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杜甫草堂的故事

關於杜甫草堂的故事

杜甫草堂的故事: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

杜甫在成都草堂,終於過上了平靜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到了秋天的時候,刮了壹陣大風,杜甫的茅屋居然被大風吹破了。屋頂上蓋著的茅草被大風吹著亂飛,風很大,有些草被風卷得非常高,纏繞在了樹枝上;有些草飄得很遠,就落到了溪水裏;還有壹些壹直飄到了河對岸。

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壹依靠的杜甫只得攜家帶口告別成都,兩年後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唐朝大歷年間(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時任四川節度使崔寧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據為私宅。

1952年,杜甫草堂又經全面整修後,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

擴展資料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最初為杜甫所建草堂,後經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

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布局,演變成壹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壹體的博物館。歷代僅杜甫墓、杜公祠題詠多達六十余首。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誌,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壹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百度百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