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繼,遷居河州,生於吳江(今安徽和縣吳江鎮)。世人稱之為“張水部”和“張”。張繼是韓愈的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又被稱為“張旺樂府”。代表作品有《秋思》、《婦女頌》、《野老歌》等。
據馮至《雲仙三錄》記載,晚唐詩人張繼曾因迷戀杜甫名句,將名句壹壹焚毀。燒過的紙灰拌上蜂蜜,早上吃三勺。壹天,張繼的朋友來看他,看見張繼在混合紙灰。他不解地問:“張繼,妳為什麽把杜甫的詩燒了,還摻了蜂蜜?”張繼說:“吃了杜甫的詩,我也能寫出和杜甫壹樣好的詩了!”朋友對此壹笑置之。
2.張九齡
張九齡是唐代開元時期的著名詩人。繼西漢留侯張亮,西晉莊武縣第十四孫張華。七歲時,他成為唐中宗景隆初年的壹名學者,並開始成為壹名校對員。玄宗即位,移右補缺。唐玄宗開元年間,任中書侍郎、侍郎、中書總書記。母喪與喪,拜同章。
張九齡忠於職守,秉公守法,敢言敢諫,選拔人才,任用人才,拒絕枉法,拒絕跟風,敢於同黑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語言樸實無華,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期望。他們為消除六朝詩風的清雅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包括被譽為“嶺南第壹人”的《曲江集》。
自從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被總理推薦的人總會問“妳還像九歲那樣優雅嗎?”因此,張九齡壹直受到後人的崇敬和敬仰。
3.張
張是唐代詩人。他三歲會讀書,六歲會寫作文,十六歲學經典。他先後擔任過翰林代詔、魯偉參軍和南浦縣尉。後來我感受到了官海的動蕩和人生的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去世的時候,我拋棄了官家,浪跡江湖。
唐肅宗曾送給他壹個奴隸和壹個侍女,稱他們為“漁夫”和“柴禾綠”。張隨後與奴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箬溪壹帶,泛舟、飄於三江、賞漁樵。
唐大歷九年(774),張應湖州刺史顏真卿之邀,赴湖州拜見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他與顏真卿等人在平望營湖不慎落水。作品有120卷3萬字的《玄真子》、15卷的《大義》、傳世的《漁父詞》5首。
4.張喬
張橋,池州人,鹹通中年秀才。當時與許唐、鄭谷、張斌並稱“鹹通十子”。黃巢起義期間,九華山隱居。
張橋誌向高遠,十年不偷窺園中苦讀。這首詩很優雅,幾乎沒有什麽聯系。當時東南地區的許多才子,如許唐、於、居延、吳晗、、、、鄭谷、、喬等,並稱為“十子”,都是律學大家。有兩卷代代相傳的詩集。
5.張岱
張岱因《史記》而被稱為“史公”,在歷史上與譚潛、萬斯同、查濟祚並稱“浙東四大史家”,在文學創作上以雜文著稱。
張岱出生在壹個官宦家庭。他早年患痰病,住在爺爺家養病。除了因其聰慧善良而被叔叔陶虎溪稱為“今日河湧”之外,他還提出“以詩作畫,畫不可好;以詩為詩,詩必壞”等;“天啟年間,崇禎初年,他自由徜徉,留下了不少詩句。
崇禎八年(1635)參加鄉試,落榜,未能入仕;明成祖死後,先避兵災,兵災後隱居四明山。他堅持貧困,並開始致力於寫作,包括陶安夢,西湖夢和石室書。康熙四年(1665)寫《為自己墓誌銘》,頗有欲生欲死之意;後於康熙十九年(1680)九月病逝,享年84歲,葬於殷珊。
百度百科-張繼
百度百科-張九齡
百度百科-張
百度百科-張喬
百度百科-張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