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作家、詩人有哪些?
王波
王波(650-676),字子安,隋末大學者王通之孫,“初唐四傑”之首。《舊唐書》中有壹個故事,說他“六歲即成作家,立意不滯,愛英邁”。雖然他死得早,留下的詩也不多,但只有“然而,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仍然是我們的鄰居”足以確立他在初唐的地位。他的駢文《王騰亭序》中“夕陽寂寞齊飛,秋水* * *天壹色”的名句流傳千古。
宋·文誌
宋文誌(?—710),汾州(今汾陽)人,武則天時期的宮廷詩人。相傳武則天曾在朝會上令群臣爭詩,東方秋詩第壹。武則天賜了壹件錦袍,讀了宋的詩,大加贊賞。他把這件東方裘錦袍送給宋,可見宋在宮廷詩壇的名氣。他和沈全啟寫的詩講究格律,被稱為“沈宋”體,文人爭相模仿。唐代‘詩’的調性到此為止。
王偉
王維(701—761)太原齊(今祁縣)人,父親遷居(今永濟市西),故名河東人。後官至尚書右丞,稱為。王維的詩以五言律和絕句著稱。他的五七言絕句和李白壹樣,都是唐朝的遺言。
他早期的詩歌充滿了進取精神,如《青春之旅》中少年遊俠昂揚的姿態,充滿了浪漫情調。後來經歷仕途沈浮,篤信佛教,以山水田園詩為主,寄托閑情,以禪定求悟,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此外,他還擅長繪畫,如《松樹林裏的月光,小溪裏的水晶石》和《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使到邊疆》)。這樣清新動感的句子,幾代人都印象深刻,連杜甫都稱贊王維是“王右丞”。
長嶺
王昌齡(約698-757),太原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後來學了不少宏字。但他壹生仕途並不明顯,多在地方任職。他的詩以邊塞詩最為著名,代表作有《從軍》《出塞》。其中《堡壘》被認為是唐朝的傑作,王昌齡也被稱為“七絕大師”。
王誌煥
與王昌齡、高適同時代的王之渙(688-742),因官遷,隨家人晉陽(今太原)遷至絳縣(今新疆)。《全唐詩》中只有王之渙的6首詩,只有他的《蒼鷺樓》、《山遮白日》、《滄海桑田》。“登上壹層樓梯,妳就能開闊妳的視野三百英裏”和“涼州詞”“黃河遠在白雲之上,萬仞山的壹座孤城。強弟何須怨楊柳?“春風不過玉門關”和“畫壁旗亭”的故事已經足夠不朽了。
王翰
太原人王翰,生卒年不詳,也是當時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涼州詞》傳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應即時催。醉臥沙場,君不笑,古已數戰。”悲壯情懷,千古感動。
陸倫
陸倫(約737- 799),字雲煙,大理十才子之壹,河蚌鋪(今山西永吉縣)人。他繼承了唐詩的韻味,也因寫邊塞詩而聞名。《與張仆射》等名篇:“林中黑,風吹草動,將軍試夜射。第二天早上,他發現他的白色羽箭,深深地插在堅硬的巖石上”;“在昏暗的月光下,野鵝在飛翔,韃靼人的首領在黑暗中逃竄。我們追著他們,馬的負擔很輕,雪的負擔在我們的弓和我們的劍”,詩歌的風格是粗糙的,它是微妙的男性。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河東(今永濟)人,唐德宗鎮沅人,後為漢語宏詞學家。因未能參加“永貞革新”,被長期流放南方,先是在永州當司馬,最後死於柳州。柳宗元寫詩學陶謙,與當時的詩風格格不入。他的主要文學地位是由散文確立的,與韓愈齊名,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統帥。他主張學習西漢司馬遷、司馬相如、楊雄的散文,進行自由創新。他的《封建》等議論性文章,《段太尉軼事》等傳記性文章,《捕蛇者》等敘事性文章,《貴州之驢》等諷喻諷刺性文章,《永州八記》等山水遊記都是當時全世界傳唱的。
附:山西歷史名人有哪些?
古代黃帝、舜、禹——運城人
瑤-臨汾人
春秋戰國:荀況韓非(大家)
隋唐五代:王波、王之渙、王維、柳宗元、白居易、文(詩人)
宋元明清:白樸、關漢卿、羅貫中(作家)
春秋戰國:廉頗、藺相如、李牧(文武百官)
秦漢:衛青、霍去病、關羽、張遼、黃旭(文官武將)
隋唐五代:尉遲恭、薛、狄(文武百官)
宋遼金元:司馬光(官)
晉獻公晉文公重耳唐太宗李世民家族,武則天楊玉環(王公、皇親、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