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是作者早期的壹首著名諷喻詩。詩歌描寫了農民冒著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並借婦人的訴說,反映了當時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民生活的困苦。並對自己的“不事農桑”而“吏祿三百石”深感慚愧,表達了他對農民的同情。
主題――本詩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和賦稅的繁重,也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