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劉邦寫了壹首只有三句的詩,為何會沒有第四句?

劉邦寫了壹首只有三句的詩,為何會沒有第四句?

在我們的印象中,詩歌壹般都至少是四句。就算在遠古時期,壹開始的詩歌,至少也是四句,比如?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就算是在劉邦那個時代,壹首簡單的詩歌,也至少是四句。比如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也是四句。

但是劉邦寫的《大風歌》,卻只有三句,讓人覺得非常遺憾。

那麽,劉邦為什麽只寫了壹首三句的詩歌呢?有沒有第四句呢?如果有第四句,那麽第四句是什麽呢?他為什麽沒有寫出來呢?

我認為,劉邦想寫的這首《大風歌》,肯定是有第四句的。確實也是有難以言說的原因,最終他沒有完整地寫出來。那麽,這個難以言說的原因是什麽呢?

我們先來分析壹下劉邦寫的這首《大風歌》的這三句。

第壹句?大風起兮雲飛揚?,講的是天下大勢。就是說當時處於秦朝末年,由於秦朝的暴政,造成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接著各地農民起義軍紛紛響應,六國舊諸侯後代,也趁機招募軍隊,想要復國。因此壹時間天下大亂,群雄逐鹿。這裏劉邦講的是壹個背景。這壹句,相當於詩歌中的?起?。

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講的是劉邦打天下的過程。雖然劉邦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實際上非常狼狽,整天被項羽打得疲於奔命。但不管怎麽說,他最終取得了勝利。取得了勝利,自然就應該嘚瑟壹下。?威加海內?,衣錦還鄉。在那個年代,禮教的價值觀還沒有建立起來,?衣錦還鄉?就是成功的標誌。項羽說,要是發達了不回故鄉,如?錦衣夜行?。劉邦當然也得來這麽壹出,回故鄉去嘚瑟壹下。這壹句,相當於詩歌寫作的?承?。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講的是天下雖然打下來了,但是並不表明就很太平了。項羽當年就打下了江山,可是接著大家就反叛。他劉邦現在也打下了江山,但說老實話,他劉邦還不如當年的項羽。因為由於劉邦壹直打敗仗,相當於這江山是韓信、彭越、英布等人打下來的。劉邦只有把他們消滅了,他心裏才踏實。於是,他掀起了壹場?殺功臣?的運動。結果把韓信、彭越、英布這些大臣都殺光了。

但是,殺光以後,卻並不讓劉邦心裏平靜。因為在他打江山的過程中,他清楚地知道,只有韓信這樣的人,才確實是能戰善戰的。要讓身邊那些發小哥們兒,比如樊噲、周勃、曹參、灌嬰等人來保江山,顯然是不可能的。

前不久,劉邦剛和匈奴打了壹仗,結果被圍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這事充分證明,沒有韓信等人,他確實很難保住江山。所以,新的憂慮又起來了。

這壹句,在詩歌寫作中,相當於是?轉?。

轉?以後,詩歌其實還沒有寫完,還有壹句?合?。而且,很顯然,劉邦確實也需要來壹句?合?。

對於劉邦來說,打下江山,只是萬裏長征走完第壹步,接著是保江山的問題。只有把江山保住了,並順利延續下去,壹世二世乃至萬世,他的目標才算達到了。這樣?合?,才算?合?得漂亮。

但實際上,劉邦想要實現這個?合?,卻非常困難。除了沒有人能為他守住江山以外,還有壹件事讓他憂慮不已。就是他的太子劉盈,能不能把江山傳下去。

他壹直對劉盈不滿意,想要換壹個太子,讓劉如意當接班人。

但是,讓劉如意當接班人,其實也不是更好的選擇。壹來,呂後在朝中的實力太強大,很多老臣都支持他。二來劉如意又太年幼,戚夫人除了會跳舞外,似乎別的又不行。究竟該選劉盈為接班人,還是選劉如意為接班人,他其實壹直舉棋不定。如果接班人不落實,很難保證江山能夠延續下去。

而這壹點,甚至是比無猛士守四方,更讓他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