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鎮江農家樂的分布

鎮江農家樂的分布

金山

金山位於市區西北約2公裏處,海拔43.7米,面積10公頃。金山原本是矗立在長江中的壹座孤島,而唐代胡璋的詩“流於樹影中,兩岸鐘聲齊鳴”正是當年金山的寫照。由於滄桑巨變,長江改道,金山在光緒年間逐漸與南岸相連。那時候東坡居士寫的“不如去金山,清風半帆”的水景,已經演變成了陸上景區。“騎驢上金山”曾風行壹時,成為清末民初遊客遊山玩水的美妙享受。1687年秋,清朝康熙帝登上金山。因與蒼鬼、激流、河水顏色聯系在壹起,故名“江天寺”,壹直傳承至今。

金山景區建築風格獨特。大殿、亭臺、樓閣都依山而建。再加上慈壽塔是從金山之巔硬生生拔起的,所以以“金山寺四面環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格聞名中外。整個金山景區有30多處名勝古跡,每個地方都有壹段動人的神話傳說。比如白蛇淹金山寺,梁紅玉擊鼓反金兵,嶽飛金山寺夢詳等等,令人回味無窮。

焦山

焦山位於長江之畔,在該市東北約5公裏處,海拔70.7米,有38公頃的方圓,又名喬杉、喬杉和石巖。白墻青瓦的房屋掩映在蔥郁的松柏竹林中,故有“焦山裹寺”之說。

東漢末年,名士焦光來此隱居,朝廷三封詔書要他做官。但焦公對智明無動於衷,他將死於深山。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座山改為焦山,他生前隱居的山洞是焦公洞(史稱三照洞)。

焦山形似浮玉,山勢蔥郁,古樹名木眾多。山上有許多大型建築,如中國佛教協會原副會長明山紀念館、當代高僧明山法師、角山佛學院等。焦山的“二十四景”和豐富的文物令人賞心悅目。

北固山

北固山主峰位於市區,海拔58.5米,由前峰、中峰、後峰三部分組成。後峰(主峰)直入江中,形如半島,絕壁如刀斧。形勢極其嚴峻。有許多關於北固山的詩歌,其中唐代王紈的《北堡山下的停泊》被後人廣為傳誦:“我和我的船,在青山下,沿著綠水蜿蜒前行。直到退潮時河岸變寬,沒有風吹動我孤獨的帆。...夜晚讓位於太陽的海洋,舊的壹年融化在清新中。終於我可以派我的使者野鵝,歸巢洛陽。”意境雋永,充滿藝術感染力。登上顧北,西望金山,東望焦山,三座山呈犄角之勢。

北固山聞名中外,大概與“劉備嫁給坎羅吉”有關。《三國演義》中的生動描寫極大地豐富了北固山的文化內涵。事實上,顧北山上現存的許多文化遺跡生動地再現了那段古老的歷史。

北固山有許多人文景觀,包括吳棟將軍太史慈和魯肅的墓,北宋著名詩人柳永的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脫險的遺址。看風景,想感受,往事歷歷在目。

李白在《長歌行》中把北固山的勝景和險要濃縮為四句話:

丹陽北固山公園是古代的武關,如畫的河塔地圖就藏在塔間。

千巖峰連海火,兩岸彩旗圍碧山。

西津渡口

位於鎮江西部雲臺山腳下,是附在破山棧道上的歷史遺跡。西津渡古街是鎮江保存最完整、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區域,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這裏有12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古時東面有香山為屏障,阻擋洶湧的潮水,北面對應古漢溝。臨江是懸崖,是天然良港,海岸線穩定。六朝時期,這裏的穿越路線是固定的。在史無前例的“永嘉南渡”時期,壹半以上的北方難民都是從這裏上岸的。東晉隆安五年(401),農民起義軍領袖孫恩率領“十萬士兵,千船”從海上入江,直抵鎮江。戰略目標是“叫囂蒜山”,控制西津道口,切斷南北聯系,從而圍攻金盾建業(今南京),被劉裕率領的北府兵打敗。公元684年,李治、死後,武則天稱帝,和羅在揚州發動武裝暴動。羅·《為問》壹文,曾轟動壹時。戰敗後,、羅、等人渡江“奔潤州,潛於蒜山下”。在宋朝,這裏是抗金前線,韓世忠駐紮在蒜山,抵禦南方金兵的入侵。幾千年來,這裏發生過數百次重要的戰爭。西津古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李白、孟浩然、胡璋、王安石、蘇軾、米芾、陸遊、凱爾波羅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詩篇。

西津渡古街長約1000米。它創建於六朝時期。歷經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建,才留下現在的規模。所以從六朝到清代,整條街隨處可見。西津渡三國時稱為“蒜山渡”,唐代曾稱為“金陵渡口”,宋代以後稱為“西津渡”。這裏曾經靠近長江,滾滾江水在腳下流淌。清朝以後,由於河灘淤積,河堤逐漸北移,輪渡隨後下移到玉山腳下的潮安寺。當時的西津古渡,現在距離長江岸邊300多米。

三國時期,孫權的東吳水師曾駐紮於此,唐朝以後,專門派士兵在此守衛巡邏。宋熙寧元年(1608)春,王安石被召至北京,由西晉北上至揚州。乘船到瓜州時,他當場有感而發,寫下了著名的詩句“泛舟瓜州”:

京口和瓜州只是壹水之隔,中山也只有幾重青山。

江南岸春風綠,明月幾時照我?

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凱爾·波洛從揚州來到鎮江,在西津渡登陸。可見,至少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自唐代以來,鎮江壹直是水運重鎮和交通咽喉。西津渡是當時鎮江通往江北的唯壹渡口,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三國以來壹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陸遊經過西津渡時,感嘆渡口每天運送幾千士兵。清代詩人余叔子的詩,展現了西晉渡口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

糧船第二次出西晉,壹面旗帆在水岸閃耀。

在穩穩的穿越中,流入瓜口,飛天的張馳郵報扮演陳峰。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西津渡作為渡口的功能逐漸弱化,但其活化石般的風貌基本得以保留。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內涵在於它的金都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

沿著古街壹路向西走,街道兩旁的兩層小樓把我們帶回到歌舞升平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築大多是明清時期的遺跡。磚木結構,飛檐雕花窗欄全部刷朱砂,給人“飛亭流丹”的感覺現在我們還能清晰地看到民國元年春長安裏、吉瑞裏西街1914、沿街德安裏等稱號。據老人們回憶,從觀音洞壹直到現在的長江路,這短短幾百米的壹條街,就有150多家店鋪。從行業類型來看,壹般有美食、生活、文化。當然也有很多為船工服務的店鋪,比如木匠店,電纜店。解放前也有警察分局,這些各式各樣的商店,再加上救生社、消防社,簡直就是壹個完整的小社會。青石路面上深深的車轍,足以證明這個千年古道、千年老街的繁華。錯落有致的二層小樓,亭子的飛檐,窗上的雕花,斑駁的櫃臺,杉木的十板門,都在向我們訴說著“千年道口,千年老街”的滄桑。走在這條被車輪深深印刻的青石路上,耳邊有千年的歷史回聲,不禁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和懷念。就連見多識廣的英國華裔女作家韓在西津渡古街也不禁發自內心地驚呼:“走在這條古樸典雅的古街上,就像走在壹座自然歷史博物館裏。這才是鎮江旅遊真正的金礦。”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先生甚至稱贊它為“中國古都博物館”。

不僅如此,西津渡是宗教與世俗、人文與自然的和諧交融,這本身就是壹幅趣味無窮的歷史長卷。在這方面,古街從東到西的四個大門的額頭上的銘文給了我們壹個明白無誤的暗示。碑文有:“通登覺路”,“* * * *都慈航”,“飛亭流丹”,“層層青山”。毫無疑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原汁原味的歷史風情。西津渡古街救生會、昭關石塔、觀音洞維修保護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項目獎。

西津渡街古老而歷史悠久,但同時又年輕而現代。古街的居民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沈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悠閑地生活著。也許眼前是騎驢去金山的遊客,耳邊交織著叫賣聲和笛子的旋律。他們咀嚼著歷史,就像咀嚼著鹵制豆腐幹和麥芽糖的味道。

昨日已成歷史,西津渡古街如今註入了時代的內涵,賦予了生命力。悠久的歷史,眾多的古跡,淳樸的生態,淳樸的民風,傳統的商業,這壹切都煥發著壹種難以言喻的活力。西津渡古街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和考古學家的目光。這就是令人難忘的西津渡。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西津渡。

鄢陵姬子寺

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南山是趙胤山、黃鶴山、甲山、九華山的統稱,面積約18平方公裏(約1800公頃),森林覆蓋率73%,樹木60多種,鳥類70多種。南山風景區距市中心2.5公裏,由趙胤風景區、朱琳風景區、鶴林風景區和文遠組成。山巒起伏,綠樹蔥郁,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它不僅是國家森林公園,也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米菲稱之為“都市山林”。自南朝以來,受到歷代學者的青睞:梁代昭、明太子、蕭統編選了《昭明文選》;《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著名藝術家代勇;大詩人蘇東坡;而創立“米氏雲山”畫派的米芾、米友仁,都曾在此書寫、流連。南朝開國皇帝劉裕年輕時曾在此砍柴、打魚、賣草鞋。毫無疑問,這個地方是風水寶地。羅、王昌齡、康熙、乾隆等數百位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先後留下了謳歌南山的輝煌篇章。這真是壹個娛樂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