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銀樓萬銀樓位於濰坊市中心1公裏處,占地面積37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距濰坊機場7公裏,距濰坊火車站1.5公裏。萬銀樓是陳介祺在廣清三十年創建的,因其收藏了壹萬多件文物而被稱為萬銀樓。自1993年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8000多人次,其中海外遊客2000多人次。萬銀樓建築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濰坊建築特色,具有清代宮廷建築風格。這裏的東樓就是聞名中外的萬銀樓。在東樓的第二層有十個房間。西廳有三個房間陳列藏品和學術成果。館內陳列古董制品,收藏11件編鐘,取整數名“十鈴三室”。稀世珍寶是:毛和曾柏林。雲門山雲門山是山東省政府1985公布的第壹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壹。位於青州市以南2.5km,海拔421m。平原拔地,松陰遮足。山雖不高,卻有千裏之勢。自古以來就是魯中名山。主峰有壹個大雲頂,有壹個像門壹樣的洞,又高又寬,南北相通,遠遠望去像壹面高懸的鏡子。夏秋兩季,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山頂的廟宇支撐其上,若隱若現,虛幻壯觀,被稱為“雲門”或“雲門仙境”。古代“青州八景”稱為“雲門拱墻”。當妳登上山頂,妳可以欣賞到“駱駝嶺千尋”、“劈峰落日”、“三山連綠,城如畫”的壯麗景色。在主峰雲門洞的西南側,有壹個天然的石坑,深不可測。氣壓低時,常冒出蒸汽,稱為“雲洞”。田陽山風景區,因“天光普照”而得名,是魯中山區壹顆璀璨的明珠。現為國家3A級景區、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區、山東省十大山嶽景區、齊魯新十景。公園集森林、地貌、人文景觀於壹體,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擁有山東省最好的原始森林景觀,是中國北方的天然植物園。公園具有獨特的地質特征,包括江北最發育的垂直溶洞和眾多的天然洞穴,總長度為65438。千佛洞洞體寬闊,洞內1040尊佛像造型精美。就洞穴的體積和佛像的數量而言,它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壹佛洞,其觀賞價值非常高。佛光崖與北側的懸崖連成壹體,被專家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回音壁。田陽歷史悠久。創立於北宋初的文殊寺是中國三大文殊寺之壹,在佛教活動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文昌閣、月亮閣、九龍盤也值得壹看。範公亭範公亭公園位於青州市西門外壹個300多畝的小盆地內,包括範公亭、李清照故居、陽溪湖、永濟橋墩、漫心亭等。地勢低窪,綠樹成蔭,南陽河從中流過。雖然這裏和市區只有壹墻之隔,但因為地處盆地,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嚴冬無冰,夏無酷暑,市區溫差3 ~ 5度。這是壹個難得的旅遊勝地。黃二年(公元1050年),寫出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主政青州時,青州流行壹種“紅眼病”,並迅速傳播開來。為此範仲淹親自抽藥分發給百姓,很快止住了瘟疫的流行,百姓感激不盡。恰在此時,南陽河有泉水噴湧而出,水質純凈,甘甜可口,適合飲用藥劑。人們認為這是龔凡的美德,感動了天堂,所以他們把它命名為“禮泉”。泉上建有亭子,後人銘記龔凡,故稱“禮泉”“範公敬”,亭子“範公亭”。龔凡亭呈六角形,頂部有壹個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亭子的柱子由木頭和石頭制成,風格獨特。面對我們的柱子上刻著壹副對聯:“井有無數人扶之兆,泉有不竭。”。亭東有壹座三仙廟,是後人祭拜三青州周知範仲淹、富弼、歐陽修的地方。中間是範廟,建於離清後不久。傅公廟和歐陽公廟的舊址都在城西瀑布和溪流的壹側。明朝末年,它們都被遷移並建在龔凡寺周圍,被稱為“三賢寺”。龔凡亭裏有幾棵唐梓樹和宋槐樹。雖然活了幾千年,但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院門南側植有數千根竹竿,使這組古建築更顯幽雅,充滿生機。在古樹下,竹子旁邊,立著石碑,或為歷代名人紀念先賢的碑文。從範公亭門口往北走,在樹蔭下過橋約100米,就到了李清照故居。中國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碑刻家趙明誠在青州生活了14年,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書籍、字畫,寫下了30卷著名的《石頭記》和許多不朽的詩篇。老龍灣老龍灣,原名尋葉水,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北方之南”。位於臨朐縣城南12.5km處葉院村前,海阜山北麓。它是由地下泉水湧出地表形成的,表面積約27000平方米,水深很深。泉水數不勝數,主要有尋葉泉、萬寶泉、伊山泉、八角灣等,都起源於巖石。海灣各處,泉水噴湧而出,像壹串串珍珠從水底上下滾動。泉水清澈見底,四季恒溫18℃,盛夏清涼甘甜。隆冬時節,灣內雲霧蒸騰,朦朦朧朧。早晚陽光流瀉,與水霧融為壹體,極為壯觀。這就是臨朐八景詩中“煙源三冬暖”這壹詩句意境的緣由。北魏地理學家李道元在《水經註》中記載了荀野水,說“荀野水已名揚四海”,“泉旁有廟,為古冶官所在地”。老龍灣有成千上萬的泉水,著名的有朱堅池、伊山泉、卓馬潭和萬寶泉。鑄劍池又名尋葉泉,是老龍灣西端的主要水源之壹,在程琦已有記載。因為歐冶子用混沌寶斧鑿源,就有了“冶源”的地名;此泉因歐冶子鑄劍淬煉時壹次又壹次使熱氣升騰於水中而得名“熏夜泉”。就連老龍灣的原名也叫“尋葉湖”。後來由於當地流傳,有壹個泉眼直通東海,那裏住著三千神龍,於是修建了龍王廟,新命名為“老龍灣”。隨後,“鑄劍池”和“試劍石”也以歐冶子的鑄劍和試劍命名。駝山,名為“駝鈴千尋”,距青州市5公裏,東西向與雲門山相望。因為長得像駱駝,所以叫“駝山”。除了自然景觀,駝山還以眾多的石窟造像聞名海內外。駝山主峰東西走向,懸崖高聳入雲。著名的駝山石窟雕像就在這裏。駝山有大大小小五個石窟,638尊佛像,最大的高7米,最小的不到10厘米。是山東省最大的摩崖造像群。由於年代不同,佛像風格各異,具有較高的資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經專家鑒定,這些石窟誕生於北朝晚期的北周,雕刻於中唐時期。它們是中國古代造像的瑰寶,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是研究中國古代雕塑、繪畫藝術和佛教發展史的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駝山石窟造像群是山東省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也是中國最東端的石窟造像群,其保存的完整性是同時代其他造像群無法比擬的。駝山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研究歷史文化、佛教藝術、造像藝術的重要資料,更是青州乃至全省的旅遊勝地。是山東旅遊的代表作之壹。每年吸引大量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陀山有壹套完整的旅遊交通,從市區到山腳下貫穿著柏油路。1998年新建2100米高的標準瀝青路,連接雲與陀山。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昌邑綠化博覽會昌邑綠化博覽會由山東金絲達集團於2003年投資建設,投資1億元,建築面積1000畝。綠博會展示中心前的廣場叫“朝陽廣場”,總面積20000平方米。圖案猶如旭日東升,象征著青苗產業是朝陽產業。
編輯這個特色小吃。
芝加哥烤豬肉的主要成分是豬頭、豬腸、豬肚、豬蹄、豬心、豬肝、豬肺。它采用明代宮廷飲食秘方,配以20多種中藥,經過洗、揉、煮、熏、烤等工序制成。已有600多年歷史,被山東省貿易廳1997評為“山東名小吃”。制作時,先用細鹽搓幾下,再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烹飪時加入用紗布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香料。取出熟肉,放在鍋裏的箅子上,加糖,熏制。潘智肉已發展到十幾個品種,如烤豬肉,牛肉,驢肉,雞肉,兔肉和香腸。特點肥而不膩,有燒烤香味。雞鴨和樂和最初是蕎麥面條,是從陜西和陜西傳入的。引進後,用小麥代替蕎面,在密孔漏床上壓出。它被命名為樂和與雞鴨肉,“傻肉”和小調料。因鹵以雞鴨為主,故名“雞鴨何”,經過民間飲食藝人的不斷加工和發展,已成為人們喜愛的面食。和原來的蕎麥面完全不壹樣。以制作精美、調料齊全、湯汁鮮美著稱,以其味美價廉深受群眾歡迎。1997雞鴨樂和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和山東省貿易廳評為“中華名小吃”和“山東名小吃”。朝天鍋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威縣的農民吃不到熱飯,就有人在市場上支起大鐵鍋,給路人做熱飯。因為壺是無蓋的,所以人們稱之為“朝天壺”。鍋裏煮的是豬肉,肉丸,豆腐幹等等。當湯燒開,肉爛了,顧客們圍坐在鍋旁。管鍋的廚師舀起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準備煎餅自己吃。然後按照顧客的要求,把腸子和胃剁碎,放在餅上,捏細鹽,卷成火筒,送給顧客。由於其經濟效益,肉湯隨飲隨舀,深受群眾喜愛。經過不斷改進,濰坊朝天鍋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和山東省貿易廳以1997認定為“中國名小吃”和“山東名小吃”。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天鍋已經遍布全城,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壹種“朝天宴”。此宴以雞肉、驢肉煨湯,以水煮整豬為主,包括豬頭、肝、肺、心、肚、腸,配以甜面醬、醋、醬油、鹹菜條、花椒、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蘿蔔條等十幾種調料和涼菜。用餐者圍坐在壹張特殊的餐桌旁。桌子中央是壹口直徑50厘米、深65厘米的大鍋。大鍋口與桌面齊平,鍋底有特制燃料。圓桌上有壹個缺口,服務員把鍋裏的肉舀出來,按照客人的要求切開,供客人慢慢品嘗。“朝天鍋”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湯淡而不濁。當它與煎餅壹起使用時,它的味道是無窮無盡的。臨朐全羊是用羊的身體和內臟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做出形、味、香俱佳的各種菜肴,並賦予其吉祥的名稱。雖然是壹只全羊,但是沒有羊名。如龍門膠、靈芝、雙峰翠等。,壹只羊做80多種。制作上刀工精湛,調料講究,炸、滑、爆、燒、燉、燉、煨、炸。醇而不膩,具有料軟、味淡、味適中、酥鮮的特點。羊身上各種部位做成的“全羊湯”,酸酸的,辣辣的,平平淡淡的,很好吃。使用
用眼、耳、舌、心做的菜,如夜開、迎賓扇、迎賓百草、五福精致、八仙過海,酥嫩可口,別具壹格。上菜程序上,先涼後熱,接著是羊頭羊蹄,中間上素菜。魏縣的火像劈柴火、簸箕火、梭梭火。比較有名和有特色的是叉燒頭火和脂烤酥火。杠鈴頭是燒出來的,所以得名,是因為火的表面很硬,用手搓不動,需要用木桿壓著。又圓又大,每個約250克,邊厚內薄,中間有凸起。它的特點是面條硬,烤熟了沒有糊斑,吃起來酥脆,越嚼越香。由於面粉用火烤硬,水分少,現吃現做,攜帶方便,適合外出旅遊。肥烤酥火,因壹種特殊的肥烤酥而得名。用上好的豬油油酥,拌入適量蒸熟的面粉,上油時加入適量的花椒和桂皮,上油後挑出炒好的花椒和桂皮,再與面粉混合,形成火焰。燒焦的皮是用香油和面粉做成的,包在爐子裏,用文火烤。特點是皮脆,香而不膩。馬松蛋糕和面團混合,面團醒發和翻轉是制作馬松蛋糕的三個主要過程。將上等面粉用比例適中的溫鹽水攪拌成球,反復揉搓,質地光亮後用袋子蓋好。當面團看起來流動而不是流動的時候,把它移到面團桌前,撕成小塊。將面團展平後,反復分層,中間在面團兩面塗上花生油,然後搟成銅錢般薄、呈圓盤狀,鋪在鐵鏟上,中火,顏色為白色帶黃石。取下,讓它徹底冷卻。馬松糕的特點是焦花細,熟而不糊,色澤鮮艷,香味柔和,油而不膩,微鹹清香,開胃。三頁餅景芝小吃,餅由三頁疊加而成,餅極薄,富含面筋,是壹種精致而著名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