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雲既不下雨也不發黃。
蕎麥開花早有霜凍。
分為饑餓和殘疾
不忍在歲月中成長。
註釋
(1)稻雲:稻如雲,比喻廣闊的稻田。
(2)蕎麥:蕎麥,植物名稱,其種子可磨成餅或面,也是壹種食物。
(3)空花:在佛教語言中,又叫“空花”。每次病人在虛空中看到了什麽,其實不是,就叫空。在這裏不壹定是佛教語言裏的,但是有意義,指的是壹朵沒有實質的花。
(4)已經分了:我早就知道了。
(5)閏年:即閏年,今年有閏月。
欣賞
詩人把筆觸延伸到廣闊的社會層面,去關心眾生的生存,包括他們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困難和各種社會病理現象。這種自我概念投射的詩歌創作形式在宋代成為壹種普遍現象。從錢鐘書《宋詩選註》來看,梅的田家、和田是壹樣的。
同情眾生疾苦是詩人的道德使命。在楊萬裏的詩中,常常表現出這樣的感情,仿佛在挨餓,在溺死自己。當然,他同情的人可能不會讀他的詩,但詩人或其他知識分子總會讀。如果統治者也明白白居易所說的“欲發慈悲,先從詩中求反諷”,那麽或許就能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處理問題,或許就能拯救百姓。
《悲憫農民》講的是農民因雨水不足、早霜導致收成不好,常年挨餓,但遇到閏年,苦難的歲月感覺更長了。當然,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寫出來。比如稅收問題就是壹個很頭疼的問題。
前兩句扣詩題,稻麥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生存的東西,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是由他們引起的。現在它們因為“無雨”“早霜”而“不太黃”(果實不多),是“空花”。看到這種情況,農民們已經可以預測,今年,壹個家庭,無論大小,都將忍饑挨餓度過“晚年”。既然他們已經依天氣吃飯了,上帝也不會給他們食物,他們只好認命了。這是不能忍的,今年又是壹個月的閏,20歲就“更長”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詩人表達了對農民苦難的同情,為宋代乃至古代農民生活的某壹方面寫下了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