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幽然釋
文言文·所見
薔薇,多品類且繁雜,又以月季與玫瑰為同屬,且芳馨無異,是故三者難分又難辨。莖桿直立,莖刺直勾,花朵單壹或側莖生壹二,可辨月季和玫瑰。薔薇多攀爬藤植,院落墻垣多見,又以瓣數花形再分野薔薇、七姊妹、粉團薔薇等數變種花卉。
雖薔薇變種繁雜多數,但所見有限,常見白粉二色野薔薇點綴山巒,芳香四溢。
其中,七姊妹最是絕美。枝頭開出七八花苞,初時緋紅,開時漸粉,花香彌漫。待到全數開放,枝頭團花緊簇,扶風間招蜂采蜜,彩蝶紛飛。引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春末夏初時節,薔薇花開極盛時,離雕敝之期已近,再見此花需壹年,何不多賞留心間,嗅香藏心扉?
文獻資料
《寰宇記》載:“梁元帝竹林堂中,多種薔薇。”梁元帝肖繹喜愛薔薇,他在竹林堂“有十間花屋,枝葉交映,芬芳襲人。”至唐朝,薔薇已成為壹種廣泛栽培的觀賞花卉。唐《平泉草木記》載“己未歲得會稽之百葉薔薇,又得稽山之重臺薔薇。”唐朝年間,薔薇栽培更為普遍,如李白、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著名詩人都有詠薔薇的詩篇。李德裕《平泉草木記》中記載:“已末歲得會稽之百葉薔薇,又得稽山之重臺薔薇”,說明這些重瓣薔薇是由今浙江壹帶移到北方的。
藥性藥理
七姊妹:花治療暑熱胸悶,口渴,吐血;根治療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白帶,遺尿,外用於燒傷,外傷出血;葉外用治療癰癤瘡瘍《滇省誌》。
藏藥:色薇美多,花蕾或初開的鮮花用於龍病,赤巴病,肺病《中國藏藥》。
侗藥:根、葉主治耿來.涸冷(腰痛、水腫)《侗醫學》。
根、果實(營實):苦、澀,涼。活血,通絡,收斂。用於關節痛,面神經癱瘓,高血壓癥,偏癱,燙傷。 花(薔薇花):苦、澀,寒。清暑熱,化濕濁,順氣和胃。用於暑熱胸悶,口渴,嘔吐,不思飲食,口瘡口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