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漲出大堤,大堤上的姑娘們均勻。”第壹句結尾的“平”字,值得細細體會,也蘊含著豐富的意象,令人浮想聯翩:明月初升,光輝灑人間,河床上的泉水滿溢,在月光下仿佛與岸邊的泥沙融為壹體,使大堤顯得格外寬闊平坦。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物出現了──「堤上的女人壹起走」。既然能手拉手走,就能看出大堤真的很寬很平。壹起在大堤上旅行,邊走邊唱,是少女情懷在胸中蕩漾,無法克制的表現,也反映了巴渝黔地的民俗。
“當妳唱完所有的新詞,妳就看不到它們了,夏虹映樹而唱。”為了吸引男孩們壹起唱歌跳舞,女孩們唱起了新詞。這是壹個多麽快樂的季節,這是壹個多麽感人的夜晚!只是這個晚上有點奇怪,沒有什麽熱情的回應,對方也沒有回應。“唱完所有新詞”這個詞,不是“唱完”,而是“唱完所有”,似乎表現了女生停止唱歌時難以忍受的心情。同時,“做”字也隱含著時間過程。唱出新詞時,已不再是夜裏月色照大堤的環境,而是“彩霞映樹影,鷓鴣鳴”的晨景。鮮艷奪目的彩霞和綠樹當然會引起姑娘們的驚悸,鷓鴣聲也必然會刺激她們。鷓鴣喜歡互相唱歌。當所有的新詞被唱出時,四周靜悄悄地,代替它們的是鷓鴣和在綠樹上的啁啾。女生心裏是什麽感覺?
評論:
劉禹錫寫在民歌中的愛情詩,往往帶有壹種悲傷、怨恨、失望、期待的復雜情感。詩中,月亮升起時,女子興高采烈地走上大堤歌唱,卻僅僅壹夜就找不到愛人。這種失望畢竟有限。小夥子真的很冷漠嗎?沒有人能理解它。也許“陶無情人有情”,他們是在故意捉弄這些多情的姑娘。雖然鷓鴣聲反映了少女的孤獨,甚至似乎有點嘲諷,但並不嚴重到引起女性失戀的痛苦。
詩的開篇和結尾都是風景,敘事只有中間的兩句話。但如果只有“堤上少女”和“唱完所有生字卻看不到”,那幾乎是不可理解的。而有了這兩句話,自然就能想象出典型環境中人物的活動。而且因為兩個環境的氛圍和色彩不同,自然也就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情緒的變化。劉禹錫的民歌詩,有時看似被風景所占據,其實筆墨還是很省的,尤其是這首詩以風景結尾。如果換成籠統的敘述,無論如何都難以表達如此豐富復雜的內容。