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有誌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那個對聯完整的是什麽?

“有誌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那個對聯完整的是什麽?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全聯的意思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失敗後臥薪嘗膽地刻苦自勵,發奮圖強。而且有能破釜沈舟的勇氣。

此聯對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點在於用典靈活有新意,上下聯呼應自然,壹氣貫下,如行雲流水。

此聯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大,傳說作者亦甚多。清人鄧文濱《醒睡錄》筆記記載,作者為明人胡寄垣,今從此說。此聯引楚霸王項羽破釜沈舟和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說明篤誌的重要性。

還以壹說是金正希,余曾讀吳恭亨《對聯話》中記載:“金又有題書室聯雲: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定吞吳。精氣四射,咄咄逼人。後日之起兵與清戰,此聯即其張本。”可見金正希是作者也不是空穴來風。

擴展資料

相關的典故

1、破釜沈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當時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巨鹿,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項羽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爭只有壹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先派出壹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壹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幹糧,然後傳下命令:把過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沈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沈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壹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戰士無不壹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栗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壹個個都跪著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擡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2、臥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吳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負重傷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卻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誌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勾踐害怕自己會因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誌,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子,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裏掛了壹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壹起參加勞動,在越國人民的同心協力之下,越國強大起來,最後找到時機,壹舉滅亡了吳國。

百度百科--百二秦關終屬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