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白
五月的山依然滿是雪,只有寒冷,草看不到草。
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現實中從未見過春天。
士兵們白天在金鼓裏與敵人作戰,晚上睡在馬鞍上。
我希望掛在腰間的劍,能迅速平定邊境,為國效力。
翻譯
五月,山上還下著大雪,只有寒風,根本沒有盛開的花朵。
聽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歌》,以為家鄉到處都是春色,而在這裏,我還沒有看到春色。
白天在金鼓裏與敵人決壹死戰,晚上帶著馬鞍睡覺。
希望能發揮所長,早日平定邊疆,為國家做貢獻。
做出贊賞的評論
“天山五月雪,沒有花只有冷。我聞笛聲柳,未見春色。”前四句說的是五月的山依舊是白雪皚皚,只有壹股寒意,根本沒有花。春天只能在笛子《折柳》中想到,現實中從未見過春天。
從《天山雪》開始,點出“塞下”,寫出邊疆的嚴寒。“五月”是內地炎熱的夏天,但天山依然有雪。但這裏的雪不是飛雪,而是雪。雖然沒有漫天飛舞的雪花(“沒有花”),但我就是覺得涼颼颼的。盛夏和五月沒有花,其他三個季節(尤其是冬天)的寒冷可想而知。所以這兩句話壹輕壹重,用詞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同時“無花”壹詞壹語雙關bloom的意思,與第三句話“吹笛子斷柳”密切相關。“折柳”是宋《折柳》的省名。表面上到處都寫著這句話,實際話外有音,意思是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在笛聲中聽到。花有明有暗,是春色的象征。“無花無柳”,即“春色未見過”。這四句話,意思貫通,壹口氣直下,用詞自然,節奏不拘,如古詩開篇,前人沒有做過。
“肖戰隨金鼓,夜枕玉鞍。”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士兵白天在金鼓裏與敵人決壹死戰,晚上卻枕著馬鞍睡覺。
五六句話緊扣前面的意思,既描述了軍旅生活的緊張。古時候進行曲鳴金鼓,進退有整齊的步伐控制。寫“金鼓”會烘托緊張氣氛,使軍紀嚴肅。光說“肖戰”就是整天行軍打仗。晚上只能抱著馬鞍睡午覺,尤其是軍旅生活的緊張。本來晚上睡在玉鞍上可能更符合部隊的生活習慣。很容易說“抱”不說“枕”,緊張感特別突出。似乎警察壹聲令下,“抱鞍”的人就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這兩句話寫在壹個“黎明”和壹個“夜晚”上,沒有描述壹整天的生活,也是泛泛而談。全篇只有這兩句話是對立的,莊重的形式和嚴肅的內容配合起來增強了表達效果。
“我願意把劍插在腰下,直斬樓蘭。”最後兩句意思是希望掛在腰上的劍能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以上六句都是邊塞生活的艱辛。如果有怨恨,最後兩句突然變了,聲音和語氣突然變了。這裏用的是西漢傅介子的故事。由於樓蘭王(西域名)貪財,多次包庇、殺害出使西域的漢使。傅介子被霍光派往西域斬首樓蘭王,為國建功。這首詩的後兩句表達了邊塞戰士的愛國激情。“願意”和“直截了當”這兩個字語氣堅定,慷慨大方,足以激勵整篇文章。這是這首詩的頂點。
這首詩的結尾氣勢磅礴,鏗鏘有力,這和前面六句的對比是分不開的。沒有這麽硬的背景,表現出這麽突出的精神是不夠的。這首詩之所以極其蒼涼瑰麗,意境渾渾,是因為前六句的鋪墊。壹開口就覺得力不從心。這種寫法類似於“黃沙百戰穿金甲,斷樓蘭不還”這句話。這首詩不僅風格獨特,而且對仗不落俗套,所以是五律之作。
延伸閱讀:李白的故事
李白是中國古代著名詩人,有詩人之譽。
李白祖籍隴西季承。公元701年,他出生在綏野河畔(前蘇聯境內)的壹個商人家裏。五歲時,全家搬到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鄉。
因為父親以做生意為生,家裏的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李白從五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學習。他是壹個非常聰明的男孩。只要教他壹次,他就能學會。到他十歲的時候,他已經能夠讀很多書了。有壹次李白的父親想出遠門,於是告訴他:
“兒子,妳很聰明,也很有成就,但妳要更加努力!”!
李白說:“我知道!”父親走後,李白拿起壹卷《老子》讀了起來。看書,看書,覺得看不懂,腦子膨脹,就跑到外面去玩。走到外面,看到外面的世界如此廣闊,比整天在室內看書還要開心。
李白和他的朋友壹起玩,忘記了父親的忠告和他的學習。
當他父親回來時,他被送進了壹所私立學校。李白聰明,悟性高。王老師角落裏的書妳看壹遍就能記住,但是妳不會忘記他比壹般學生學得快,基礎比別人好,所以成績突出。但李白活潑好動,常常坐不住。
有壹天上課,他趁老公不註意偷偷溜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壹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坐在小溪邊的壹塊大石頭旁邊,手裏拿著壹根鐵杵,來回使勁地、不停地磨著!李白感到很奇怪,連忙上前問道:
“老太婆,妳磨這個幹嘛?”
老婦人回答說;“我要把它磨成針!”
李白又問:“這麽粗的鐵杵磨成針要多久?”
老婆婆對他說:“鐵杵磨成針,工作自然就來了。”只要功夫用在家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鐵杵總有壹天會磨成針,雖然粗。"
李白聽了,恍然大悟。他想,老婆婆說的有道理。這和讀書是壹樣的。世界上有很多好書,但只要妳每天認真讀,十年二十年,總有壹天妳能讀完所有的書!老婆婆的話像壹把重錘砸在李白的心上。他反思了自己過去幾天的行為,覺得自己辜負了父親的期望。
此後,他去了壹所私立學校學習。他決心以杵磨成針的精神激勵自己,加倍努力,好好學習,再也不偷偷跑了。不管王先生留多少作業,他總是認真按時完成。
除此之外,他還加緊閱讀課外書,終於把古代百家的經典全都讀完了。
後來李白到戴天山大明寺求學,寫了壹首詩《訪戴天道道士》,成為他早期的名篇之壹。那時候,他才十幾歲。
由於李白的努力,他終於成為壹個著名的大詩人,被稱為“詩人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