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飛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某詩人的這兩句話是什麽?

飛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某詩人的這兩句話是什麽?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紫色的薄霧被太陽光照亮,瀑布懸掛在山前。

高高的懸崖絕壁上,仿佛有幾千英尺高,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堂墜入人間。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兩首詩體裁不同,壹首是五言古詩,壹首是七言絕句,內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流傳甚廣,壹直被選為小學語文課本,題目是《望廬山瀑布》。

這兩首詩是作者在公元725年(唐玄宗十三年)左右首次登上廬山時所作。前五古* * *四韻,前八句壹韻;中間八句每四句壹韻;最後六句是押韻。詩歌也可以按韻分四層。前三層基本描述瀑布的壯觀奇觀,屬於風景語言;只有最後壹層表達了自己的意誌和感情,屬於情感語言。前三層也各有側重:第壹層從正面描述瀑布的主要場景;第二層從想象的地方描繪瀑布更深更細;第三層,從上下兩側對比瀑布的動態。最後壹層先擒後縱,捆綁自然簡單。前兩句說明了“望廬山瀑布”的落腳點和方向。然後十四句用各種意象從不同角度描述瀑布的雄偉氣勢和詩人的贊嘆。所謂“懸三百尺”“河落第壹震”,即第二首“飛流直下三枯尺,疑銀河落九天”,但不如後者簡潔傳神。最後六句表達了詩人的興趣和願望。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白思想中孤傲隱逸的壹面。

五言古詩講究情趣調度,直抒胸臆,樸實真實,氣象萬千。詩人的情感起伏與詩歌的節奏同步,形成了感染人的力量。李白擅長樂府和歌行,常以樂府和歌行為最恰當的藝術形式,以其過人的才華表現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縱橫的才華、不羈的思想和奔放的情感。這些詩寫得學問非凡,飄在空中,又突然離去,不屑於刻章刻句,懶得刻心刻意。他們天馬行空,天馬行空。五古“望廬山瀑布”便是如此。李白把廬山瀑布寫得非常壯麗。詩人寄情山水,從“西登香爐峰”到“冒泡穹石”,後三句抒情。“海風不斷吹,江月照江天”中的“空”字,說明詩人在尋找壹種“閑適”的感覺,也體現了李白的雅風。在廬山美景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語言樸實真實,卻仍能感染讀者。

第壹首雖然是古詩,但是裏面有很多對仗。古今讀者常說這首詩不如第二首絕句寫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這首詩自有妙句。如《苕溪漁隱從化故事後》卷四:“然而我說太白以前的古詩說:‘海風吹不斷,月色照江面’。開誠布公,言簡意賅,勝於絕句。”葛《韻在》卷十二:“余者觀之,星河之學猶涉類比,如前文所言:‘海風不停吹,江面月色猶空’。走出了壹條路,令人欣慰。”魏涓論梅冬的詩也稱這兩句“言簡意賅,勝於絕句,真正是古今佳作”,認為“不看此景,不足以見詩之美”。第二首詩中的香爐,也就是第壹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而圓,煙雲聚散,似博山香爐”(樂史《太平環記》)。但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就變成了另壹番景象:壹個不屈不撓的香爐,壹團團的白煙在冉冉緩緩升起,飄渺在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變成了壹朵紫色的雲。這不僅使香爐峰更加美麗,而且浪漫,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然後詩人把目光轉向了山壁上的瀑布。“望瀑懸河前”,前四個字才是重點。“懸於河前”是“望”的第壹意象,瀑布就像壹個巨大的白練高懸於山川之間。“懸”字妙不可言,它由動轉靜,生動地表現了《遠望》第壹首詩中傾瀉瀑布的形象,“勇者!”正是這種“自然”才能“吊”住這個巨人,所以“吊”字也包含了詩人對自然神奇力量的贊美。第三句話也描述了瀑布的動態。“飛落三千尺”,壹筆壹劃,字字鏗鏘有力。“飛”字生動地描繪了瀑布噴湧而出的情景;“直下”既形容山高坡陡,又表示水流之急。天直落,勢不可擋。但詩人還不夠滿意,又寫了壹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他真想從天上掉下來,讓自己的靈魂大吃壹驚。“疑是”值得玩味。詩人明明是恍惚說出來的,讀者也知道不是,但都認為只有這樣才更生動,更真實。秘密就在於詩人之前的描寫中已經孕育出來的意象。高聳的香爐峰隱藏在雲霧中。看著遠處的瀑布,就像從雲端飛下來,墜落在天空中,自然聯想到壹個星系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定九天”的比喻雖怪,但並非憑空出現在詩中,而是從形象的刻畫中自然浮現出來的。它誇張而自然,新穎而真實,從而引起全篇的共鳴,使整個形象更加絢麗多彩,氣勢磅礴,氣勢磅礴,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表現了李白“萬裏倒,勢猶末強”的藝術風格。

宋代詩人魏清之說:“七言詩第五個字要響。.....所謂林格致力於地方。”這個觀點在這首詩裏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生”字,既讓香爐峰“活”了起來,又隱隱約約地表現出山野炊煙裊裊升騰的景象。“掛”字之前已經提過了,“落”字也很奇妙。生動地描繪了突然的高空和巨大的流量的雄偉氣勢。很難想象如果把這三個字換壹下,這首詩會是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