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洛陽白馬寺有什麽介紹?

洛陽白馬寺有什麽介紹?

白馬寺位於洛陽以東約12km處,北臨邙山,南臨洛水。佛塔巍峨,大殿雄偉,林海古樸幽靜。往東不遠處,蒿和榛子的古城墻還斷斷續續地在伊洛平原上,展示著壹個曾經的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壹年(公元68年)。它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壹座由政府正式建立的寺廟。它是起源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中華大地上繁榮發展的第壹個菩提道場。因此,它壹直被佛教界稱為“佛教的源頭”和“祠堂”。“師院”是佛教的發源地,“祖庭”是創始人的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對發展各國人民的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1961年,國務院公布白馬寺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院公布白馬寺為全國重點佛教寺廟。

白馬寺,坐北朝南,是壹個長方形的院落,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門前有壹個寬闊的廣場。寺內主要建築均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後共五殿,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毗盧閣。東西兩側有附屬建築,如鐘、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祠堂、藏經閣、法寶閣等,左右對稱,布局規整。山門前的兩匹石馬,高1.8米,長2.2米,形象溫婉,雕工圓潤。妳可能會問,這兩匹馬和白馬寺的創建歷史有關系嗎?

提到白馬寺,很多遊客都會聯想到“唐僧取經”的故事。其實從時間上看,白馬寺比“唐僧”早560多年。廟前有兩匹石馬,原為宋代太師太保魏先信、尤偉將軍和馬旭的墓前。它們是宋代的兩個優秀石雕。1935左右,主持僧德浩法師重修白馬寺時,將他們遷到山前。山門是壹座牌坊式的休息峰,建於明代。頂部1987翻修,木匾上“白馬寺”二字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三個門口象征著佛教所說的“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槃之門。三個門道都是磚青石券,有的券上刻著手藝人的名字。從字體上看,這塊券石應該是東漢遺物,也是白馬寺現存最早的文物。

中國第壹座古剎是白馬寺;中國第壹古塔是雲起塔;第壹次“向西方學習”始於洛陽;最早來中國的印度和尚住在白馬寺。第壹部梵文佛經《巴耶經》收藏於白馬寺。最早的翻譯道場是白馬寺的涼臺。中國第壹部佛經《四十二章》是在白馬寺翻譯的。中國第壹部佛教法律《警惕僧侶》最早是在白馬寺翻譯的。佛道第壹次紛爭發生在白馬寺。漢高祖朱時興在白馬寺受戒。這十項之首,我們可以稱之為“十古祖”。正是這座“十古祠堂”,使洛陽馬哲寺成為中國伽藍第壹,並在中國佛教史上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