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
農歷二月二十
清明
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自2016年開播以來,受到廣泛關註和喜愛。
於3月23日開播《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在前兩日播出的第六、第七期節目中,我校文學院14級本科生李昊宸沖出預備團和百人團,參與到攻擂資格爭奪賽中。
同為校友
清明時節到了
妳還只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線哥也是……
於是
線哥決定
和大家壹起去開拓壹下
詩詞裏的清明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朝,最先是壹個用來安排農事活動的重要節氣。
西漢《淮南子天文訓》曰:“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此乃清明之來歷。清明節氣在《後漢書》裏被正式列入二十四節氣中。
此時的清明節是標誌著天氣回暖、春耕時節到來的壹個農事節氣,從此人們將擺脫冬日的慵懶,到農田辛勤耕作。
作為節日的清明節是在後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是在人們紀念歷史和融合其他節日的過程中形成的壹個多重主題、多種意義的節日。
壹
緬懷紀念
清明
——趙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壹滴何曾到九泉。
“各紛然”寫出清明祭祖掃墓的普遍情景
“紙灰飛作白蝴蝶”則是對燒紙時灰飛煙滅的生動描寫
“淚血”句則寫出了祭奠人的傷心欲絕
然而,“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這是自古及今的普遍現象
無論生者多麽悲傷
畢竟陰陽乖隔,彼此音訊再無,
他們還得繼續生活下去。
貳
寒食裏的人格信仰與火崇拜
民間傳說寒食禁煙向與介子推有關。
(介子推像)
據說春秋時晉人介子推隨重耳流亡,嘗割股吠主。重耳回國即位,欲重賞從亡者,眾皆擺譜邀功,獨子推不記功名,與母隱匿深山。文公放火燒山,以逼其出山受賞,子推卻至死不出,高風亮節使晉文公深為感佩,為了紀念他,把他隱居的山封為介山,並在介子推難日帶頭吃冷食,同時令天下效行。自此,遂有寒食禁火節俗。
此傳雖然缺乏考據,但表現出先民對介子推精誠奉主和克己辭榮的認同與肯定。故而,清明時節也常常能勾起詩人對自身品格塑造的感慨。
清明二首(其壹)
——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蔔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寒食的另壹種說法是為“變火”而設。在古人的認識中,火也和生物壹樣有新生、強壯、衰老的過程。長期使用同壹種火,就會給人帶來疾疫。
正是由於古人對火的崇拜,才有唐代隆重的禁煙後賜火的改火風俗,才有如此風味的詩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寒食即事
——王昌齡
晉陽寒食地,風俗舊來傳。
雨滅龍蛇火,春生鴻雁天。
泣多流水漲,歌發舞雲旋。
西見之推廟,空為人所憐。
三
踏春出遊
寒食清明,節令當春,景色宜人,正是正是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的美好時節!
對於冬天困守壹隅的民眾來說,正是走出戶外親近自然感受生命律動激發生機的大好時光,故描寫清明出遊踏青的詩歌俯拾即是。
禁火日
——溫庭筠
駘蕩清明日,儲胥小苑東。
舞衫萱草綠,春鬢杏花紅。
馬轡輕銜雪,車衣弱向風。
口愁聞百舌,殘睡正朦朧。
迎著和煦的春風
信馬由韁
徜徉於紅花綠草間
其中的愜意自不必說
出門遊覽
最難得的是有壹二知己
所以,清明能和知己同遊當然要作詩留念:
清明日與友人遊玉粒塘莊
——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雲飄迥野,雨餘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sdfd
線哥搜腸刮肚
在浩瀚詩海裏采擷出二三首應景詩
清明節不出遊
窗外茫茫春雨為伴
看看書、品品詩也不錯呢
妳讀了那些好詩?
歡迎在留言區和線哥分享~
文案:蔡晨
編輯:王瀟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