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寫壹篇論文 關於古代詩歌鑒賞的

寫壹篇論文 關於古代詩歌鑒賞的

虛實相生,哀思無限——蘇軾《江城子》賞析

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蘇軾的《江城子》是壹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主要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沈的思念。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的顯著特色就是實中有虛,虛實結合。

以實帶虛——壹樣情思,兩面抒發。妻子王弗病故到蘇軾作這首詞時正好十年,然而歲月的流逝並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壹片深情。“十年生死兩茫茫”,“茫茫”二字,傳達出壹種莫可名狀的空寂淒清之感,而“茫茫”前加壹“兩”字,意味著不僅傳達了詩人這壹面的心情和感受,同時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詩人在十年裏日夜思念杳無音訊的亡妻,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著同樣音訊杳無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雖陰陽相隔,卻壹樣情思,壹樣哀緒。詞人以實帶虛,既寫自己長久郁結於心的悲嘆,又將無知作有知寫,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死後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詞人客居山東,亡妻之墳卻在眉州,遙隔千裏。兩者之間,誰對誰也無法訴說各自的淒涼境況,這兩句直承開首“兩茫茫”句意,同樣是將無知作有知寫,概括了生者與死者兩個方面,真是孤寂淒清到了極點。

虛中見實——想象鋪寫,現實觀照。詞人在極度思念之中忍不住假想了壹個虛幻的境界:“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逢而不相識,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熙寧四年(1071),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朝中受到排擠打擊而出外,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後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轉徙外地,艱辛備嘗。“塵滿面,鬢如霜”看似想象,卻蘊含了詞人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同樣“小軒窗,正梳妝”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過去生活的真實片斷。往日不知有多少次,愛妻在小軒中臨窗梳妝,詩人壹旁端詳,是多麽賞心悅目啊!在此基礎上再虛寫“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縱有千種哀愁、萬種淒涼要向對方傾訴;然而再次相見,妳看著我,我看著妳,百感交集,卻不知從哪裏說起。真是無言勝過有言,四目相視,兩心相印,萬千思緒盡在“淚千行”裏了。

實因虛果——現實夢境,情之所切。詞人在上片寫盡了相思之苦,下片才轉入寫夢。因“思”而成“夢”,自然成章。“思”是“夢”的基礎,“夢”是“思”的幻化。恩愛夫妻,撤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十年忌辰,正是觸動人心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夢,真實而又自然。壹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並不再存在了。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境也令人感到無限的淒涼!結尾又從夢境落到現實上來。在“明月夜,短松崗”這個淒清幽獨的環境中料想愛侶眷戀人世、難舍親人,也該會是柔腸寸斷吧?!這樣實成虛之因,虛又強化了實,詞人曲折復雜的思想感情,才得以自然、真實、深刻的表達出來。

總之,詞人不管是虛擬還是實寫,都情真意切,真實的表現了夫妻之間生死不渝的恩愛之情及生死相隔的悲涼之感,讀後自然感人肺腑,催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