石門洞入口如玉帶,岐山、孤山對門,群山環抱,林木蔥郁。南朝宋時,山水詩傳入,永嘉太守謝靈運尋秘勝。第壹次遊覽石門洞後,成為“吳棟第壹勝”,後被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十二洞。李白、王安石、湯顯祖、阮元、袁枚、朱彜尊、郭沫若等名人和當代作家都曾贊美過石門洞,留下了優美的詩篇,形成了117幅摩崖石刻,鄭篆、朱、等書法作品異彩紛呈,使石門洞成為浙江省摩崖石刻密度最高的景點之壹。石門洞至今仍是被明宗祖譽為“渡江無雙,開國第壹”的佛教名師劉基求學的地方。劉基讀書處的舊址在地面上,劉文成公祠依然如故。附近還有現代陳城的靈遊寺、歇克堂、觀音閣、石門山莊等古跡,以及佛床、青雲梯、軒轅山、通風洞等50個景點。太子頂景區位於海拔700多種山峰之巔。是登山、健身、探險、好奇的好去處。石鼓草海是江南少有的高山草甸風光,森林好,野生植物豐富多彩,花草多,高山氣候涼爽。這裏是避暑勝地,也是冬天賞雪的好地方。石門洞外,大溪風景帶,溪水清澈,沙灘秀麗,曲溪灣,兩岸綠樹成蔭。從聖井王子到石鼓草海山林的風景帶猶如壹條風景長廊,充滿了野趣,是山野典型的觀光生態遊憩帶。石門洞景區已編制為總體規劃,近年來被列為青田縣旅遊發展的重點。旅遊步道的改造和石門洞賓館的建設,提高了接待能力。但景區門前,主要是林業部門管理,有很多林業經濟活動。水、電、衛生、購物等基礎接待設施較差,與高品位資源不相稱,影響了旅遊業的綜合效益。目前遊客總數只有7萬人左右。今後要理順體制,加強景區建設的統壹領導。大力宣傳,加快項目建設實施,維護生態平衡,把石門洞建成浙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區。九灣仙霞景區九灣仙霞在1999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區和縣級景區,距縣城約45公裏。九灣仙霞是典型的水蝕峽谷。呈V字形,全長8公裏,總面積約5.3平方公裏。峽谷主要以其巖石、洞穴、池塘、瀑布和巖壁而聞名。景區內有100多個天然水池,其中4-5米深的有3個,2000多平方米,1-3米深的不計其數,面積30多平方米。它們被稱為“天然遊泳池”和“天然河床”。水池周圍有很多種奇石,如鱷魚石、石凳、石屋等。其中最奇特的景觀是“氣動石”、天門峽和天然河床。氣動石位於山的最高點。它高約2米,橢圓形,重約5噸。人們可以用手搖它,但它永遠不會掉下來。天門峽高約7米,寬約50厘米。沿石碑進入,轉折處寬約30厘米。再往前走,是可容納10多人的天然洞穴,有三塊石頭組成的“三柱”景觀。天然河床位於九灣仙霞底部,全長約10000米,平均寬度約70米。水從西向東流。峽谷的河床由兩塊天然巖壁組成,巖壁光滑,中間略凹。上下巖壁的高差約為1.5m..上部巖壁約1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有積水,最深處約0.5米,像天然板塊。水順著巖壁流下,就像壹個天然的滑梯。巖壁高約1.5m,寬約1m,坡度約45度,光滑。下層巖壁面積約2000平方米,中間略有凹陷,最深處約1米,中間有積水。峽谷內溪流水質清澈,達到國家壹級飲用水標準。九灣仙霞是壹條北西-東南方向的巖石斷裂,產生於中生代地殼隆升過程中。它的形成是因為王鎮港的支流張村塬的水面受到水流的侵蝕。此外,地表隆起程度和巖性也有很大差異。峽谷中質地堅硬的流紋巖受到流水的嚴重侵蝕和磨損,表面變得異常光滑。由於出水流道狹窄,坡度較大,流水的沖刷力和攜帶力增大,河道基巖裸露,卵石、細砂沈積,大石塊堆積,形成水滑道斜坡、天然河床等地質景觀。基巖石壁和各種大型象形文字等風景奇觀是由巖石崩塌形成的,如氣動石和天門峽。景區四周懸崖峭壁,風景秀麗,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竹林為主。山裏花多草多,河下遊彩石遍地,有紅、黃、藍、白四種顏色。如果飄起來,就會五彩繽紛,春夏秋冬的景色都不壹樣。九門寨九門寨被評為縣級景區,位於青田縣高湖鎮,距縣城18公裏左右。它被稱為“青田九寨溝”,屬於長帶狀山谷型旅遊目的地。景區以朝聖門、天鵝門、石佛門等九個門命名。景區內群山挺立,行走其間令人嘆為觀止,如入重山門。九門寨的大門,也被稱為大乘門,由四根大柱子支撐著壹個水平的牌匾組成。橫匾上刻著“九門齋”二字,正面是蘇軾題寫,北面是費孝通。寨門矗立在壹個空曠的廣場上,面積約400×50平方米,遠遠望去氣勢磅礴。進寨門,經第二朝門、第三禦壁門,即至壹岔路口,通往東面的石佛壇(經石佛門、仙生門、都生門),北面的石鵝坑(經天鵝門、天池門、順天門)。九門寨起於內峰坑口川遼港,沿內峰坑口深入坑口自然村附近,全長約12公裏,面積約10平方公裏。九門寨景區,山澗迂回險要,峽谷幽深陡峭,峰巒穿插。自古有“三十六橫,七十二彎”之說。其中,石佛壇是最有特色的壹個。石佛壇未經審查而建,1841年重修,1907年重修。石佛壇以“觀音巖山”石筍聞名,石筍高約30米。更有意思的是,石筍間有壹棵周長為1米的橄欖樹,矗立在殿中,直插雲霄。人們說:“寺中有巖,巖中有佛,巖上建寺,巖為佛靈”。九門寨由於前期地殼運動的擡升和山川流水的切割,呈現出山陡谷深、山連綿的特點。地層主要分布在中生代火山沈積巖中,屬於侏羅紀湯獅山群的流紋質凝灰巖。這裏的山峰有的氣勢磅礴,有的筆直陡峭,有的平緩圓潤,有的像雄獅,有的像展翅的雄鷹。當地人根據山形,流傳下了吻龜、恐龍求法、蓬萊盆景等美麗的故事。當地民間流傳著這樣壹個傳說:古時候,天鵝奉王母娘娘之命,遍尋人間勝景,飛遍江南萬裏山河,最後選擇了九門寨,在那裏修身養性,歇息歇息,再也沒有回到天府。為了懲罰她,太後在這裏設了九法。後來不知道哪個朝代誰在這裏建的村。相傳古時候有個商人在“觀音巖山”住宿,夢見觀音出現。後來在大嶼山巖壁上看到觀音畫像,商人喜出望外,頂禮膜拜。幾年後,在玉山巖上建了壹座廟,名為“石佛壇”,香火漸盛。此外,佛光在寺廟祭壇前閃爍,至今仍是千古之謎。於是就有了人間仙境九門寨。太和山,原名“青田山”,位於縣城北部,是青田縣人民的城市公園。因古代棲息的白鶴眾多而得名,是典型的低山地貌。太和山以古松奇石為特色,已被列入麗水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級旅遊區。太和山主峰海拔144.1米,山坡巖石廣泛裸露,古松奇石眾多,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古松的奇石、摩崖石刻和古寺亭是太和山的特色。太和古松的薄皮高產馬尾松絕大多數是松科植物。太和山的巖石奇特,有混峰、公雞巖、孝子巖等象形巖石。其中,混峰位於太和山頂,主體巖體相對裸露,形似方章,剪成十字狀,為節理地質構造的巨巖。古代遊客曾遊覽太和山,發現古松與巖石密切相關。其中,“宋富石”、“石”等碑刻,正是這裏和奇石的真實寫照。太和山崖碑刻50余處,有題、詩、像,有正字、書法、書法、書法等各種書法。有陳的《混元豐》、《劍試石》、《昌松碣石》等碑文和現代人的《煙雨松鶴》、沙孟海的《太和勝景》、張愛萍的《秀美山川》、蘇羽的《飾關山》、艾青的《印月池》等。最有特色的是混元豐東南壁上刻的“陽”。它類似於普陀山楊誌寺的觀音像,雕刻於明朝萬歷三十六年(1608)。如此巨大的楊誌觀音像在我省是罕見的。環翠寺是青田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環翠寺、大乘殿、三層殿(童淵殿、三關殿、臥佛殿)等。建於明末清初,歷經毀建。劉成義伯廟是何成在青田紀念劉基的唯壹活動場所。建於明嘉靖十年(1531),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太和山有10余座亭臺樓閣,如斜橋亭、濺玉亭、問鶴亭、聽濤亭等,其中最早的是斜橋亭,為紀念南朝詩人謝靈運而建。這個亭子是不經審查而建的,清同治元年被兵破壞。同治十二年重修,平方形建築面積25平方米。太和山由中生代白堊紀花崗巖組成,是地殼隆升和南側甌江強流水作用形成的。劍試石是花崗巖節理經流水長期侵蝕而成,其他象形如白鶴洞、盤龍洞等是崩塌豎立而成。相傳唐朝時,葉發山在此煉丹試劍,達成目的後跨鶴升天,被道教稱為“青天洞”,是道教36小洞天中的第30洞。明清時期,混元書院、瑞龍書院、辛集書院、正壹派書院都設在這裏。秀美的山水和歷代的開發,讓太和山文化豐富起來,成為青田文化的“根”。青田因太和山腳下有壹片青芝地而得名“青田”,縣城因太和山腳下而得名“鶴城”。1981年,太和山被辟為縣城公園。在青田華僑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不斷修繕開發,景觀更加豐富,形成了謝橋春晚、丹山濺玉、仙鄉鶴問、環翠孕秀、撫松聽濤、易露珠落、雜劍試、望江蕭墅等八大風格各異的景點。太和山位於青田縣縣衙駐地北部,西與昆山接壤,東與塔山接壤。
[編輯此段]青田特產
青田石雕青田石雕是用青田石雕刻而成的藝術品。它以優美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藝受到人們的喜愛,是以石頭為材料雕刻而成的藝術品。它以優美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藝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被譽為“石頭上的刺繡”,令人嘆為觀止。青田石雕是中國傳統石雕藝術寶庫中的壹顆璀璨明珠,歷史悠久。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作品是浙江博物館珍藏的出土文物——六朝時期用的青田石雕睡豬。作品線條簡練,造型古樸,形神兼備,藝術上可見漢魏風格,青田石雕在唐宋時期有較大發展。從龍泉雙塔發現的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雕塑來看,說明唐代青田石雕的題材和技法有所突破。到了宋代,青田石雕刻吸收了“巧玉”的工藝,運用了“因勢利導”和“用色巧妙”的技巧,發揮了青田石本身的石色、石質和可雕性的優勢,開創了“多層次雕刻”技法的先河。多層次雕刻是青田石雕的壹大特色。細膩的描繪和復雜的處理是任何玉雕都難以做到的。元明時期,趙子昂、文鵬等文人將青田石應用於篆刻,拓寬了石雕的藝術範疇。清代和民國初年,青田石雕作為江南名品多次被選為貢品。80壽誕之際,大臣們用青田石雕制作了壹套(60枚)“寶典福書”印章作為生日禮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隨著遠洋貿易的開放,青田石雕遠銷英國、美國、法國,參加過巴黎運動會、巴拿馬太平洋運動會、美國聖路易斯博覽會等多項國際比賽。宣彤第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召開的南洋勸導會上獲得銀獎。建國後,青田石雕發展迅速。目前石雕從業人員壹萬多人,年產值數億元。他們的作品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青田石雕技術力量雄厚,擁有100多名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藝術家和壹大批具有自身藝術特色的中青年石雕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其代表作被國內外許多收藏單位和有識之士收藏。青田石雕多次入選外國領導人國禮。青田石,地質學上稱為“葉蠟石”,是壹種耐高溫的礦物。並不是所有的葉蠟石都可以用來雕刻,但最好的葉蠟石可以用來雕刻,只占總數的不到1%。青田石色彩豐富,光澤光滑,質地細膩,硬度適中,雕刻性強。青田石雕制作的作品色彩鮮艷,雕刻精美,晶瑩如玉,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青田石英鐘的分子結構均勻精細,刻線可以細到頭發絲而不斷裂,以此來做印章。印章切割時刀具整齊光滑,印章長時間不會損傷邊緣,使印刷油不易滲入印刷體內。青田石儲量豐富,分布在山口、房山、石門頭、塘沽、山炮、白巖、嶺頭、稷山、周村、下堡等十幾個鄉鎮。主產地為山口鎮至房山鄉,壹般稱為山口葉蠟石礦。質量倍增,出了很多名石。經營礦區有窯土、丹紅、風門、白楊、老樹坪。青田石種類繁多,著名的典型品種有100多個。命名方法有產地命名法、石色命名法、石紋命名法、花紋命名法,最貴的壹種。青花的是周村產的淡凍、綠門、蘭青田、竹葉青;黃色的是豐門產的銀杏、羊脂白,白燕產的北山水晶;紅色的是鳳門生產的朱砂果凍、石榴紅、美人紅、豬肝紅;藍色的是鳳門出品的藍帶、藍星、藍青天;綠色的是百洋產的芥菜綠和山寶產的青田綠;棕色的是稷山產的紅木涼粉,封門產的紅木涼粉和醬油青田;黑色有封門出品的黑青田;有封門產的三色,五色,丹紅產的五色。青田石質量差得遠,油性凍石為上品,細膩有光澤但不凍為中品,粗糙無光澤為下品。單色凍石應該是無雜質、無裂紋的上品,石頭基本純凈、細膩、有光澤、無裂紋的為中品,石頭粗糙、光水不足的為次品。單色混搭凍路、凍斑或類似色調,只要和諧協調,也是上品。顏色,應以色澤美觀、色澤順滑、質地細膩、無裂紋為中品,色澤灰暗、顏色雜亂、質地粗糙或有明顯裂紋為次品。壹些頑石帶凍石,如果能構成作品也是上品。壹般來說,評價青田石雕作品,首先映入妳眼簾的是造型,其次是石材質量和顏色,然後才是題材內容和技法。壹件好的石雕作品應該是構思新穎、造型優美、石色運用巧妙、石質上乘、描寫周到、技藝精湛的結合體。青田縣周曉山是壹座高山,山地資源豐富。當地農民充分利用這壹優勢發展山羊養殖,已有多年養殖經驗。小洲山鄉的高山羊都是傳統野外飼養,所有的羊都以天然雜草為食,肉質細嫩無味。同時,通過優質綿羊品種波爾山羊的事業,不斷優化綿羊品種。目前,小山鄉養羊已初具規模,覆蓋全鄉9個行政村67戶,主要集中在新建村、上山路村、西平村。甌江鯰魚甌江是鯰魚的故鄉。鯰魚是國家壹級保護魚類。我國目前僅甌江就有100多只,主要生活在青田的石門灘、直溪灘、沙灣灘、十裏灘。甲魚,長得像巨龜,比甲魚重二三十倍。鯰魚力氣大,能擡船,能載人過河,能拉人下水。鯰魚白天躺在水下,晚上出去覓食。繁殖力不強,卵產在河邊的沙地上。產仔後,為了不留痕跡,母鯰魚從四五米外的沙灘上如箭壹般跳入河中。場面十分壯觀。但百年壹遇,難得壹見。鯰魚肉呈膠狀,夏天自然變成果凍。其食用價值在猴腦、熊掌之上,但禁止食用。傳說買放生大鯢可以消除疾病和災難,所以買放生大鯢也是青田的壹大習俗。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壹,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山茶油是從山茶籽中提取的壹種優質食用油。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不含芥酸。與其他食用油相比,更耐儲存,不易酸敗。食用茶油不僅不增加人體膽固醇,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還具有減肥、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等保健功能。青田縣擁有油茶21.4萬畝,居全省第壹,被譽為“浙南油庫”。青田縣栽培楊梅歷史悠久。據清光緒《青田縣誌》記載,楊梅有紅、紫、白三種。紅的比白的好,紫的比紅的好,最好產季節性的洞穴。有夏坑李、魁石李、茶山李、黑炭李等傳統品種,其中魁石李成熟早,夏坑李品質最好,享有盛譽。青田縣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楊梅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近年來,楊梅作為該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展品種,取得了快速發展。全縣楊梅總面積已達3.2萬畝,現居全縣水果第二位。它將成為新的農業支柱產業。“何山”牌楊梅采自青田縣重點優質楊梅基地。經過選果、包裝、上市,有“楊梅秀”之美譽,色澤鮮艷,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流涎欲滴。品質高、果大、味美,深受消費者喜愛。生活心理學。
希望對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