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山戰役是這場戰役的序幕,但它持續了10天。
大雲山位於新強河以北幾公裏處,海拔960米。它是第九戰區的重要前沿陣地之壹。山頂由4軍1加強營把守,西邊是4軍102師306團,東邊是58軍新編11師1步兵營。戰前,守軍不斷派出小部隊攻擊日軍後方,破壞其交通設施。
日軍11部隊為準備“加作戰”,掩護主力向新墻河以北隱蔽集中展開,占據了大片渡河區域,並命令原屬嶽陽區守軍的第6師團掃蕩大雲山,解除這壹側的威脅。9月7日上午,在航空兵支援下,第6師第23、45聯隊從鐘芳向大雲山北側的鄢陵、詹家橋發起進攻。被守軍阻擋後,他們繞道向東南方向前進。其13統戰部進攻大雲山西側,與守軍102師發生激戰。這時,27軍發現鄂南鹹寧的日軍第40師團調往湘北,判斷是與第6師團的防禦變化。日軍對大雲山的進攻是防禦轉變前的壹次常規進攻。於是在7日18,他命令4軍確保大雲山,命令58軍派兵配合4軍,命令20軍準備從桐城向西進攻日軍,以便在日軍改變防禦時進行打擊。
1941年(民國30年)9月8日至9日,日軍第6師團主力繼續強攻大雲山東側。雖然守軍奮力抵抗,但由於日軍兵力和火力的優勢,他們放棄了大雲山。10時,第六師主力自以為完成掃蕩任務,離開大雲山向桃林方向集結。其13聯隊在甘田、團山坡附近被中國102師、59師阻擊,陷入苦戰。同日,中國58師收復大雲山陣地,增援大雲山的37軍60師也到達戰場。27軍隨後命令新10師、59師、60師包圍並當面殲滅日軍,預定第二天拂曉進攻。11當天,正當這三個師與13統戰激戰之際,從鹹寧西進的日軍第四十師團(由1步兵統戰組成)沖松支隊火速趕到甘田,幫助13統戰撤至草鞋嶺。12至14,中國軍繼續向沖松支隊進攻,雙方在甘田、團山坡狹小區域內展開爭奪,傷亡慘重。此時,第九戰區尚未認定日軍進攻長沙的企圖,仍認為日軍進攻楊林街以北的甘田,是掩護其撤退的行動。例如,薛嶽在14給蔣介石發了壹份電報,說:日軍“掃蕩我大雲山後,杜南新墻河被攪亂。判斷敵在高中後,33師以進為退。”
6月5438+05日,日軍得到剛從贛北趕來的荒木支隊增援,戰鬥異常激烈。這時,第九戰區發現日軍有四個師以上集結在湘北,才發現日軍有向長沙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跡象,隨後二十七軍主力轉移到新墻河以南,大雲山戰役在此結束。
關於大雲山戰役,日軍戰史有如下記述:戰役發動前,11軍“令第6師團橫掃空曠地帶東側的大雲山(海拔1000m)。因為小夜曲山,不僅沒收到多大成效,反而在9月10,導致重慶正規軍四個師。根據作戰部署,該地區被指定為第40師負責清理的開闊地帶。該師從11陸續進入,突然不期而遇上述重慶軍,各部被迫苦戰。15夜,日軍得知這壹情況,立即將荒木支隊投入戰鬥,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磨難。”
新強河地區戰鬥
1941年(民國30年)9月,從各地調往湘北的日軍已全部集結,進入進攻的起始位置。吸取了長沙壹戰兵力分散的教訓,阿南維基把進攻部隊並排部署在狹窄的戰線上,以求深入突破。44個旅和322門火炮和迫擊炮部署在新墻河以北僅20公裏的正面。只派獨立混成旅14旅63旅(葉萍支隊)乘船回湘江以南,攻青山、應天,掩護其右翼,配合正面主戰。部隊進攻出發的具體位置是:14旅第63旅位於嶽陽附近,第4師位於三崗嘴北側,第26旅(棗園支隊)位於慶豐哨所附近,第3師位於京口附近,獨立混編到14旅的第6師和第62步兵旅(江騰支隊)位於草鞋嶺。
新墻河南岸第九戰區守軍為第四軍(隸屬第三十七軍)第五十九、102、第九十、第六十師。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大雲山戰鬥,並在18日黎明前從新墻河北岸撤退。58軍和20軍奉27軍之命,加入新墻河南岸保護,但尚未到位。
18年9月,薛嶽命令37軍(隸屬60師)按照汨羅江兩岸抗擊、反攻日軍的計劃,防守磧口至羅公橋壹線。99軍99師在羅公橋以西,鎮守應天至湘陰壹線;92師向三界橋以北推進,占領陣地,由37軍軍長指揮,堅決阻擊日軍。二十六軍主力離開瀏陽,向晉京進發。72軍轉移到平江準備戰鬥。隨後,第九戰區命令第二十七軍各軍進攻汨羅江以北日軍壹側的長樂街、磨刀石、歸義、新市等地,延緩其向南推進。命令26軍從晉京向翁江推進;衡山、祿口的10軍開進高橋、金井。
18拂曉,日軍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和戰車的幫助下,發起全面進攻,強渡新墻河。第四軍各師以既定陣地抗擊日軍。102師與日軍4、3、6師的集中進攻對峙,戰鬥尤為激烈。數小時後,日軍成功渡河,突破守軍前線。4軍轉入長湖東西二線陣地,繼續抵抗。日軍第三、第四師團和棗園支隊沿粵漢鐵路兩側地區向南急進,第三師團迂回至第四軍後方。日軍葉萍支隊也乘海軍艦艇沿洞庭湖東側在湘江口青山附近登陸,配合主力進攻該地區守軍第99軍。到16,四方面軍二線陣地被日軍突破。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歐震,鑒於日軍兵力優勢,進攻兇猛,又有空中支援,正面阻擊已不能奏效,於是命令各師陸續掩護,向關王橋以東的山地移動,占據有利位置,以便於日軍後期機動或進攻。
當天22時30分,為加強湘北戰場主力,第九戰區命令第72軍從修水、三都地區向西向桐城方向移動,並命令臨時54師做好這方面的反攻準備。20軍(缺54師)進王、朱公橋,配合58、4軍向渡河西進的日軍進攻。
19,第20軍從桃樹港向朱功橋行進,黃昏時分到達指定位置。58軍在高家橋附近與日軍激戰。4軍59師、60師、90師的陣地都遭到了日軍40師的攻擊。經過激戰,雙方仍在對峙。日軍第四、第三、第六師團迅速南下,傍晚到達汨羅江北岸的石頭鋪、長樂街。6師也以壹部從磨刀石渡河,與南岸守軍37軍在嚴家鋪、磧口展開激戰。此時只有37軍(下轄95、140師)和99軍(下轄92、99、197師)駐紮在第九戰區汨羅江南岸。
20日,軍委命令第九戰區堅守湘江兩岸、汨羅江以南既定陣地,加強抵抗,將主力留在外翼,力爭攻敵側翼。使第三、第五戰區利用自己的弱點,對敵人進行面對面的打擊,從而協同第九戰區的作戰。同時,第六戰區積極打擊荊州、宜昌日軍,相機收復宜昌。將於23日實施。軍委除了明確把10和26軍劃歸第九戰區指揮外,還命令從第六戰區抽調第79軍,從第七戰區抽調臨時第2軍增援第九戰區。
但是,18年9月發給第九戰區各集團軍、各軍的電報,被日本特別情報部竊取破譯,發給了11軍。該軍原定於沿長(沙)-嶽(陽)公路搶攻汨羅江南岸後,將其主力第三、第四師用於戰場西部(即湘江)。當得知第9戰區有4個師鎮守汨羅江,主力放在戰場東部的甕江等地打擊日軍情報時,立即改變原定部署,令3、4師相繼轉向。當日,日軍第四、第三、第六師團和棗園支隊從羅公橋、新市、磨刀石、浯口等渡江點強行渡過汨羅江,突破了37軍的前沿陣地。守軍撤退到主陣地。日軍第四十師團隸屬荒木支隊。擊退4軍側擊後,劉江騰支隊掩護補給線,主力轉向新官橋、翁江以東地區,預定經平江迂回南下。9月22日,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向37軍的主陣地發起進攻。雙方激戰三天。到24日,日軍3、4師已突破守軍主力陣地,包圍了95師和140師。37軍奉命突圍,轉移到馬林城,傷亡慘重。
21,那天發生了日全食,給日本官兵的心裏蒙上了壹層沈重的陰影。日軍第6師團從磧口轉向甕江以北,與剛剛到達戰場的中國第26軍會合。日軍憑借優勢兵力,穩步推進,包圍了第26軍第44師團右翼。26軍令32師在磧口進攻日軍後方,與3師後續部隊會合。到23日,32師傷亡慘重,被迫撤退。第26軍各師有被分割的危險。第九戰區令26軍以蒲塘為中心,各師靠攏,阻擊日軍。26軍立即調整部署,使32師、41師、44師在蒲塘周圍形成環形防禦。
24日,日軍第40師團也加入了對第26軍的進攻。
25日夜,日軍從東線和南線突入26軍陣地。26軍奉戰區命令向晉京東南移動,與平江南下的72軍會合。
這時,從衡陽、祿口來的10軍(下轄3師,預備10師,190師)已到達戰場,奉命打下前線,占領高橋、金井、福臨陣地。9月24日,在綏口附近南下突圍的37軍140師向金井附近移動,日軍第3師沿長嶽公路前進。日軍第6、40師團也繞過第26軍右翼,進入金井附近,與10軍會師。24日上午,日軍第3、6師團在航空兵支援下,分別向10軍的190師團發起攻擊。25日,日軍第三師團占領了福臨店。第4師和棗園支隊也已到達並開始攻擊10軍第3師。至26日,10軍各師陣地已被日軍攻破,金井、李橋失守。壹部分部隊轉移到晉京東北的日軍後方,主力部隊奉命轉移到撈刀河以南的郎裏市避難整頓。
在此期間,27軍的4軍、20軍、58軍奉命進攻日方,但未能達到切斷日軍補給線,延緩其南下推進的目的。
第九戰區原定在汨羅江兩岸(主要是汨羅江以南)與日軍決戰,消滅日軍主力的企圖沒有實現。反而是這個方向駐紮的部隊全部被日軍逐壹擊破,損失慘重。
在撈刀河和長沙附近戰鬥
日軍第4、第3、第6、第40師團、棗園支隊、荒木支隊在汨羅江以南突破中國第37、第26、第10軍的防禦,然後乘勢突進南下,於9月25日左右陸續到達撈刀河北岸,逼近長沙。
這時,第九戰區在撈刀河南北和長沙附近的部隊是:
第99軍:除197師位於湘江南岸青山、鹿林灘附近,與在那裏登陸的日軍葉萍支隊處於對峙狀態外,該軍主力(第99、92師)位於撈刀河以北、粵東鐵路以西地區,自西向東向南進攻日軍。
72軍:奉命從修水向西移動,已到達平江以南,準備自東向西進攻日軍。
26軍:日軍從翁江、蒲塘轉移到石灣、更古臺、溫家場稍作整頓,準備配合72軍進攻晉京。
74軍:奉命從江西分宜西進。其第57師已到達東陽,主力(51和58師)位於瀏陽附近。
79軍:奉命從第六戰區常德、澧縣增援長沙。其先頭部隊98師於9月24日到達嶽麓山,主力(82師,暫定6師)仍在途中。
臨時第2軍:奉命從第7戰區向長沙派出增援部隊,正從廣東運往株洲。
37軍:95師占領馬林城西南陣地,準備與74軍配合。
25日,薛嶽命令79軍進駐老道河南北地區,保衛長沙外圍。臨時第2軍先頭部隊臨時第8師,限於26日抵達榔梨市待命;74軍應以兩個師向黃驊城推進,占領夏家塘、春華山、赤石河、石灰嘴壹線陣地,迎擊南下的日軍。
然而,這份在第九戰區的電報被日本特別情報部竊取並破譯。日軍11部隊認為,74軍是蔣介石中樞體系中最精銳的部隊之壹。自1939年9月第壹次長沙會戰以來,與11軍多次交鋒,是11軍的老對手,又在上高會戰。11軍軍長阿南立即調整部署,令3、4師向撈刀河以南進軍。撤除原6師占領平江的任務,前進到撈刀河谷攔截74軍;使第40師在掃蕩了金井附近地區後向南前進。
9月25日晚,第九戰區司令部從長沙撤至湘潭。當天,74軍先頭部隊57師到達老道河北岸春華山附近時,發現春華山已被日軍占領,隨後占領南岸天鵝山與日軍對峙。日軍向天鵝山發起進攻,雙方激戰壹夜。到26日上午,日軍被擊退。57師趁機反擊,奪回春華山,掩護74軍主力集結。然後把春華山交給了58師,北上馬林迎擊日軍。27日上午,日軍第3師團主力在空軍支援下,連續猛攻第57師團前沿,遭到第57師團頑強抵抗。日軍還投入4師攻擊57師左翼。57師傷亡近3000人,但還是堅持了下來。與此同時,58師在春花山、夏家塘、吳家渡與日軍6、3、4師激戰,51師在吳家渡、楊家灘,37軍95師在王家沖、楊公橋與74軍配合。守軍堅守在撈刀河兩岸的陣地,對日軍進行阻擊,或主動出擊,給日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但也損失嚴重,74軍如火如荼。9月27日夜,第九戰區命令軍隊退出戰鬥,向東轉移到東陽市和橫江南岸,準備對日軍進行側擊。日軍渡過撈刀河後直奔長沙,其3、6師則從長沙以東突進至株洲。
第九戰區和軍委沒有估計到日軍會入侵長沙,沒有做好長沙郊區和市區的防禦作戰準備。因此,日軍突然渡過撈刀河後,長沙無兵可守,市民紛紛逃離,導致道路擁堵,秩序極其混亂。只有第98師和第8師1旅到達長沙,第79軍和第2軍的主力還在路上。
27日淩晨5時,98師在長沙以北的三爻塘、白毛鋪與日軍棗園支隊會合,展開激戰。日軍在航空兵火力支援下,連續突擊;戰鬥後期,突破98師前線,逼近長沙。28日,日軍棗園支隊突破98師293團陣地,沖入長沙。剛剛到達嶽麓山的79軍6師奉命進入長沙,與日軍展開巷戰。9月30日,日軍第4師團也到達長沙,其第3師團的壹部分壹度突入株洲,與臨時2軍的先頭部隊發生戰鬥,臨時2軍隨即撤退。日軍第6師團集結在鎮頭城附近,第40師團集結在獅子山附近。荒木支隊和江騰支隊負責掩護後方交通線。至此,11號日軍認為完全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停止了進攻。
追擊日軍
10年10月1日,日軍占領長沙後,由於戰線過長,消耗過大,在長沙作戰的國民黨第3、第5、第6戰區部隊向各地日軍發起猛烈進攻,特別是第6戰區,攻入宜昌,殲滅7000余人,猶如“圍魏救趙”,使孤軍在宜昌的日軍連連求援,逼得日軍不得不退。日軍30日從撈刀河和長沙撤退。日軍11軍下達了掉頭命令:第四十師團第壹,第四、第三、第六師團並列。其中第四十、第六師在右翼,經永安城-馬峰嘴-長樂街路線向北返回;第四師在左翼,沿長沙—湘陰線北返。第3師在中間,沿著左右之間的道路向北返回。至此,79軍趙吉平師進入長沙城,日軍迅速全部撤退。20軍、58軍在南山橋、梅縣以東山區威脅日軍後方。
薛嶽得知日軍撤退後,立即命令第2軍和第79軍當面尾隨日軍。位於撈刀河、汨羅江南北地區的第74軍、第27軍(第4、20、58軍指揮第72、26軍)、第99軍奉命按現陣地攔截、攻擊日軍,以免安全渡過新墻河。蔣介石還發來電報,要求“第九戰區應乘敵疲勞,大膽追擊,乘機占領嶽陽,並積極破壞吳越鐵路,退守途中各路夾擊、伏擊、猛烈攻擊敵人,使其不能退至原防;並牽制防禦,延遲向武漢轉移,以便於第三、第五、第六戰區的作戰。”根據上述命令,各部隊對撤退的日軍進行追擊、攔截和打擊,對其進行了壹定程度的殺傷,但未能打亂其行動。到10年6月9日(日軍戰史記載為10年6月6日),日軍全部撤退到新墻河以北,恢復戰前態勢。第二次長沙會戰到此結束。
戰鬥中,鄂南、贛北的中日軍隊采用互攻互守的方式配合湘北主戰場。其中,駐紮在修水、三都附近的中國第72軍發現壹直防守鄂南的日軍第40師團已經西進,進而攻擊通山附近的日軍據點和交通線,進攻通山縣城。湘鄂贛邊區進軍鹹寧附近日軍據點,壹度攻克汀泗橋、羊樓寺車站,摧毀日軍部分工事、通訊和後勤設施。負責若溪守備的日軍14旅的壹部分進攻武寧的中國78軍部分陣地,駐守南昌的日軍34師進攻中國19軍晉江南岸的部分陣地。這些行動規模較小,未能影響主戰場雙方的行動。
其他戰區行動
戰鬥中,遵照軍委9月20日及以後的多次命令,第三、第五、第六戰區對日軍展開了大範圍的襲擾活動,對日軍的壹些據點和交通線造成了壹定的威脅。特別是第六戰區宜昌反擊戰發展到大規模,震懾了日軍。
第三戰區奉命於9月23日開始全面進攻。其100軍(部署在鄱陽湖南側作為湖防)頻繁向南昌周邊日軍34師據點發起攻擊,向牛星、樂華及南昌郊區推進,奪取樓前城及黃溪渡,多次擊退日軍。23軍(作為安徽鄱陽湖東岸、湖口至長江南岸的防禦)曾多次進攻日軍116師把守的湖口、彭澤、馬當、貴池、繁昌等沿江重點,並壹度沖到江邊布雷。32軍(防守宣城以東、太湖以西的蘇皖邊區)先後向日軍15師在蕪湖、溧水、武進、長興附近的據點和交通線發起攻擊。10軍(作為錢塘江兩岸至浙東的海防)多次進攻富陽、余杭、紹興、曹娥、余姚、奉化、溪口附近據點,破壞嘉興至嘉興鐵路。25軍(作為福建沿海和內陸防禦)在廈門島、日南島和閩江口打擊日軍,並壹度攻克日南島。到10月20日10,第三戰區奉命停止進攻。
以摧毀日軍鐵路和公路為重點的第五戰區,於9月25日開始發動廣泛的進攻和遊擊作戰。其21軍,以大別山為基地,進攻在廣濟、武漢之間被日軍獨立混編為14旅、第四十師的長江北岸、平漢鐵路南段據點。左路軍(31、15軍)從淮河南北地區向津浦鐵路蘇縣以南據點、隴海鐵路徐州至開封間據點、平漢鐵路信陽南北據點發起攻擊,摧毀多條鐵路,壹度攻克蘇縣以南板橋集。中央軍(第2軍)以桐柏山為據點,向平漢鐵路花園至孝感及睢縣、英山附近的日軍據點發起進攻,攻克杜重山、徐家店,並壹度侵入睢縣。以大紅山南北為根據地的右路軍(第二十九軍),向京山、鐘祥附近各據點發起攻擊,破壞了仲晶公路。到6月65438+10月11,第五戰區奉命停止進攻。
6月日軍占領宜昌後成立第六戰區,1940。其管轄範圍包括湖北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四川東部。與第五戰區的分界線大致在香河(漢水)壹線,第六戰區在西邊。與第九戰區的界線大致在常德以南石門橋至洞庭湖北岸壹線,第六戰區屬於西部和北部。下轄部隊包括長江上遊、20軍、26軍等***10軍27個師。面對面,日軍有13師(鎮守宜昌、當陽)、39師(鎮守當陽以東、香河以西)、18旅(覆蓋運輸線)。1941年8月下旬,日軍13師奉命抽出第26旅組成棗園支隊參加長沙作戰,18旅調往香河以西,接管第4師的防務(第4師也被抽調參加長沙作戰),從而使第6戰區日軍(特別是宜昌守軍)數量大為減少。21、22年9月20日,軍委命令第六戰區司令員陳誠乘機收復宜昌,23日開始發動進攻。這壹重要行動不僅是為了應對第九戰區,也是為了緩解日軍對重慶和西南大後方的重大威脅。為了加強第六戰區的進攻力量,軍委下令將第五戰區下轄的33軍(2軍6師)暫歸第六戰區指揮。
接到命令後,第六戰區於9月23日決定部署並下達命令。要點是:以蔣芳軍主力(第2軍、第94軍、第8軍第5師等7個師)攻打宜昌;以26軍(下轄32、75、39軍)進攻當陽,將主力放在當陽以西,切斷漢(口)-宜昌公路,防止日軍第39師增援宜昌。33軍(下轄59、77軍)攻打荊門,配合26軍切斷漢宜公路。20軍(下轄53軍、73軍、87軍)進攻白羅集(嶽陽東北)、沙市、江陵,切斷漢(口)京(山)公路西段,阻止日軍增援宜昌。各部門的進攻時間限定在9月27日和28日。
但部隊事先缺乏準備,調整部署行動緩慢。直到9月30日,攻擊才開始。日軍依托既定陣地頑強抵抗,多支攻擊部隊與日軍對峙,進展甚微。到6月3日晚10時,蔣芳軍主力已完成對宜昌的圍攻。為了迅速攻克宜昌,第六戰區還令第26軍第75軍13師、第20軍第77師、第73軍加入宜昌壹方作戰,命令各軍對日軍進行正面打擊,攻克既定目標。然而,此時日軍11軍已經結束長沙會戰,開始轉回原防禦。
此時,宜昌周邊及城內日軍僅剩13師第56、58、104聯隊,各隊被中國軍隊連日猛攻,傷亡慘重。駐守荊門、當陽的日軍第三十九師也被中國軍隊圍困,無法增援宜昌。到10年6月9日,宜昌東郊的慈雲寺、東山寺等要點全部被中國軍隊攻占,宜昌以北的據點也多處被攻破。13師壹方面把傷員和非戰鬥勤務人員投入戰鬥,另壹方面又為武漢的11部隊救急。10 10早晨,宜昌日軍焚燒軍旗和秘密文件,師級以下軍官準備好自殺的場地和器械,寫下遺書,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但此時日軍為解宜昌之危,緊急汽車運輸,早已到達荊門附近。11軍決定將宜昌以東的棗園支隊和13師103旅歸39師指揮,向宜昌全面突進。
10 10上午,中國第32軍、第2軍、第75軍13師攻占宜昌郊區多個據點,從東面突入宜昌城區,與日軍展開巷戰。日本人用20架飛機轟炸中國軍隊,釋放毒氣。突擊部隊傷亡慘重,撤退到城外。下午,第六戰區下令調整部署,準備再次進攻。鑒於日軍還鄉部隊已接近宜昌,為避免被動,軍委電告第六戰區於6月5438+10月65438+10月01日上午停止進攻,有計劃地將部隊撤離城外,控制要點休息。第六戰區對宜昌的反攻到此結束。
日軍“華北軍”(軍長岡村寧次)與11軍在長沙作戰。65438年10月2日,35師從新鄉南渡黃河,但65438年10月4日,又在第壹戰區輕松擊退3軍部隊,占領中原重鎮鄭州。6月365438+10月31,35師雖撤出鄭州,退回原防,但在黃河南岸黃河大橋西側霸王城要點建立橋頭堡陣地,駐紮兩個步兵旅和1炮兵旅,為後來開辟大陸交通線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